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头条|聚焦浙江省杭州市全域山体生态修复攻坚战

2019年8月,浙江省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卫星影像监测中发现了一些与美丽城市形象不协调的景象。
“我们通过卫星影像监测,对‘三江两岸’4公里范围内疑似山体生态损毁地块展开调查,发现了百余处山体绿化损毁现象。”杭州局地矿处处长潘峥说。
第19届亚运会召开在即,杭州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将其列入“迎亚运城市行动计划”,展开了一场修复青山的行动。
“这一次,杭州决心修复市域山体生态,这是前所未有的力度,也是杭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再出发’。”杭州局局长陈祥荣说。
一山一策
全域山体生态修复在我国并没有可借鉴的先例,第一次面对这样的任务,杭州局地矿处便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标准过高容易导致工程无法按时完成,标准过低又无法达到修复目的,此次山体生态修复的验收标准怎么定?全市域千余个图斑影像,具体成因不同,如何分类开展矿山修复?
一次次调研梳理问题,一次次讨论集思广益,一次次沟通压实责任……经过不到3个月的紧张准备,杭州局地矿处逐步理清了此次行动的战略思路。
“首先,在治理理念上,我们引导各地将山体生态修复工作与地质灾害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违法用地处理和景观提升相结合,充分发挥专项行动的复合效应。”潘峥介绍说。
在此基础上,杭州局将纳入整治修复计划的项目细分为矿山类、临时用地类、涉农类、涉林类等七大类型,不同类型对应不同的修复方案和验收标准。项目管理上,在全域治理的基础上聚焦高铁高速高架、钱塘江富春江、千岛湖“三高两江一湖”重点区域,确保城乡重要区域风景界面“颜值”升级。
同时,针对矿山坡面陡斜、治理时间长难度大等问题,杭州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其列入“一事一议”,并邀请北京、南京等地山体生态修复领域专家,对项目进行现场指导。
“像萧山有些矿山治理面积大,就需要作业人员像‘蜘蛛人’一样,吊在坡面上一点点进行施工,既要保障安全,还要保证效果。”潘峥介绍,在前期充分的准备和后期密集的督导下,全市纳入整治的千余个项目陆续进场施工,专项行动稳步推进。
“数智”出招
如何精准锁定问题,快速推进行动?面对生态修复中的痛点、难点,“数字化”手段成为杭州破题的有力武器。
“以往,地方难以精准掌握全域山体损毁点位情况。凭借数字化应用,用‘天上看、地上查、动态测’等技术手段,得以全域精准锁定治理目标,进而做好行动部署,形成‘监测—分析—核查—管理—跟踪’的工作闭环。”杭州局地矿处副处长李立军说。
杭州局用“卫星”开路,通过遥感监测初筛治理目标,在全市域范围提取出2135个疑似图斑,通过实地排查确定治理图斑1658个。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模”比对,结合杭州基础空间数据资料,构建市域山体三维模型,筛选出500余个可视图斑作为重点治理区域,精准锁定了需要治理的范围与目标。
针对图斑数量大、人手有限的情况以及定位查找、信息采集上报等难题,杭州局开发了具备图斑显示、定位导航、信息采集、拍照上传等功能的外业核查App,大大提高了基层的工作效率。
山体修复项目覆盖12个区县(市),职责涉及规划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林水和农业农村等部门。针对这一情况,杭州局开发了山体生态破坏监测系统,将分散在各部门的项目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了相关人员在线上“横纵协同”,为高效治理“减负增效”。
数字化激活了杭州生态修复的战斗力。数据“跑起来”,直接促使了人员“动起来”、项目“统起来”、全市域“管起来”。
“系统里上传的照片显示,这个项目的草籽可能需要重新撒一下,养护要跟上。”每天,富阳区场口镇副镇长吴小青打开App后,山体修复项目的推进情况就一目了然。“这个App能准确导航到需要治理的点位,还能随时拍照记录、填报进度,方便人员沟通、数据联通,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吴小青说。
随着专项行动的推进,杭州已充分利用现代化地空监测、卫星影像、智能化掌上管理等技术手段,形成了“监测—分析—核查—管理—跟踪”的工作闭环,实现了“一周一通报,一月一小结”,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导,项目情况尽在“掌”握。
“通过‘数智赋能’,修复的不仅是山体生态,更是发展的底色。”李立军介绍,全域山体修复项目实现了数字找、数字查、数字验,工程现场直接导航定位、项目进度实时录入生成、周报月报自动统计汇总,既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加快了各地治理的进度,又大大节省了人力,提升了项目的整体推进效率。
生态绘绿
“转眼间,杭州的山变得更绿了。” 杭州市民王鹏飞看到了城市悄然发生的变化。
在西湖区转塘街道和双浦镇交界处的石龙山壁上,一条蛟龙清晰可见。这条在自然山壁之上“画”出的“山水游龙”,就是石龙山南侧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景观提升项目。这是此次西湖区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中涉及复绿范围及规模体量最大、工程实施最复杂的工程。为将人工造景与自然生态相融合,杭州局西湖分局付出了诸多努力。
“我们首先对石龙山南侧宕底进行了空间修复,结合其原始地貌自身特点,在最小干预山体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土地。根据景观设计要求,进行了山体坡面绿化,通过不同植物的色彩深浅,营造出‘层峦叠嶂’的视觉效果。最后运用部分岩壁,勾勒出了‘龙’的形象。”杭州局西湖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周边环境更加美观,矿区入口还将打造以亚运会为主题的绿化景观:用植物造型排列出来的亚运会徽,由大麻叶泽兰花、墨西哥鼠尾草、深浅粉色系蓍草等植物组成的花境,玻璃钢结构的亚运吉祥物……“预计今年春夏,石龙山的整体景观效果会更好。”该负责人介绍,届时气势磅礴的石龙山将焕发出充满亚运气息的生机与活力。
在寸土寸金的滨江,紫红岭废弃矿山宕底区域已渐渐被绿意包围;钱塘区对临时用地项目、非线型建设项目、涉农项目、村道边坡高速、高架及钱塘江沿线等区域进行了全面排查摸底,通过复绿植绿,进一步夯实生态绿色底蕴。
截至目前,通过实施专项行动,杭州市累计新增垦造类耕地约2400亩,治理复垦耕地约3400亩;修复新增林地约7600亩、草地约6600亩。扩充的地类变成了农田、便民停车场、居民家门口的公园……
数字赋能生态修复
田 心
从斑驳损毁的山体到绿意如画的青山,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即将举办的亚运会绘下了一幅绿色生态背景图,而绘图妙笔,就是数字化生态修复手段。
针对生态修复工作中监测、分析、核查、管理、跟踪的难点痛点问题,杭州局创造性地运用数字化手段,让修复环节中每个孤立的点得以融合、贯通、循环,不仅加快了生态修复的进度,而且大大节省了基层的人力,提升了项目的整体推进效率。
面对专项整治任务,杭州局没有止步于“完成”,而是运用设计手段追求“完美”,做到了为亚运添“绿”更增“美”。
身处数字时代,数字科技已成为引领未来的重要动力。期待自然资源管理中涌现出更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推动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图片
i自然全媒体
首席记者:焦思颖
特约记者:吴孝祖
通讯员:张尹军
文字编辑:王中建
新媒体编辑:李宝利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