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吉林四海湖惊现“冰汤圆”,它是怎么形成的?

2022年2月14日,中国虎年元宵节前夕,位于吉林西部洮南市四海湖冰封的湖面下惊现无数洁白的冰球,比拳头还大的冰球靠近湖岸密密地拥挤着,绵延达几公里,就像是一大片浮起的汤圆,甚是壮观。
图片
四海湖景区湖面冰汤圆吸引许多游客
“冰汤圆”现象在我们国家不常见,在四海湖也极为罕见,因此引起许多人好奇: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有朋友说,这是湖底沼气冒出来,在冰下聚集成气泡,再被寒潮冻结,从而形成了一颗颗冰球。还有人说这是当地为了吸引旅游人工造出来的景。果真是这样吗?
许多河湖的底部都生活着微生物,微生物在分解动植物残骸的过程中会产生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一部分沼气被封存在淤泥中,还有一些会变成小气泡冒出水面。
图片
贝加尔湖冰层中冻结的气泡
一些寒带地区的湖泊,包括加拿大落基山脉脚下的亚伯拉罕湖和俄罗斯贝加尔湖,在严冬来临时都会出现冰下的气泡。当水底的沼气上升遇到冰面,小气泡周围的水会被冻结,随着气温降低,冰层越来越厚,冰封的小气泡越来越多,于是就形成了一串串一团团一层层白色的“冰泡”。
图片
亚伯拉罕湖冰层中的甲烷气泡
细心的你一定注意到了,这些气泡与四海湖冰下的“冰汤圆”有明显不同:由沼气冻结而成的冰气泡呈上下立体分布,这是因为冰自上而下一点点冻结;而四海湖的冰球密集地平铺在冰下,就像是煮熟的元宵,有一些冰球暴露出来,使得冰面显得高低不平。
图片
四海湖的冰球有一部分露出冰面
由此可见,吉林四海湖的冰球并不是由水底气泡冻结而成。那么到底是谁捏出了如此多的冰球,又将它们撒在了四海湖里?难道真是当地为了开发冬季旅游搞的一个“噱头”?
当然不是!
图片
尽管在发现“冰汤圆”奇观之后,当地人以极快的速度行动起来,引导游客到湖面参观这一奇景,但“冰汤圆”的确不是人工景观,而是大自然的造化。
当严冬来临,在芬兰与瑞典的海岸边,有时候会看到成片的冰球,小的像鸡蛋,大的比足球还大,一些冰疙瘩被海水冲上岸,密集地散落在海滩上,蔚为壮观。
图片
芬兰海滩铺满冰疙瘩
在海水温度降到冰点时,一些漂浮在海面的杂质周围会形成冰,在物理学上被称为“成核效应”,冰一旦形成,四周的过冷水(已经降到冰点之下的水)就会在它的表面凝结,使得冰块越来越大,最后凝成一大片冰。
但海水并不平静,所以小块的冰并不会立刻结成一大块,而是在相互碰撞摩擦中变得越来越圆滑,最后团成一颗颗冰球。
这与我们做汤圆很相似:你只需要将一粒粒小汤圆放在盛着汤圆粉的簸箕里不停摇动,小汤圆的表面就会均匀地沾上粉,慢慢变成一颗颗又大又圆的汤圆。
图片
冰球的形成与摇汤圆相似
四海湖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湖水总面积达2.4万亩,距其西边十公里就是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湿地。
图片
四海湖的面积很大
由于湿地底部富集了大量微生物和水草,四海湖水温比较高,冬天不那么容易被冻结。在2月6日~2月10日的几天里,我国东北地区出现一次气温偏高,四海湖地区最高气温一度上升到0℃左右,之后气温迅速下降并下了两场大雪,2月13日降到-10℃以下。
极速降温使得湖水表层形成薄冰壳,雪花在冰壳上堆积,湖水又在寒风吹拂下荡漾导致冰壳破碎并相互碰撞,最后团成了一颗颗冰球。随着气温进一步降低,冰球就被固定在了冰层之中,其形成的过程与芬兰海岸边的冰球一样,不同的只是四海湖的波浪没力量将它们推上岸。
图片
四海湖面密集的冰球
四海湖的“冰汤圆”现象是否常见?它附近的向海湿地湖面也会出现同样的冰球冻结吗?答案是否定的,当地人也说这种情形很罕见。
冰球的形成伴随着许多偶然因素,其中受气温和风雪的影响比较大,只有合适的温度变化才能使冰疙瘩在成核冷凝区保持足够长时间,而风带动水面节律性的运动又使得小冰块长时间擦碰,慢慢团成球,不至于很快被冻在一起。但是“冰汤圆”一旦形成,它们能在严冬中保持很久,直到春天来临才会消失。
图片
冰汤圆很像真汤圆
如果你有兴趣,还是应该抓紧去看一看,以后也许就不会再有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