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里炸毁卢比扬卡,会在线下被请进卢比扬卡吗?

文丨陆叁伍 排版丨Arc翼执泠
这条新闻初看颇有几分苏联笑话的色彩。在上周四,俄罗斯某法院对三名少年作出了恐怖主义相关罪名的判决。
法庭上展示的众多证据当中有一条,他们在《我的世界》里炸毁了一栋虚拟的卢比扬卡大楼。
这三名少年于2020年6月在西伯利亚某地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办公室张贴政治海报时被捕。赶到的肃反人员FSB搜查了他们的手机,发现了他们曾浏览过如何制作爆炸物。在他们的手机里还发现了制作“烟花”以及往墙上投掷莫洛托夫鸡尾酒(燃烧瓶)的视频。
图片
“莫洛托夫鸡尾酒”也是很有来头的诨名,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更“有意思”的是,FSB发现这三名少年曾在《我的世界》里线上炸毁了一栋虚拟的卢比扬卡大楼,即过去的克格勃总部、今天的FSB总部。而这也成为了三人罪行的一部分。
图片
科普一下,“卢比扬卡”实际上是莫斯科的一个广场,从“契卡”到“克格勃”再到今天的FSB,卢比扬卡11号建筑一直是老毛子的情报和安全机构所在地。因为去过的外人(主要是“小布尔乔亚”)大多有来无回,因此卢比扬卡也逐渐梗化,成为人们在调侃苏联时的一个符号。
图片
卢比扬卡最近一次出现在游戏里是在《使命召唤:冷战》当中,玩家可以扮演一个虚拟的“克格勃安全部长”别列考夫,给CIA做内应。
图片
坐了一桌甲级战犯(无慈悲)
值得一提的是,卢比扬卡大楼内部是不允许外人随意进入的(毕竟请进去的也出不来),也没有内部照片流出。所以游戏里的卢比扬卡内部景象,大伙图一乐就好。
图片
当然,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打算介绍卢比扬卡,也无意讲苏联笑话。
我想问的是:看完这则新闻,大家觉得在游戏里炸毁卢比扬卡大楼,结果卢比扬卡要调查这事。有那么严重吗?
可以这样问,就算是游戏,它应该在一个怎样的尺度上进行?
从游戏的角度来讲,这涉及到游戏作为一种媒介的伦理问题。
我相信很多读者玩过《使命召唤6》,也一定对其中“不准说俄语”一关记忆犹新。这一关是绝无仅有的、让玩家以主视角扮演恐怖袭击者的关卡。这一关在当年遭到了不小的抵制,在美版、日版当中这一关直接被设定为不能攻击平民,俄版当中这一关是被直接删掉的。
图片
往近了说,去年硬核反恐游戏《严阵以待》(Ready or Not)计划推出校园枪击场景的时候也是引发了不小的节奏。就在校园枪击内容公布后不久,《严阵以待》的开发商和发行商就分道扬镳了。虽然缺乏直接联系,但外界依然猜测这是因为发行商不愿为校园枪击承担内容上的责任。
图片
所以,很显然游戏并非可以随意承载内容,尤其是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行为——爆破国家安全机构的所在地显然属于此类。
那么,就“在游戏里炸毁卢比扬卡大楼”这一行为本身而言又如何呢?
请注意,我们在这里放出两种看起来本质相同但表述上大有不同的行为:
“我在《我的世界》里炸毁了自己盖的一栋楼”;
“我在《我的世界》里炸毁了虚拟的卢比扬卡大楼”。
图片
这两种行为,看上去好像本质就是“在游戏里炸楼”,但实际上,前者可能只是满足一下自己的破坏欲,而后者则因为对象的具体而有了指向性,更何况它指向的是国家机关,甚至还是国家安全机构这样的敏感对象。这样就很难不让人怀疑后者有动机。
更何况,在2010年的时候,卢比扬卡地铁站真的遭遇了炸弹事件。这就好比在《GTA》里做个双子塔mod,然后开飞机去撞,哪个“普通人”会干这种坟头蹦迪的事情?
临近结尾,我还是想提醒两个细节:第一,这几位少年在游戏里炸毁卢比扬卡大楼并不是孤立行为,他们被捕是因为在FSB办公室贴海报,甚至还有过制造燃烧瓶的行为,他们在《我的世界》里炸毁一栋虚拟卢比扬卡大楼的行为在法庭上可能只是多个证据之一;
第二,诸如《莫斯科时报》、IGN这样的媒体在报道这件事的时候实际上制造了一种“在游戏里炸毁卢比扬卡结果被捕入狱”的印象。虽然在正文里他们也提及了制造燃烧瓶和“烟花”(其实更有可能是爆炸物),但他们所使用的标题实际上是极其一个不好的引导,其效果就像《毁灭战士杀穿地狱,原因仅仅是他的兔子被杀了》。
看看这轻描淡写的口气
最后提一句,刑罚最重、被判处了五年监禁的乌瓦诺夫在法庭上是这样解释他的行为的:
“我有求知欲,我只是喜欢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学罢了。”
所以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子,估计也只有当事人和肃反人员知道了。至于量刑如何,怎么看待,可能不到UEG成立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能说,大伙玩游戏的时候还是要想一想自己玩的到底是啥,就像我老爹见我玩游戏时常说的那样:
“是你玩游戏,而不是你被游戏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