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妈妈抱别的小朋友,不是孩子小心眼,而是这2种心理在作怪

昨天在院子里带娃玩,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妈妈抱着别人家的孩子,对着这个孩子笑着说”你好可爱呦,我好喜欢你”,然后自己孩子站在旁边撕扯着妈妈裤子开始大哭,旁边的大爷大妈们哈哈大笑,逗趣着说:哎呦,豆豆吃醋了,你看你妈多喜欢这个小弟弟,你跟小弟弟交换一下,你去当小弟弟妈妈的孩子行不行?
这句话一说完,孩子哭得更加厉害了,当妈妈把小弟弟放下来的时候,这个孩子非常生气地一把推倒了小弟弟。
​孩子不喜欢妈妈抱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行为,但是如果一个三岁以上的孩子总是想要“独霸妈妈,专享妈妈”,是需要复盘我们的养育行为的。
图片
孩子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妈妈抱别的小朋友
1、安全感“有可能”是缺失的
​我慎重地用了“有可能”这三个字,原因在于,孩子不喜欢妈妈抱别人家小朋友的心理状态本身是正常的,我们不能一锤定音,认为孩子肯定安全感不足。
但是,如果妈妈给孩子解释抱别人家孩子不会改变我是你的妈妈这个道理以后,孩子依然哭闹、攻击小朋友,我们就需要从“安全感缺失”这个维度来考虑。
孩子这种行为的心理诉求是:觉得妈妈更喜欢别人家孩子,害怕自己失去爸爸妈妈的疼爱。
到2岁末,表征和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使婴儿开始理解父母的厉害和返回,并能预测她的返回,分离抗议减少---《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基础,如果依恋关系建立正常,安全感充足,3岁以上的孩子其实是可以理解妈妈抱别人家孩子不等于妈妈不要自己这个现象的。
需要注意的是:分离焦虑期的孩子除外,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建立“我和这个世界、我和妈妈不是一体”这个认知的过程中,自然无法接受自己的妈妈抱别人家孩子的情况。
图片
2、妒忌之心在作祟
看到这里,我们可能会忍不住笑出声,原来这么小的小屁孩就有了“妒忌之心”。
其实,人人都有妒忌的小心思,妒忌就如同愤怒、失落等其他负面情绪一样,是人类精神发育中自然出现的现象。
只不过孩子的妒忌之心看起来有点“不可理喻”:在孩子心里,爸爸妈妈只能对自己说我好喜欢你啊,怎么可以对别的小朋友说呢?说完以后,爸爸妈妈是不是就不会继续喜欢我了?
爸爸妈妈还没抱我呢,就先抱了别的小朋友,是不是我不如那个小朋友招人喜欢?
这种妒忌的“小心机”在二胎家庭里尤为明显,爸爸妈妈只有一个,大宝会觉得爸爸妈妈的爱被弟弟妹妹分走了、霸占了,所以就会妒忌弟弟妹妹,进而出现欺负弟弟妹妹的行为。
以上两个原因就是当孩子看到自己父母亲近别人家小朋友以后,大哭大闹,打人推人的心理动机,两个原因的分析方向是不同的,解决方案自然就是不同的,所以家长要仔细分辨。
图片
如何正确处理孩子排斥妈妈亲近别人家小朋友的行为
1、放下自己的尴尬,接纳孩子的感受
文章开头那个案例,周围有很多人打趣孩子,在孩子推倒小弟弟以后,妈妈的情绪一定是生气、尴尬的,所以采取了训斥孩子的策略,孩子的内心则是混乱的:明明是小弟弟想要抢走我的妈妈,我才推倒他的,我想要夺回自己的妈妈,有什么错呢?
如果那位妈妈按照以下步骤处理,效果会更好一些:
当看到孩子哭闹,周围人开始打趣的时候,立刻放下小弟弟,抱着孩子走到旁边没有人围观的地方,蹲下来和孩子做共情:你不喜欢妈妈抱小弟弟对不对?这让你感到生气和伤心对吗?我知道你现在需要妈妈抱抱你对吧,说完以后抱一会儿孩子。等孩子停止哭闹以后,再跟孩子解释:妈妈抱小弟弟是因为妈妈喜欢他,但是喜欢小弟弟不代表我不喜欢你了,你依然是我最爱的宝宝啊。所以你刚才因为生气推倒了弟弟是不对的,弟弟会疼会摔伤,所以现在我们去给弟弟道歉吧。等孩子做好准备了,再带着孩子去给小弟弟道歉。
图片
家长在处理孩子这种行为的时候,以下几种话术是一定不要说的:
“你看这个小弟弟多乖,不哭不闹的,长得白白胖胖的,你以后要是不乖,我就带着小弟弟,不带你。”
“你咋这么小心眼,我就抱一下小弟弟,又不是不要你,你哭什么哭,你再哭我真的就把小弟弟抱回咱家了。”
“我咋生不出这样你这样好看的小宝宝啊,你好白好可爱啊。”
这几种表达方式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将孩子心中“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的疑虑坐实,加剧了孩子的不安全感和妒忌之心。
图片
2、做关于“妒忌”的情绪认知培养
如果孩子仅仅是出于妒忌而排斥父母亲近别的小朋友,那我们就需要做关于妒忌的情绪认知培养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认识什么是妒忌
晚上睡觉前和孩子聊天,引导孩子回忆白天的事件过程,告诉孩子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你感到的生气、伤心的心情就是妒忌,打人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处理妒忌。
引导孩子联想还有哪些会让人产生妒忌的事情,比如:别人有新玩具,你没有,别人得到了表扬,你没有。
这个步骤还可以结合情绪类绘本来实现,从绘本的人物中,让孩子认识妒忌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第二步:如何正确处理妒忌
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比如父母亲近孩子这件事情,如果心里不舒服,可以告诉妈妈,我不想你抱别人,而不是攻击小朋友。
妒忌的时候,可以转移注意力,玩别的玩具,想想自己最喜欢的玩具。
在这两步之外,父母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对自己清晰的认知,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有健康自尊的孩子才能彻底战胜妒忌,这是一个长期目标。
图片
​3、修复、巩固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是因为安全感缺失而想要霸占妈妈,获得妈妈关注的话,就需要从安全感入手来解决,然而这个环节是没有捷径的,需要持续的、长久的坚持:
把玩手机的时间用作亲子互动交流
玩手机可能是现代父母排解自己压力的一种主要方式,但同时,也是造成孩子感情饥渴的重要原因,父母只是用身体机械化地陪着孩子,不和孩子进行语言上、情感上的交流。
放下手机,陪孩子看绘本、玩游戏、玩玩具,有专家建议:请家长保证每天与孩子至少有70-90分钟的相处时间。
不吝啬对孩子进行爱的表达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爱是要直接表达出来的,而不是“刀子嘴豆腐心”式的爱,经常抱抱、亲亲孩子,对孩子说我喜欢你、我爱你。
不要用爱来作为管教孩子的条件,比如如果你不好好吃饭,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只要不惹我生气,我就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