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敬启者,最好的道路是以和为贵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2021年1月12日。
曾写下一篇两百字短文,《写文,与人生价值》。
原文如下:
「写字行文,是一种思考,而不是通常被理解为的,文采、喜好和倾向。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立场。那何为客观?听蝉鸣晓夏,见落叶知秋。不会一叶障目,亦不为蜃楼所惑。经过思考积淀的文字,才将有价值。那何为思考?见共见,亦见他人未见。如《道德经》,仅5162字,传承两千余年却仍然犹新,一句“大音希声”,就直如醍醐灌顶。亦如各传承至今的中外名篇和经典,皆以思想为尊。我们都在时间的河里,见人事、亦见自我。以思想,证道。」
图片
这实在是个人的肺腑之言。
但网络“过敏症患者”实多,他们皆以己心度他人之腹。
除了攻讦、捧踩外,竟很难看到有见地和建设性的认知与分析、探询。
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惋惜和不解的事情。
在这个世界上,就通常情况而言,难道恶意发泄与蒙昧竟能比思考更有价值?
难道只许之以褒奖而不论真假,就是汝之甘饴?
而在这样的声浪下,惟敬而远之。
这就是为何,连续多篇文章,都不会出现某些人的缘由。
但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照样有话可讲,说你偏颇,吹何人不吹何人。
只讲一句,这还真是鸿鹄与燕雀的眼界之别。
而且素质极为低下。
图片
简单举个例子。
写过《港影:天王之争,下半场》。
以2000年为分界线,观察天王影路并剖析之,提出“如果倦了,就退场,去做自己,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有余力者继续。”的结论。
也写过《天王之争,四大之首》,从歌艺、传唱度,从星光、销量与奖项及广告代言等领域角度观察,最后结论是“人生的目的,并不是分胜负。四人的下限,已经是很多歌手包括演员无法企及的上限,夫复何求?”
另外还有多篇关于四大天王的文字。
这些文字皆来自观察与思考,而非特定捧踩的目的。
图片
写过《港影:偶像传奇,刘德华时隔九年的两部巅峰商业片》《港影:以《都市情缘》,论黎明在九十年代的“少年得志”》、《港影:六度铩羽,歌神的金像》以及《港影:影人郭富城,偷师、淬火与传奇》,皆系解读性质褒奖。
也写过《港影:演技的谜题,刘德华与商业电影的战车》《港影:舞王的“歧路”,第三代功夫巨星的幻影,与新世纪初的低谷》《港影:歌神的“昏招”,不合时宜的息影,与五年后复出的落寞》以及《港影:黎明的自负,危险的舒适区,与最后的“稻草”「抢红」》,则系问题解析。
每篇文章评论区,都出现有“郭富城过敏症”“张学友过敏症”“刘德华过敏症”和“黎明过敏症”四种患者,当然毫无疑问必然也有“四大天王过敏症”患者。
所谓“过敏”,当然就是攻击非自己偶像的演员。
但这其实只是“踩低别人,自己就会变高”心态的折射。
当然,四大天王粉,只是一个缩影。
似乎在娱乐圈粉丝的角度而言,有拥戴,就有厌憎。
而厌憎就必然要通过各种语言行为予以攻击。
图片
大多数不解、“异见”,在个人角度而言,其实都列入可探讨之列。
但仍有些言论很难苟同。
比如有人说,“(大意)你既然写港影,就该所有演员雨露均沾,不能够某些人写得多、某些人写得少甚至不写。”
香港百年影史,有多少演员?
人生而有涯,谁可以做到这样的广博而又深入、均衡?
所以若以写作题材而论,并不敢奢求博得所有人的喜欢,故而其实应该是“众乐乐不如独乐乐”,笔墨归于己身,以此为基寻求同道者,方是上佳之选。
而更“有才”的另一个观点,出自四大天王粉丝阵营,他说“(大意)你吹郭富城太厉害,搞到最后,所有荣誉都是他的。”
如果是真的粉丝兼且能有真正客观、理性认知,就该知道文章都是“对事不对人”的。
就如上面列出的文章,对任何一个人,都剖析过早期、中期和当下影路情况,讲过他们的成就,也谈过他们的缺点和问题,而郭富城在演技问题上,毫无疑问表现出一种巅峰之上、但仍然高歌猛进的态势,难道非要说五个手指一般长短,才算合理?
又比如梁家辉演技上受到的赞誉极高,但论及表演的深度,他并不及梁朝伟和郭富城,而他的戏路宽度则要领先一步,周润发不以细腻取胜,但结合气场又不逊色任何演员,而周星驰则在喜剧领域“画地为牢”,其他演员如刘青云、吴镇宇和张家辉,作品厚度又并不如前述几人抗打。
图片
回到开篇所言。
文以载道,世事只是其中媒介。
他人之言。
只若风中柳絮、水中浮萍。
故我行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