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是决定企业运营效率的两大因素

前面几期讲的都是关于企业盈利的财务指标,重要的几个都讲完了,怕忘记的都收藏或者做好笔记,后面会再做补充。
今天开始讲关于企业运营效率的财务指标。
图片
先说“总资产周转率”
有没有很眼熟?没错,这个指标其实前面已经讲过,因为这个指标跟整体盈利能力关系最密切,所以在前面就先分析了既有“效益”,又有“效率”,才算是真本事嘛。
这里放在运营效率系列里面再重复说一下。
总资产周转率就是效率中的关键一项,它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
其中平均总资产很好计算,财报里面的每一项数据都会直接给出“期初”和“期末”的金额。
直接用(期初金额+期末金额)/2就可以了。
所以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营收/平均总资产
从常识就能知道,任何周转率都是越高说明效率越高。
而总资产周转率越高,一般就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营收并没有增长多少,而是总资产大幅度减少缩水,分母变小,结果当然会越大;
第二种:营收大幅度增长,总资产变化不大,分子变大,结果当然会越大。
相信大家一眼就能判断,第一种情况当然不行,靠卖家当获得账面上漂亮的数据,明天还要不要生火做饭了?
第二种情况就对了,说明企业的销售能力在提高,业绩在上升。
所以总资产周转率决定着效率的高低。
图片
当然企业的资产分很多种,并不是只有总资产周转率这一项可以算效率,其实每一项都可以。
比如营收除以应收账款,得到的就是应收账款的周转率;
比如营收除以固定资产,得到的就是固定资产的周转率;
所以:营收/某项资产=某项资产的周转率。
但是存货也是资产之一,虽然用营收除以存货也行,但是不够准确,所以针对存货周转率有另外的计算方法,就是今天要讲的第二个指标。
存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用来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
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ITO)=营业成本/平均存货
解释一下为什么是用“成本”和“平均存货”,而不是用“营收”和“存货”
因为营收是会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从而不稳定。
今天这个东西卖10元,明天可能打折只卖8元,也可能供不应求提价卖12元等等。
但是不管售价多少,只会影响营收,而不会影响成本,除非管理或者生产规模有重大调整,否则成本是固定的,而分母存货又恰恰是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堆在仓库的产品,成本肯定是固定已经产生了的。
所以成本会比营收更稳定真实,否则用营收计算出来的周转率会浮动失真。
然后用平均存货而不是直接用财报上披露的“年底存货”数据,是为了避免企业特意操纵业绩从而人为控制存货。
平均存货就是用(年初存货+年底存货)/2
图片
那存货周转率计算出来有什么用呢?
用处可大了!
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企业的营业成本是1个亿,存货是2千万。
他的存货周转率就是1/0.2=5
也就是说他的存货一年内周转5次。
在计算到具体天数里面,一年按365天算:
365/5=73
说明他的存货每隔73天就周转一次。
换句更简单的话说,每一个产品,从买进原材料,到生产,再到把产品卖出去,这个过程需要73天。
这下大家都明白了,产品卖出去差不多要两个半月时间,那不就是企业每年笼统地说赚5次钱。
如果周转率能高一点,赚6次钱,那是不是就多赚20%的收益?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效率越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肯定是能直接给收益带来显著提升的,这也是所有企业都在想尽办法优化流程优化管理的原因。
因为提高收益就两个途径,要么提高客单价,把每个产品价格卖高一点,要么提高销量,多卖一点产品。
但是产品的价格稳定之后,是很难提升的,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大,比如竞争对手,比如市场行情等等,这些因素都不受控制。
所以只有提高效率才是企业自己能控制的。
图片
可能会有朋友觉得奇怪,从计算公式来看,提高周转率,也只有两个途径,要么分子变大,要么分母变小。
然而分子可是成本,难道成本不应该是降低才好吗?为什么增大成本反而能提高效率增加收益?难道不怕降低利润吗?
没错,狭义上的增大成本确实会降低利润,但是广义上的增大成本却不会,反而会增加利润。
举个例子,比如说企业今年生产1万个产品,每个产品的单价是10元,每个产品的平均成本是5元(简化成本的构成)。
那么他把产品销售出去后,获得利润=收入—成本=(10000×10)—(10000×5)=50000
也就是说他今年营收是10万,成本是5万,利润赚了5万。
到了第二年,他加强了销售,决定生产一万五千个产品,售价不变依然还是10元,成本也还是不变平均5元/个(简化计算不考虑规模对成本的影响)。
那么他把产品销售出去后,获得利润=收入—成本=(15000×10)—(15000×5)=75000
你看他的成本变成了75000,比去年增多了25000,但是利润同样也增多了25000。
看完这个例子就都明白,扩大规模肯定会增加成本,因为产量变多了嘛。
这个时候就会有两种情况发生。
第一种情况:产量增大,销量不变,库存增多;
第二种情况:产量增大,销量增大,库存不变。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产量大了,产品肯定就多了,如果销量不提高,是不是又都变成存货放仓库了?
这个时候尽管成本增大了,同样存货也会变大,所以存货周转率并不会提高。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产量大了,成本增大了,但是销量也高,仓库的存货并没有增多。
所以这个时候分子成本增大了,分母存货不变,存货周转率才会提高。
你看提高周转率的第一个途径是增大成本,都理解了吧。
图片
然后第二个途径,存货减少。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仓库里的产品当然是少一点好,说明产品卖得快,不用在仓库里呆着嘛。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说明效率高。
那这提高存货周转率的两个途径,都要做好吗?或者是加成本?还是减存货?
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减存货,觉得仓库里的产品越少越好,恨不得生产一个就卖一个。
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正好相反,优秀的企业不会选择减存货,而是会选择加成本。
这里面就有一个度,成熟的企业会保持一个合理的周转率不会有太大变化,因为企业是需要有一定库存的,不然客户要货总不能临时给别人生产。
正确的做法就是保持合理稳定库存,如果市场变好,那就扩大生产规模,自然就是增加成本了。
所以行业龙头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基本上都是长期摸索下来合理的,在保证不会缺货的同时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
那这个指标就很容易应用了,把你研究的企业周转率给算出来,然后找到这个企业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两者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相比之下太低了,说明产品卖不动,太高了说明企业生产和销售之间有不稳定的风险。
图片
好啦,今天讲的是关于企业运营效率的两个指标。
点赞关注持续更新内容,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值得你期待!
我需要你们赤裸裸的支持,才有动力持续分享这些财务指标的秘密!
下期再见!
欢迎把这么好的内容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大家一起学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