二次元语音包爆火,高德为年轻人建立“社会临场感”

图片
作者|小葵 知潮
编辑|原野
微信公众号: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01年轻人
游戏的魅力之一在于,它可以创造更强的社会联系。
简.麦格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中引用了一个通信理论术语,“社会临场感”,形容游戏带给人的陪伴感。也就是说,即使没有直接互动,游戏玩家也很享受共用虚拟环境,即使他们没有对打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他们依然会认为彼此正在互相陪伴。
这也是游戏类产品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这类产品尤其吸引年轻人,受年龄和阅历等因素影响,他们向往更丰富多元的社会联系,而这些联系,在真实世界中往往更难以建立。
越来越多的行业也在建立这样的“社会临场感”。
不久前,高德上线了“可莉”语音包。这是手游《原神》中的角色,一个性格活泼形象娇小的萌女孩,很多玩家称她为“女儿”。
图片
《原神》这款游戏在全球年轻人群体中都具有极高人气,2021年9月,《原神》月收入达到3.41亿美元,刷新了全球手游月收入记录。Sensor tower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原神》蝉联中国手游海外收入第一名。
“可莉”的粉丝更是遍布全球。语音包上线后,这个消息马上登上了B站热搜,知乎上的相关话题讨论也有了80万浏览。有玩家戏称:“为了可莉的语音包,我得买辆车了。”还有人表示,“以后就算只是下楼买袋盐,也得开车去。”
很多二次元爱好者,直接把家里的导航换成了可莉语音包,顺便“整蛊”了父辈。一条“当我爸用上了可莉导航语音”的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已达到340万。视频中,父子二人在可莉的指引下驾车回家,期间不时被可莉的“卖萌”逗笑。
在各大应用商店,高德地图的评论区已经被“可莉”和五星好评刷屏,自可莉语音包发布以来,高德地图也连续多日排在了小米应用商店旅行榜第一名。
图片
这是属于“社会临场感”的力量,也是属于年轻人的力量。
高德正在努力获得年轻人。以个性化导航语音包为例,早期高德邀请的明星包括林志玲、郭德纲,后来又有了马丽、罗永浩、沈腾、倪妮、李佳琦,这些名人,普遍在年轻人群体里拥有更高的人气和更好的声望。
年轻人善于造梗,这些被年轻人喜欢的名人,也善于回应梗。
当林志玲在2019年公布婚讯时,郭德纲的语音包下载量突然激增。还有用户表示要把林志玲的语音包换成罗永浩,后者亲自在微博回应:
别这样,我也结婚了。还是改回林志玲吧,其实,听声音也听不出来她结没结婚。想开点儿,我们一起祝她幸福吧。
年轻人笑了,高德也更稳了。
优秀的游戏开发人员都清楚,情绪体验本身就是奖励。个性化的语音包,所蕴含的奖励其实包括两层:第一层是名人语音制造的陪伴感,第二层是参与感,当用户因为某个名人语音包而讨论甚至站队时,他们已经投入了情绪,继而在其中得到参与的满足。
在互联网产品诸多的激励策略中,好的情绪体验是最高阶的,也是对年轻人最有效的。他们相对更独立,更不容易受红包、朋友圈排名等策略的影响。
《“后浪时代”:90后汽车用户洞察报告》显示,当下90后司机用户占比达41%。当司机群体越来越年轻化,为之服务的工具,也需要随之改变。
图片
二次元无疑是不错的突破口。艾瑞数据显示,67.5%的中国二次元用户年龄为24岁以下。可莉语音包的出圈或许只是开始,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二次元角色加入其中——只要是年轻人喜欢的角色,高德们就有本事把它们变成语音包。
02出圈
这不是高德地图第一次出圈。
它很早就突破了司机这个导航软件的重度使用群体,通过增强步行、骑行、公交等出行服务,将用户群体大幅增加——对于用户而言,只要走出家门,去往一个相对陌生的地点,不管采取何种交通工具,都可以使用高德。
在北京这样的超级城市里,每个人熟悉的范围可能只是家和公司附近三公里。一旦踏出熟悉区,导航软件就成了盲人手里的那根拐杖。
很多时候,人们出行需要的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地铁、公交加上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也就是说,导航软件需要给出一整套出行方案,在行业术语中,也称之为“出行一体化平台 MaaS ( 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
