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这一幕惊艳全世界!张艺谋太懂中国人的浪漫,一个创意想了2年

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一起来感受一下绝美现场瞬间:
图片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入场。新华社记者 徐子鉴 摄
图片
图片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开幕式上升起。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图片
这是倒计时表演。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图片
这是一名小号手吹响《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图片
这是焰火在国家体育场上空显示出倒计时数字“1”。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图片
这是倒计时表演。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图片
这是倒计时表演。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图片
这是开幕式前的表演。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图片
这是开幕式前的表演。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图片
这是开幕式前的表演。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图片
这是开幕式前的表演。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图片
这是国家体育场外拍摄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代表团入场!最燃还是中国红!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入场!高亭宇、赵丹担任旗手:
图片
图片
担任旗手的速度滑冰男运动员高亭宇和钢架雪车女运动员赵丹走在队伍最前列,高擎国旗带领中国体育代表团步入国家体育场。
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达387人,规模为历届之最。总共176名运动员中,女运动员87人,占49.43%;男运动员89人,占50.57%。
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平均年龄25.2岁,年龄最大的37岁,年龄最小的17岁。131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冬奥会,占74.43%;徐梦桃、贾宗洋、齐广璞等运动员第四次参加奥运会,是代表团中参加奥运会次数最多的运动员。
同时,中国体育代表团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全部7个大项、15个分项的“全项目参赛”任务,共获104个小项194个席位的参赛资格(含4个需通过北京冬奥会其他小项成绩再确认的“赛中赛”小项),首次实现冬奥会所有大项、分项全覆盖。
最后惊喜!北京冬奥会点火瞬间
最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最后一个惊喜——主火炬揭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月4日晚,主火炬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方式亮相。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实现了奥运历史上的一次点火创新。
“表演是好坏,点火是成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创团队内流传过这样一句“口号”。主火炬和点火方式,向来是开幕式上最受瞩目的部分。在今年最早披露的关于开幕式的采访中,总导演张艺谋便剧透,点火有望成为最大亮点,“百年奥运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可谓吊足了观众胃口。
主火炬到底在哪儿?有经验的观众,或许从入场时就开始寻觅。在这个环节上,开幕式主创团队的设计不仅巧妙,还有点可爱的幽默感:在《构建一朵雪花》部分中,全部参赛代表团引导牌组成了巨大的雪花台。这朵大雪花加上缠绕的橄榄枝叶,构成了火炬台——它其实早就出现在观众视野里,直到最后的火炬接力,才揭晓了另一重身份。
“以往几乎所有的火炬都是体现自己的文化和设计就可以了,只有我们的火炬写上了所有代表团的名字,是全世界每一朵雪花融汇成的,这是百年来没有出现过的。”张艺谋说。
冬奥会火炬外观设计师:“跟100年来都不一样”的点火方式是如何炼成的?
在点火方式被揭晓前,当天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专访了北京冬奥会火炬外观设计师、阿里巴巴首席工业设计师李剑叶。
谈及火炬的设计理念,李剑叶用一句话概括道,希望能够表达中国文化,体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他指着火炬上动感、飘逸的红色线条说,它寓示了一种向往光明、美好而蓬勃的生命力,也表达了人类生生不息、向往和平、追求卓越的期望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力量。
张艺谋团队解读冬奥会开幕式背后意义
“全世界可能没有人这么数数字。”
“每一个节气的后面都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古老诗词。”
“既有一种诗情画意,又非常燃爆。”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及主创团队独家解读时这样说。
伴随着独特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北京2022年冬奥会拉开帷幕。为什么开幕式选择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背后有何寓意和巧思?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从创作开始,就明确要集中表现中国的现代和未来。
