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语】历史记忆里的锦州

图片
历史记忆里的锦州
作者:白雪生
多年以后,当下锦州若还勾人绮念,追忆在似水流年里,翻出来旧日山河缱绻流连,想必同现在一样,也只是剩下一种文化记忆和城市想象了。因而,“城市记忆”若想克服一日千里般地高速健忘,只有从“物化的”转为“文化的”,将一座“地理的锦州”,文化为一种“文本的锦州”,才可能保存在不断面目皆非的城市化进程中,鲜活在渐行渐远的历史册页里。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问答交流,而“怀旧”,其实是以现实为基点,“回到调整后的将来”的一种“现代性心理”,特别是对于“一年一变样”的匆匆岁月产生出一种普适的焦虑。从前的老锦州,无可奈何地碎片式残存在文字里了。只能凭借文本记忆与文学想象,才能摸石头过河般地踅进这座古堡。
理查德·列亨在《文学中的城市》中说:随着物质城市的发展,它必须用文学措辞再描述的方式才得到不断的演进。城市和文学文本共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阅读城市也就成了一种文本的阅读。因此,读解我们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锦州,同样是城市历史与文学表述和想象重构的混合物,是对锦州文化心理地图的再度重绘。
历史的魅力在于它永远是一片神奇的现实。让我们操起一把挖掘历史的镢头,既以学术的严谨,掘向深不可测的历史谜底,也要以文化的勇气和想象力,从惯以某种被抽象的概念“格式化”的伪史中刨一个“底儿掉”。于是呢,我走向三皇五帝时期的锦州。一脚就迈进了辽西大地的第一座城池——线装书里的“颛顼故墟”。
列为五帝之一的颛顼,系“东北方部落之宗神”,是中华文明第一始祖轩辕黄帝的孙子,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大帝,创九州,界版图,建机构,定婚姻,改甲历,立节气,被后人推戴为华夏文明的主要奠基者。在《山海经》里就有“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西蛇卫之。”等有关颛顼大帝埋葬地的记述。这些锈迹斑斑的文字,千百年来却被我们谦虚成一段天方夜谭的神话,由尔,锦州的历史被矜持成残山剩水,羞怯而又低调,像个从未见过市面的山野村妞。而据史料所载,且有锦州地区考古实证,内中传递的历史信息,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颛顼大帝的千古归宿,当在锦州的闾山境内,颛顼所建之古城,虽然湮灭终被后世确称为”颛顼故墟“!
那该是怎样的一座古堡呢?恍兮惚兮,从一簿簿线装书摞起的曲折小径里穿行,宛如磕磕绊绊地蹒跚在寻梦的山路上。夕阳残照下,拨开了离离衰草,踏响了唧唧蛩鸣,在野蔓萤聚、青苔匝地之处攀援,顺藤摸瓜地找寻久已湮没的王城,迷迷离离地,在依山藉水之间,凸显一座禹殿尧阶,但见月牗云楣,蜗壁蠹椽,鸳瓦蒿柱,殿吻廊腰,虽是蟏蛸在堂,亦属巨制宏模了。
躲在历史深处的千古大帝啊,您哪,到了伸下懒腰,浮出地表的时候了!
记起安娜·泰利·怀特的一段话,“早在古罗马诞生以前,那些古老的石头就似乎在说:‘切记你们只是尘土,世代生而又死,城市建而复废,国家兴而再衰,而我们却永远屹立。’当罗马终于化为一片尘土时,金字塔仍在这样说。”在锦州境内,我也曾相见恨晚地惊艳了这样一窟石屋。登时,我也惊呆成一块木然的化石了。却见峥嵘千仞,迢递百寻,去天一握,壁月宵悬,简直就是一尊北方布达拉宫!
那是悬在医巫闾山断崖峭壁结绮凝芳的宝林楼,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比埃及金字塔早一百多年,距今已有四千三百多年。《炎汉古刹说》:“……炎帝败北,逃往云梦,选居石屋(晋时称闾山为石屋山)休养生息。”炎帝作古后,其子嗣为祭三皇五帝,在此修建了庙宇,即“炎汉古刹”。如今仍能看到刻有象形大篆的阴文“炎汉古刹”的长方石碣。仰石帝居,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从远古大地喷涌而出的一股耀眼的炎黄光芒!
可惜了,不知为什么,低调了几千年的锦州,总是不肯,或是不会将“颛顼故墟”,看作是自己的故乡?
作者简介
图片
作者:白雪生
国家一级作家,原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丶理事,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丶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会员,锦州市文联原主席、锦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渤海大学专家客座教授,锦州市政协文化顾问等。连任多届全国文代会、作代会、剧代会代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广电部星光奖、文华奖获得者,其作品多次被选入国家专业艺术高校和中、小学教材。
编辑:史悦 校对:田静
你可能会
喜欢
点击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