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改叫祖父祖母,岛内炒作这是“改善性别歧视”

(观察者网讯)在台湾,称呼妈妈的父母为“外公、外婆”算性别歧视?
这两日,岛内掀起一波有关性别平等话题的争议。起因是台教育部门调整辞典中外公、外婆、外祖父、外祖母词语的释义,加注“今亦称阿公、阿嬷、祖父、祖母”,这让岛内“立委”王婉谕10日发文大赞,因为她认为,此前把“外”字冠在妈妈的父母称谓上,涉性別歧视。
多家台媒也顺势炒作,宣称此举“改善性别歧视”,让“性别歧视OUT”。不过,不少岛内网民对此嗤之以鼻,直批此举“无聊”,“没有意义”。岛内资深出版经验者也批评称,这是在辞典里收进“政治指定的定义”,是一种“无视字典专业的蛮横”。
图片
岛内亲绿媒体“民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图片
台媒中时新闻网评论文章截图,台师大学退休教授林保淳感慨“外公外婆被消失了”
综合联合新闻网、“ETtoday新闻云”、中时新闻网等台媒11、12日报道,台教育部此次重新修订“国语辞典简编本”之所以引起民众关注,还要追溯到“时代力量”(“台独”政党)“立委”王婉谕的一篇帖文。
2月10日,王婉谕在脸书兴奋发文,声称爸妈的父母统一都叫“阿公阿嬷”了(在台湾,阿公阿嬷即“爷爷奶奶”)。“不用再分内外!爸爸的爸妈?妈妈的爸妈?都是阿公阿嬷、祖父祖母了!”
据王婉谕称,去年10月,她曾经指出台教育部门线上“国语辞典”有性别歧视的问题。像是“男不男,女不女”,在字典中被解释为言行举止、装扮和生理性别不合,多含贬义;“家庭主夫”则是戏称取代原家庭主妇责任的男性。对此,她在“立法院”质询时要求台教育部门改善,台教育部门负责人潘文忠承诺会请专业团队做合适调整。
王婉谕接着称,就在不久前,台教育部门回复她调整进度。她看了几个被调整过后的词句,其中让她“觉得很棒的是”:“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原先在辞典中,都是“对妈妈的父母亲”的称谓,如今调整过后,加注了“今亦称祖父、祖母、阿公、阿嬷”。
王婉瑜声称,这意味着,台教育部门的辞典“主动向孩子们说明了,不论是爸爸的爸妈,还是妈妈的爸妈,如今都可以不用再有内外之分,都是阿公阿嬷、祖父祖母了!”
图片
台教育部门编修前后对照表,图自王婉瑜脸书
根据王婉瑜的帖文,台教育部还承诺,未来将建立“常态检修”性别平等议题的内容机制,“定期检视”是否含有性别歧视、偏见意涵的字眼,尽快完成性别平等内容词条的全面检修。其中,因为“国语辞典简编本”的使用群体多为中小学生,因此会特别斟酌收录涉及性别歧视、偏见意涵的负面用语,并重新检修涉及性别平等议题的词条。
图片
王婉瑜脸书帖文部分内容
王婉瑜的这篇帖文一出,多家台媒顺势炒作。绿媒“民视新闻网”12日声称,“性別歧视OUT!台教育部门加注外公外婆也叫阿公阿嬤”。“ETtoday新闻云”也称,“改善性別歧视!‘外公外婆’正名了,今起改叫阿公阿嬤、祖父祖母”。
图片
台媒“ETtoday新闻云”报道截图
不过,与王婉瑜及部分台媒宣扬态度形成对比的是,许多岛内网民对此嗤之以鼻。一方面,不少人表示,他们不觉得阿公阿嬷与外公外婆的称呼包含远近亲疏之意,也就不认可其涉及性别歧视。
图片
图片
还有不少人批王婉瑜“无聊”,尽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明明酒驾、公宅、底薪、打房、劳工权益都比称呼重要多了,但就是要在称呼上下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国民党“立委”蔡正元14日也在脸书发文,直言“全世界最可笑的事莫过于此”。蔡正元先是质疑,辞典注释单凭台教育部门想改就能改吗。之后其又炮轰王婉瑜,嘲讽她为何不以身作则改从母姓,消除“性别歧视”和“姓别歧视”。
此外,岛内资深出版经验者也批王婉瑜与台教育部门做法不合理。据联合新闻网14日报道,从事出版工作的陈颖青认为,王婉瑜拥有所谓的“进步”的意识形态,就要把这个主张推行到其政治权势所及的地方,是一种“无视字典专业的蛮横”。而台“国教院”居然也顺势在辞典里收进这种“政治指定的定义”,不问书证,也不问社会是否普遍使用这个定义,简直“自毁专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