这是绿色交通的趋势,其出行理念核心不再是拥有汽车,而是拥有交通服务。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是全世界最早建立出行一体化平台的城市之一。当地最主流的出行APP“Whim”中,整合了地铁、公交、有轨电车、市域铁路、芬兰堡渡轮、共享汽车、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用户可以直接订购公共交通套票,套票涵盖上述所有形式的交通服务。Whim的口号是“One app for all your transport needs”,也就是用户的出行,只需要在一个APP中解决。
图片
图:赫尔辛基通过Whim来管理的电车
高德则是国内布局最早的。2019年,高德与北京交委合作,启动了国内首个MaaS平台。
在国内人均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城市道路越来越拥挤的背景下,以公共交通为主的绿色出行方式已成为国内大城市规划的明确趋势。2019年5月,交通运输部、中央宣传部、发改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发布《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计划中明确提到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以及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等相关要求。
与Whim的理念类似,用户在高德地图APP中,可以得到包括步行、骑行、地铁、公交车、航空、铁路、长途大巴、自驾等多种交通方式在内的全套出行方案。
事后看来,这是高德真正出圈的第一步,也带来了正向循环。
通过上述合作,北京MaaS成为全球最大的出行一体化平台。高德的用户体验得到提升,比如用户可以直接看到公交车进站时间、地铁拥挤数据等。更好的用户体验,带来了更快的用户体量增长;更多的用户反馈建议,又进一步加快了北京MaaS 平台的智能化。
图片
如同雪球找到了又长又厚的坡,高德地图的故事也拥有了新的想象空间。而紧随其后的生活服务,成为它挺进下一个时代的标识。
03界限
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里,工具、社区、平台的界限早已模糊。
工具性产品需要突破边界,通过增加社交功能和社区属性,提高用户粘性,继而改变用户“用完即走”的产品形态。社区和平台呢,也需要放大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业性,通过工具属性,建立起更可靠的护城河。
王小川曾经表达过一个观点:工具型产品要产生价值,就不能只是工具,而要更好地提供服务。
高德倒是完成了从“地图工具”到“出门生活服务平台”的战略升级。2021年7月,高德官宣了这个消息,董事长俞永福表示:“过去大家已经高度习惯出门导航用高德,未来希望大家出门生活用高德。”
在他看来,过去 19 年里,高德地图的产品演进经历了“我在哪”、“怎么去”、“我去哪”的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的就是地图定位、出行导航和生活服务。
从工具型的地图定位,到生活服务平台。进化并不容易,两项必要条件必须满足:根基稳、方向对。
高德在 LBS 领域积累了足够的能力和经验——这是它最结实的护城河。当它接入足够丰富的第三方服务,用户体验也不会显得突兀和刻意。对于他们而言,在高德上搜索某个位置,继而搜索周边的饭馆、商场、电影院,然后订餐、购买电影票,整个链条是通畅的,无需付出太多额外的学习成本。
图片
高德在打车战场的成功突围,则证明了开放合作这条路径的可行性。它凭借聚合打车服务、免佣金等模式,扶持遍布全国的网约车平台及他们旗下的司机,快速成长起来。
在很多一线城市,高峰期打车用高德,已经成为上班族的共识。“用高德,秒接单”,诸如此类的感慨,频频见诸社交媒体。
除此之外,高德近两年在酒店、景区等领域也陆续合作布局,协助相关的企业和机构完成线上数字化升级,从而成为重要的服务开放平台。目前,高德地图上已经聚合了吃喝玩乐行等多种基于位置的出门生活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开端。
就像高德地图推出“可莉”语音包,是为建立年轻人的“社会临场感”那样,高德地图的不断在服务界限上的不断进取,又何尝不是在为更多行业和用户建立“社会临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