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称呼“方方老师”,那是发自内心的

去年,写了一些有关“公益人陈行甲”的文章。便有人说我是吹毛求疵,更有人说我“心理阴暗”,还有人说我与他有仇。其实,我之所以写他,主要还是因为作家方方的缘故。作家方方的120万捐款,捐给了陈行甲。
图片
陈行甲(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这一项捐里,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随着了解的逐步深入,发现陈行甲和原来想象的好像有些不同。所以,就写了一些文章加以分析。比如他的“清华大学硕士”,比如他的“恒晖基金透明度”,比如他与一诺、二湘之间的关系比如他说《新京报》是良心媒体等等。
图片
而陈行甲一声“方方老师”的称呼,更是显得有些与众不同。陈行甲称呼“方方老师”,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发自内心的,多次都如此地称呼她。
图片
陈行甲通过一诺的“奴隶社会”发布的一篇文章,《陈行甲:我在疫区的经历和思考》。里面就特别提到了“方方老师”:“方方老师的那句话: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而当“方方老师”被人质疑的时候,陈行甲坚定地站了出来,“支持方方老师!不要把这个世界让给你鄙视的人。”这句话至少说明,陈行甲不仅尊称方方为“老师”,而且他们还是站在一起的。
图片
陈行甲在解释“方方老师”120万捐款的时候,再次提到了“方方老师”这个称呼。陈行甲在接受詹国枢专访时说过,“认识方方老师有些年了”。这进一步说明,陈行甲称呼“方方老师”,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而“方方老师”,在解释为何要通过陈行甲捐出120万的时候,提到了“信任”二字。“当然,这样的事需要可信任的人来做,陈行甲正是这样的人。”“方方老师”信任陈行甲,陈行甲尊重“方方老师”,这事就水到渠成了。
图片
方方(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方方老师”把120万捐给陈行甲,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陈行甲尊称“方方老师”,也是由来已久的事。那一句“挺方方老师!”这个感叹号可不是随随便便打上去的。
“方方老师”目前已经“退隐”了,陈行甲也“主动”清空了微博,一诺也“主动”辞去了盖茨基金会首席代表,二湘的空间已经到了十一维,一枚园地也已经到了8。
“老师”这个称呼,现在已经有些变味儿了。好像什么人都能称为老师,这其实是有些“草率”的。当然,如果真觉得对方给予了自己莫大的指导和帮助,尊称一声“老师”也行。从陈行甲的多处言行来看,“方方老师”真的就是他心目中的“老师”。
图片
陈行甲(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方方老师”这样的老师,那“陈行甲同学”这么优秀的学生(“清华高材生”),应该能从“方方老师”身上学到不少东西的。这样一来,陈行甲的“金光闪闪”(詹国枢语),好像就更增色不少了。不过,“金光闪闪”有时候未必就是高大上,朴实无华也许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