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科学家发现端粒长短与疾病的关系,47万受试者参与科研

近日,知名医学期刊《JAMA科学》发文阐述一项关于端粒长度和疾病的研究。这项研究共有472432名受试者参与,年龄大约在40-69岁。经过长达14年的试验,结果发现端粒长度最短的受试组全因死亡率比端粒长度最长组高76%!
图片
1、生命“晴雨表”——端粒长度
科学家先采用PCR法测定端粒长度,然后按照端粒长度将受试者分成4组,端粒前25%长的一组,端粒前26%-50%长的二组,端粒前51%-75%长的为三组,端粒后75%长的为四组。
经过长达14年的研究调查之后发现,端粒更长的一组、二组,他们明显活过了端粒更短的三组、四组。而且端粒长度最短的受试者(四组)全因死亡率,要比端粒长度最长组(一组)高出76%。
图片
端粒长度在影响剩余存活期的同时,还关系到致亡原因,这来一来似乎扮演着生命“晴雨表”的角色。这是因为端粒长度变短和各种疾患的死亡率增加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等。
有意思的是,端粒长度最短的1%群体中,端粒长度和胆管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等引起的死亡关系密切。
图片
2、过长或过短都对健康不利
端粒长度的缩短,会增加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例如影响心血管系统为主的药物中毒、外部原因引起的肺部疾病、腹主动脉瘤、骨髓增生性疾病、脑血管闭塞与脑梗死、门脉高压症、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酒精性肝损伤、肺泡肺病以及炎症后肺纤维化。
但也有一部分疾病,端粒缩短后发病率反而降低,例如子宫肌瘤、单纯性甲状腺肿、颅神经和脑膜良性肿瘤、镰状细胞贫血等。
图片
端粒更长,一些良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反而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其减少了细胞的变老,从而使得良性病变区增生。端粒长度短可能导致一些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注意这些疾病的发生。
3、短端粒能够被“拉伸”吗?
2020年3月,知名学术期刊《Cell》的子刊发文,贝勒医学院生理学及生物物理系联合赫芬顿衰老研究院,在哈佛医学院戴维教授的合作下,发现一种“WLnad”类物可以帮助维持端粒长度。
早在2019年,贝勒医学院的科学家就发现,通过给予该物质,能够减缓端粒的磨损进程甚至使其发生逆转。而“WLnad”类物作为人体内源性物质,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很快就打开了落地进程。
图片
随着94岁港富李嘉诚豪掷2亿投资相关技术企业,再加上以“莱特维健”为代表生科企催熟相关技术,门槛更低的“WLnad”等成果开始在国内京东、天猫等渠道涌现,参考数万条正向反馈可知,已经触达多数高净值中老年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以色列科学家在《Naure》上发文,表示通过3个月的“高压吸氧”,老人们皮肤的年轻肉眼可见,经检测他们的端粒长度也明显延伸。之后基于该原理落地的“高压氧舱”虽然出现在上海、北京等地,但其动辄数十万的定价让多数人望而却步,相比之下上述“WLnad”类物更受青睐。
图片
此外,科学家还提出戒烟酒、预防血液恶性肿瘤、预防炎症等方法来维持端粒长度,其原因分别是:烟酒可能促进短端粒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短端粒人群更易患血液恶性肿瘤、炎症机制影响着多数与端粒有关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率提升。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科研成果的发现,科学家将找到更多延展端粒有关的方法,或许美银美林所说的“健康百岁时代”真的将要来临。而雷。库兹韦尔表示:“科学让我们更加聪明和健康,人类将在2045年战胜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