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首创根果艺术,山里娃也能筑梦国际舞台

图片
高利老师的根果课堂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实习生 周钰
日前,成都市天府新区公益课堂上,课桌上既没有书也没有笔,而是放满了树枝、松果、树根等各种的材料。“马上就是冬奥会了,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尝试着用桌子上的材料把它做出来呢?”讲台上老师的话音还未落,座位上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摆弄着树枝,不一会儿,一个小人儿的模样已经逐渐明显;一堂课下来,平日里坐不住的孩子在课堂上也能沉浸在自己的手工世界里一两个小时。
这位老师不是别人,正是根果艺术的独创者高利,一位来自成都邛崃市高何镇中心小学的数学老师,而这堂课的名字,就叫作根果艺术课堂。
从2009年高利首创根果艺术并引入课堂后,制成了上千件根艺作品,12年来,他凭借根艺,让活泼好动的“野”孩子,培养成有耐心做事的沉稳孩子,更让留守儿童走进城市,逐梦国际舞台。正如高利所说,“能让学生静下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图片
高利和学生一起讨论根果作品
初创被嘲不务正业
高利老师所在的邛崃市高何小学,距离县城40多公里,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大多是活泼好动、“野”的天性;怎么让孩子“静”下来,成为高利最头疼的问题。
“小时候青岗果可以玩陀螺,树枝可捣蚂蚁洞,也可以做玩具枪”,从小在山里长大的他想到了以艺怡情,把大山里常见的材料搬进课堂。从2009年开始,高利老师摸索着根艺,每天中午一到休息时间就和孩子们一起“捣鼓”这些材料,周末又到山上找寻山果树根。周围的不少同事都觉得高利这是不务正业,对孩子根本不起作用,可高利只是笑着说:“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发现美,创造美,自己去美化生活也是不错的。”
近十年的不断坚持,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慢慢安静下来,不仅坐得住,还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一次次“捣鼓”中,皮孩子让从前捣蚂蚁洞的树根变成了简单的花朵,让用来玩陀螺的山果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蚂蚁……
想象奇特的作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高利先后被评邛崃市十大教育楷模、全国模范教师……论文《竹木根艺-山区小学独特的美术教育资源》发表在《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上,根果艺术还已走向了国际交流,开创的美术实践基地教育项目,社区体验者络绎不绝。
图片
根果娃的作品展示
给孩子一个喜欢的平台 孩子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高利做根艺时,也不忘自己是一位数学老师,根艺与数学,高利是兼顾的。
在第一批根艺娃中有个学生王鑫,学习成绩不好,尤其是数学成绩,还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学校刚开展竹木根艺活动时,王鑫就积极报名参与,还自己带来做根艺的树根材料。高利告诉记者:“在根艺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他总是非常认真,到处去寻找材料,认真地对材料进行清洗、分割,构思独特,做出来的作品得到全班同学一致好评。”
参与根艺活动一年后,王鑫从刚开始的模仿,转而自己创作新的作品。他把以前做的单件进行组合,创设出一定的生活情境。而且还带领几个同学共同开发出了“蚂蚁推鸡公车”“小毛猴拉黄包车”“两轮车”等多组生活场景作品。
在根果作品取得成绩的同时,王鑫在学习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改掉了不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堂上也爱发言了,成绩从刚开始的不及格发展到小学毕业的优秀学生,现还以优异成绩考入邛崃市高埂中学。
正如高利所说:“我自己就是本土老师,找到这些本土孩子他们喜欢的,给孩子一个喜欢的平台,孩子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高利的付出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尊重。一天,高利的手机上收到了家长的一条短信。短信中这名家长说,自己因为外出工作很少回家,最近一次回家,他意外地发现9岁的儿子学习成绩提高了,人也懂事了。“你用心血浇灌他们,你用知识的营养助他们启蒙,在助他们成长……他们幼小的心灵在模仿、在学习、在开始探索人生的真理……”
图片
根果徒弟制作的太空人
根艺走向国际舞台 跨界融合还在继续
惟妙惟肖的创意根果作品承载着大自然的灵气,也寄托着孩子们的梦想。根艺课堂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声越来越响亮,吸引了社区和儿童教育者们的关注。
2014年,“小木头,大梦想”公益义卖活动在成都天府广场开展义卖活动,有七个孩子到成都七中附小当起了“小老师”,有五个孩子到成都泡小绿洲“收徒”,5个孩子到成都万春为全国美术专家做起了现场展示……不仅如此,“小老师”们也开始现场做现场卖,一个作品20-50元不等,仅仅3天,义卖收入就有一万两千元。
现在,不少根果娃已经是上海、广州,以及海外不少学校学生的“小师傅”了。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高利也开始跨界融合。语文课上,让孩子们将自己创作的根艺作品编成童话故事或者诗歌,还有将古法造纸的做法运用其中。高利说,这样的跨界是很有意义的探寻,要想实现,还要更多次的“走出去”,在交流和学习中,把适合当地孩子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搬到课堂中来。
“我也是山里娃,我做根艺,我的大儿子也在学根艺,我想让更多的山里娃多到外面看看,但我也希望他们以后还能回到这里,为家乡贡献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