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金月姬对张载的评价对吗?为何说周秉义仕途无可限量呢

花煜寒|文
图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段由“北宋五子”之一、“关学”开创者、“理学”奠基者之一张载的“横渠四句”引出的剧情,虽有略显突兀却让人看到了周秉义的另外一面。
图片
这也许是他自幼便有的一种人格特质,又或许是进入“北大”研习哲学之后的“更上一层楼”吧。
无论如何,周秉义都可以说是一个“奇才”,一个在仕途上会无可限量的人。
图片
他有着许多人并不具备的隐忍、城府等特质。
在一个本该朝气蓬勃的年纪,一个本该有雄心壮志的年纪,一个岳父是一省之长、岳母是退休干部的情况之下。
周秉义却像是个“透明人”一样“隐居”于官场之中,过的是“悄无声息”的日子。
图片
而他在面对自己的岳父与岳母时,更乖巧得像是在工作与单位中与领导谈话。
处处透露出一种下级倾听上级“教诲”或“汲取”领导指示的态度。
即便是岳父离世,即便自己心中有再多的抱负与想法,都能隐忍而一言不发,直到岳母自己发现该是“任人唯亲”的时候了。
图片
从某个角度上来看,周秉义才是官场中那个“八面玲珑”的存在。
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为“女知青”伸张正义的毛头小子了。
他的哲学根基让他在面对任何人与事时,有了更多面向的观察与思考。
更是成就了一个“厚积薄发”的周秉义,一个仕途一定会“无可限量”的周秉义。
图片
而这一切,都从他对金月姬的那句:“妈,您懂得可真多!”显露无疑。
可不要小瞧了这句话,这里的“妈”字是可以替换成任何三字称呼的。
无论是在面对上级、下级还是同事、朋友,甚至是亲人、家人都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而这一点,从金月姬听到后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就足以说明一切。
图片
金月姬所点评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称作“横渠四句”或“横渠四为”。
与《论语》中的“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或《尚书》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很大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这看似简单的22个字,几乎影响了中华文化数千年之久。
这四句话从张载口中说出之后,便被历史上许多的名人或伟人当作立身之本,甚至成为他们行事的最高标准,并且付诸一生来践行他。
像是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曾讲过,有着“中华思想启蒙之父”的黄宗羲讲过,有着“一代儒宗”之称的马一浮也曾讲过。
图片
金月姬说这22个字过于“矫情”,说这22个字“太大了”、“没有边际了”、“人把话说到这份长,再由衷也是空的”。
看看那些曾经说过、讲过这22个字的人,他们真真切切地在践行这22个字,他们都为此付出了行动,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可以说这22字的“横渠四句”是千年来的“精神绝句”,是激励着无数人为国为民的“精神绝句”。
图片
金月姬说:“为万世开太平,这万世有多大呀?多长啊?”,或许是周秉义真的不明白,又或许是笔者是在卖弄学问吧。
何为“为万世开太平”?他就是《尚书》中的“允执厥中”,也就是《论语》中“游于艺”的目的所在。
或者说是“中庸”所包含的“大道理”吧。
图片
《论语》中孔子所说的“游于艺”,是要求弟子们不仅要具备付诸实践的才能,更要将这种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极致。
而那个“游”字可以理解为“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再辅以“允执厥中”这句儒家口中的“君子之道”,才能达到“为万世开太平”之意。
图片
所以说“为万世开太平”并不大、也不长,他切切实实可以体现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而这些可以从“游于艺”与“允执厥中”这些词汇中更“朴素”地体现出来。
以点看面,不知同秉义之前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也有一些“游于艺”的“中庸”之道呢?
图片
另外金月姬还说道:“为生民立命,你得付出行动呀?”,这样的解释多少有些曲解的意味了。
所谓“为生民立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内在”的修为,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实际行动而已。
这是一种人心层面“价值观”的建构,也就是《论语》中“居于德”的一种体现。
图片
就像《尚书》中所讲的“道心惟微”那般,这种“价值观”的构建存在于人的一种之中。
这种“价值观”在古人的解释中可以看作是“天命”的体现,到了今时今日你也可以用“使命”一词来解释。
这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基石,只有这种价值观确立之后,在你付诸一生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时,你才不会彷徨、不会犹豫。
图片
之后的金月姬话锋一转,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归罪到了张载与“触动保守派既得利益”上,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金月姬的“改革变法不容易”是没有错的,笔者这里也没有否定或批判“王安石变法”的意思。
只是平心而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并不能将责任完全推到“保守派”的反对之上。
图片
王安石所制定的政策与变法的执行,其实都很值得检讨。
其一:“变法”的政策并未能做到对症下药,由于改革并没有涉及到“官僚体制”,只“简单”地针对皮毛下手,远远没有触及到核心问题。
其二:“变法”本身是有缺憾或缺点的,在很多法条的制定上离现实相去太远,经常会出现让普通百姓无负担之重。
其三:“变法”有太多引用古制之处,虽有所改进或为搪塞反对之声,但这一切都未必是合时宜的做法。
其四:王安石是一个性格刚烈之人,即便与“神宗”议论国事都会有所抗辩,甚至还因“变法”与好友司马光绝交,足以看出他在此事上的“刚愎自用”。
其五:正因为王安石这种“刚愎自用”的性格,让他不喜欢听那些“逆耳之言”,于是乎恭维与奉承之人的上位,也让“变法”蒙上了一层阴影。
图片
所以说,王安石真的是“义无反顾、破釜沉舟”之人吗?
要知道同样是变法,与“商鞅变法”的制定者商鞅相比,王安石可算得上是“善终”,虽推行“变法”失败却享年六十六岁。
而推行“变法”成功的商鞅,最终却落得“作法自毙”的下场,死后被施以“车裂”之刑,同时还被“诛灭”了全族。
图片
也许真的是对金月姬有所偏见吧,相较于她对张载的看法,郝省长对于张载的看法或许更有价值或正确。
而对于岳母的“自嘲”,同秉义则端出了“我国古代是诗的国度,诗的特点是浪漫”这种理论来“取悦”或给岳母找台阶下。
这样的女婿真的是难能可贵,难怪周秉义在工作中的人缘与关系从来都是那么地融洽。
图片
与周秉昆这个“老疙瘩”的倔强相比,或是与周蓉这个“理想性”的妹妹相比。
周秉义虽然不是撑起周家的那个人,但却是能为周家“遮风挡雨”的那个人。
相信在之后对于骆士宾与水自流二人时,周秉义将会为我们带来一场“波澜不惊”的好戏。
图片
你认为周秉义之后的仕途,会否像笔者分析得这般不可限量呢?
对于金月姬评价张载、王安石与“横渠四句”的论点,你是否同意呢?
如果你认为笔者对于张载、王安石与“横渠四句”评价纯属一派胡言,也欢迎在评论区批评与指正哦!
图片
往期精彩:《人世间》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周秉昆和郑娟的尴尬,怨谁?
(看完记得关注“花煜寒”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