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的基本概念

音素
音素
什么是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比如chuan,有四个音素:ch-u-a-n.
音素的分类
元音(母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如a o e i u 。
辅音(子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比如b p m f等。
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1.气流在通过咽头、口腔的过程中是否受阻。
2.发音器官部位是否特别紧张。(元音均衡)
3.气流的强弱。(辅音强,元音弱)
4.声带是否振动,声音是否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总是振动的;发辅音时,有的声带振动,有的不振动。
音节
音节
什么是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例如“飘”(piao)是一个音节,而“皮袄”(pi’ao)是两个音节。
一般来说,汉语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但也有例外的情况:
1.儿化音节中音节与汉字不一致(一个音节两个汉字):课本儿(3)ke benr(2)
2.在快速朗读或说话时,出现两个字合成一个音节的情况:我们(wom)什么(shem)。
3.过去少数度量单位是两个音节合成一个字:(qian wa瓩;limi糎;haili;俩;仨)
音节的构成
音节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如果对音节的构成成分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语音的最小单位——音素。
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a
一个音节由多个音素构成:xue
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例如hao。如果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叫零声母,比如“爱”ai。
声母与辅音的关系:
划分的角度不同。声母和韵母是中国传统的研究汉语语音的术语,古代研究汉语音韵的学者把每个字音分为两部分。字音的前一部分叫“声”,后一部分叫“韵”,所以中国传统的音韵学又叫“声韵学”。声母和韵母是就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来分析的。辅音和元音是语音学上的术语,是就音素本身的性质来分析的。
范围不同。普通话的声母都是由辅音充当的,但辅音不都是声母。ng是辅音,但不作声母;n既是声母又是韵尾。
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叫韵母。例如:cui。
韵母与元音的区别:
划分角度不同、范围不同
韵母可由元音构成:ma jia kuai
也可由元音加辅音构成:kan ;feng
声调:声调是音节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音位
音位
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
例如:[ts]、[tsʰ]、[s],[ʈʂ]、[ʈʂʰ]、[ʂ],-[n]、-[l],在普通话是两组不同的音位,在南方许多方言是同一组音位 [p]、[t]、[k],[pʰ]、[tʰ]、[kʰ]在汉语里是两组不同的音位,在英语和葡语是同一组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