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加码消费券计划 香港居民每人再派1万港元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月23日发表任内最后一份《财政预算案》时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将会推出新一轮消费券计划刺激经济。
他指出,特区政府去年首次推出消费券计划,在各方帮助和合力推动下,有效地提振了市场气氛、刺激了本地消费、加速了经济复苏,并推动了电子支付的更广泛使用。
新的一波疫情打乱了香港经济复苏的步伐。借鉴去年的经验,特区政府会推出新一轮消费券计划,透过合适的储值支付工具向每名合资格的18岁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来港人士,分期发放总额一万港元的电子消费券。整个计划涉及约664亿港元财政承担,预计措施可惠及约660万人。
为了纾缓市民及不同商户的压力,特区政府会作特别安排,透过去年推出的消费券计划所收集的登记资料,在4月份先向超过630万名已成功登记的市民发放5000港元消费券,余额会跟新符合资格人士的消费券一起在今年年中分批发放。
戴德梁行执行董事、香港商铺部主管林应威表示:“近期政府再次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对商户的打击来得又急又快,政府再次派发1万港元电子消费券,对餐饮及消费有一定提振作用。”
陈茂波在记者会表示,估计消费券提振作用约1.2%,设定1万港元的金额是考虑到经济、社会及政府承担能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上一轮消费券计划的规模约为360亿港元,特区政府经济顾问在去年消费券推出前粗略估计,该期消费券计划可提振经济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0.7%。在带动消费气氛加快经济复苏的同时,也有助推动小商户更积极使用电子支付,让他们未来能更好把握电子支付发展带来的商机。
澳洲会计师公会大中华区税务委员会联席主席刘明扬向记者表示:“公会对预算案公布向永久居民和新来港人士发放1万港元电子消费券表示惊喜,因为金额较上一次消费券发放加倍,惠及660万市民,能有助纾困提振经济。此举有助在疫情缓解的经济环境下,刺激本地消费。如果消费券发放可以更加精准惠及有需要的人群,相信会令公共资源更加有效投放。”
预计全年经济增长2%至3.5%
根据特区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整体经济2021年显著复苏,增长6.4%,扭转了之前连续两年的跌势。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则由去年年初的7.2%的高位,大幅回落至最新(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的3.9%。
展望今年经济,陈茂波表示,受本地第五波疫情影响,消费和经济气氛受到严重打击,香港经济和市民生活均承受极大压力。为了成功抗击疫情,特区政府将大力加强各项检测及抗疫工作,短期内经济活动难免要继续面对沉重压力,其中以消费相关的行业为甚,失业和就业不足的状况亦会转差,第一季的经济表现不容乐观。
“只要最近一波疫情能逐步受控,往后继续维持‘动态清零’,消费和投资需求料会重拾动力。疫情稳定亦将为与内地恢复有序‘通关’创造条件,从而为经济注入更大的动力。”他指出,考虑到内外最新形势,以及财政措施的提振作用,预测香港经济在今年下半年会有较好表现,全年实质增长2%至3.5%。
同时,陈茂波指出,快速稳控新冠病毒疫情,关乎市民的健康、市民的生命安全,亦是稳住信心、稳住经济的关键;会调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全力抗疫,单在预算案预备的资源已超过540亿港元。
此外,为纾缓因疫情及抗疫措施导致的失业情况,特区政府先后在“防疫抗疫基金”预留132亿港元,于公营及私营机构开设有时限职位。截至去年底,两轮创造职位计划已创造约6万个职位,当中约4.5万个职位已入职。在最新一轮基金注资中,亦已额外预留66亿港元,增设2万个有时限职位。
财政储备达9467亿港元
陈茂波表示,本届特区政府一直恪守审慎理财、量入为出、应使则使的公共理财原则,并致力改善公共财政的透明度。
据悉,本届特区政府接任时财政储备约为9500多亿港元,其后更累积到2018/19年度1.17万亿港元的历史新高。充裕的财政储备使政府可在过去两年迅速和果断地增拨资源应对危机,包括成立“防疫抗疫基金”并先后注资共约2000亿港元,以及在预算案中推出大规模逆周期措施,纾解民困和稳定经济。
虽然特区政府在2019/20至2020/21年度均录得综合赤字,但今年度原先预计继续出现的综合赤字扭转为综合盈余,财政储备预期则会在本届政府届满时,维持约9400亿港元,并于中期预测的五年期间逐步重回1万亿港元以上(相当于16个月的政府开支)。
2021/22年度特区政府收入的修订预算为6827亿港元,较原来预算高15.5%,即918亿港元,主因是地价和利得税的收入较预期分别多435亿港元和324亿港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为回应社会诉求及提升服务,本届特区政府在任内大幅提升社福、卫生和教育的经常开支,累计至今年度修订预算的综合升幅将超过40%,新增开支接近850亿港元。鉴于特区政府经常开支由2017/18年度的3618亿港元升至今年度原来预算的超过5100亿港元,在去年已强调政府开支要进入整固期,并推出节流计划,在不影响民生开支的前提下,削减部门经常拨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