谈到开幕式的效果,张艺谋连用了三个“达到”:“我觉得达到我对它的设想,达到我对它的希望和呈现出来的结果,一种视觉效果,我觉得是达到了。”
图片
“2008年我们的开幕式获得了世界认可,我们已经展现了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谈到创作过程时,张艺谋表示,这一次我们不要太多地表现古代文化,可以不可以展望一下现代和未来,可以不可以集中表现新时期,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精气神、价值观,能不能它的手法或者视觉效果偏一点现当代,能不能让它非常有现代艺术的感觉,能不能时尚化,年轻一点,有活力,能不能有科技含量,但是又不炫技,又特别好看。
“团队都很支持我,大家都觉得是对的。我觉得也确实需要表现,今天已经跟2008年很不一样了。”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很美很中国!这个创意张艺谋想了两年才想到
这次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方式与历届不同,以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推进感,取代传统的阿拉伯数字倒数方式,在开幕式一开篇就向世界展现本届开幕式的中国风格、中国气质。
图片
对于此创意,张艺谋表示:两年多去谈创意,倒计时当然是一部分,我们看到2008年的倒计时是2008个人在击缶,是古老的传统文化的反映,也是人海战术,那么这个肯定要变。我们原来没有想怎么样做倒计时,后来因为在谈创意的时候,突然得知2月4日开幕式这一天是立春节气,我就很惊讶,然后我就问我们的申办的那个团队的人,我说你们当年申办的时候,是不是锁定了这一天,就是有意这样做的,他们说也不是有意的,他们说申办实际上是很复杂的过程,还有竞争对手。所以哪一天开幕有很复杂的元素才能设定这一天开幕,真没有想挑一个立春,所以是非常巧合的。那其实就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契机,怎么样表现倒计时,倒计时一般来说就是时间的技术,就像火箭发射一样,我们看到的火箭发射一般来说都是十个数字,倒计时常常选用的从60开始,或者是从30开始,或者从10开始倒计时就完了,一般是选择这几个,约定俗成。像我们2008年人击缶,我们选择的数字也是从60开始,一般是这样的。
我突然想到,既然是立春,非常好的一个文化寓意,所以我们就选择二十四节气,我们用24计算倒计时,我们从24开始数,这个就会很特别,这个全世界的人就不懂,它一定会好奇,这个为什么要从24开始数起,这其实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我们向全社会去讲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在英文上又做了言简意赅的描写,用一个短片来讲中国人的古老的农历,它的计算单位是24,从24开始一年,还有一个讲到立春的寓意,我们的立春就是严寒的最后,生命万物复苏的那第一天开始。所以很有寓意,所以用这样一个方式,我们大家都很兴奋,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的表现。
开幕式国旗入场:这个瞬间最直抵人心
国旗入场是冬奥会开幕式一个重要的环节。两排,100多位普通人,代表着全体人民,手手相传,把国旗传递到国旗班手里。总导演张艺谋说,这个瞬间,看似没有什么伟大的表演感,但是最直抵人心。
冰雪五环“雕刻冬奥史”与“破冰”含义
奥运五环的升起,也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规定仪式,如何在这个环节上展现中国创意,总导演张艺谋和主创团队可谓下足了功夫。
张艺谋表示:大家也是比拼创意,那么这一次,我们的展示方法我觉得很酷,很现代。比如说一滴蓝色的水墨从高空下来,流淌、幻化,马上成为黄河之水天上来,波涛汹涌,奔腾而下,让中国人想到这一句诗。然后像国画一样铺满整个场地,然后结冰,冰的中间升起一方水,这是真正的水立方,它是五面体的一个装置升起来,完全是像水一样的,是个立体的。转播团队如果是移动拍摄会非常清晰地看到它的立体感,一方水变成一个冰立方。代表24届(冬奥会)的24道激光,跟它开始互动,雕刻它,我们叫雕刻历史,雕刻时光。历届冬奥会,从第一届到今天的二十四届全部依次出现,这也是非常少的,通常主办国都是只讲自己那一届,然后五环出来了就可以了,我们是整个冬奥会的全部历史,所以国际奥委会很喜欢。雕刻时光就是全人类的100年的道路走到今天,所以也代表了我们的一个博大胸怀,把舞台给全世界,向它致敬,最后中国北京出现。
图片
接着就是冬季几大项的开始和冰球队打的撞击,然后开始雕刻五环,冰雪五环很漂亮,非常有冬奥会的特点,是一个冰的五环,它高高悬挂在场地的上空,最重要的是,它无缝衔接了开幕式、入场式,所有的运动队走过那个冰雪五环下,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瞬间,现在看所有奥运会的入场式,几乎很少看到所有的运动员走过如此美丽、浪漫的一个五环下,几乎很少看到这样的场景。大部分的场景都是走在跑道上,两边是人,欢迎之类的,都是那样的方式,很少看到这样一个,我认为那是一个伟大的瞬间。所以冰雪五环从它的冰立方开始,雕刻时光到最后世界运动员走过这个五环下,它完成了整个的理念,是非常“奥运会”的,是非常人类的,所以就把我们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是一家,一起向未来,把我们这样的中国人的故事,中国人的理念,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人的情怀,通过这个方式全部体现出来,所以它不仅仅只是五环展示,我认为在五环展示的环节上,浓缩出我们所有的文化底蕴和我们的精神。
图片
张艺谋还表示:讲到破冰,我们讲到友好往来的时候,我们常常讲到这是一个破冰之旅,我们中国人用“破冰”来形容人跟人的沟通更接近,更温暖,更美好,未来更亲近,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形容,所以破冰对中国人来说,这个词它有更深的寓意。
来 源丨新华社、央视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北京日报、公开信息
本期编辑 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