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云南彝族》——第三集

图片
图片
上一集,我们向大家介绍了介绍彝族的历史称谓和彝族族名的由来。今天第三集,我们先来谈谈纷繁的彝族的支系。
彝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中自称和他称最多、支系最复杂的一个少数民族,彝族的自称和他称在中国各民族中独占鳌头。
有关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显示,各地彝族的自称和他称多达200种以上。云南彝族的自称主要有:诺苏颇、纳苏颇、聂苏颇、罗婺、罗武、罗罗颇、倮倮(luǒ)颇、迷撒颇、纳罗颇、里颇、腊鲁颇、撒尼颇。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分开来说。彝族的自称还有:撒弥、尼颇、阿细颇、葛颇、阿武、俐侎(lì mǐ)、阿哲濮(pú)、格苏颇、濮拉颇、阿鲁颇、车苏颇、改苏颇、他鲁苏撒马都等等。
彝族的他称既有各民族对彝族的不同称谓,也有彝族内部不同支系之间的相互称呼。云南彝族的他称主要有:黑彝、白彝、红彝、花腰彝、滇彝、白衣、阿哲、腊鲁、山苏、阿车、密朗、濮人;
主要的彝族他称还有:卜喇、些莫徒、子君、撒尼、撒梅、蒙化、阿细、他鲁、水田、格濮、白倮倮、黑罗罗、阿乌、香堂等。
在云南彝族众多的称谓中,自称和他称有的一致,但自称和他称不一致的情况比较普遍。其中,自称诺苏颇、纳苏颇、聂苏颇的彝族最多,约占彝族总人口的40%左右。
诺苏颇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和滇东北的宁蒗、华坪、永胜、永善等地;纳苏颇主要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北的武定、禄劝、弥勒、昭通等地;聂苏颇主要分布在滇南的石屏、红河、建水、新平、双柏等地。
此外,分布在滇西巍山、凤庆、景东、漾濞等地的彝族,多自称纳罗颇;分布在大姚、永仁、姚安、双柏、景东、云县等地的彝族,多自称罗罗颇;里颇主要分布在永仁、元谋、大姚等地。
撒尼颇主要分布在昆明、石林、泸西、弥勒等地;阿哲颇主要分布在弥勒、易门、双柏等地;阿细颇主要分布在弥勒、石林等地;腊鲁颇主要分布在云县、普洱、新平、墨江、华坪等地;山苏主要分布在新平、元江、峨山等地;阿武、阿乌颇主要分布在弥勒、元阳、西畴、金平等县;撒摩都主要分布于昆明市郊区等。
彝族的自称或他称虽然较多,但名称中基本都有一个“颇”“苏”或“濮”字,彝语意为人或族;在彝族中自称最多的诺苏颇、纳苏颇、聂苏颇等,又共同拥有“诺”“纳”“聂”等字,彝语意为黑,全意均为尚黑民族或尚黑族群。
由此说明,彝族虽然存在着众多不同的支系,社会发展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存在着共同的历史渊源。
好,有关彝族的族源族称方面的内容,我们已经介绍完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考古方面的实证。
图片
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云南广大彝族地区,发现发掘了多处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古猿化石和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遗址。一系列未曾间断的考古资料雄辩地证明,地处祖国西南的云南和云南彝族地区是生命起源进化的重要地区,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先来看彝区发现的古生物化石。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科学家研究揭示:大约在46亿年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诞生,大约在35亿年前,海洋中开始出现单细胞原始菌类和藻类,标志着生命从此诞生。
距今约6亿年前的武定三叶虫化石、距今约3.5亿年前武定鱼化石、距今约1.7亿年前禄丰恐龙化石的相继发现,证明滇中地区是世界上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图片
其中,三叶虫和总鳍鱼被科学家称为“原始生命先驱”。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大约在10亿年前,动物界由最初的蛋白单体细胞逐渐演变发展到多细胞,然后又依次演化为蠕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索动物,成为地球上最原始生命的先驱。
三叶虫是大约距今6亿年前古代寒武纪和奥陶纪时期古生物的代表之一。三叶虫属于刚从蠕形动物发展起来的节肢动物,是最原始的海栖动物。由于它的体形酷似三片相连的叶子而得名。
武定县三叶虫化石分布广泛,多年来先后在狮山镇的狮子山、洒普山、人民桥以及田心乡的得得卡等地,都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其中,在武定首次发现并专门以武定地名命名的新属新种三叶虫化石,就达11种之多,人们习惯把它统称为武定三叶虫,简称“武定虫”。
在今天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科学发现——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世界级文化遗产中,也有武定三叶虫分布。“武定虫”与“云南虫”相提并论,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三叶虫化石之一。
早期原始鱼类形成于地质年代的志留纪时期,距今约3.5亿年前。多年来,在武定龙潭村和赵家庄村出土了最原始的鱼类化石,因这种鱼还没有上下颌骨,被称为“鱼形动物”。
到了泥盆纪早期,原始鱼类已经普遍,最有代表性的是总鳍鱼化石。半个世纪以来,先后在武定发现了“温氏武定鱼”“刘氏滇鱼”“武定华南鱼”等,在武定和相连的禄丰县发现了总鳍鱼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鱼类向两栖类动物的演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84年7月,在澄江县帽天山发现了古老的娜罗虫节肢动物化石。此后,中外古生物学家先后在澄江动物化石群中,发现了多达40多个门类、178个属、200多个种的完整动物化石。
发现的动物新属新种,分属多孔动物、腔肠动物、蠕形动物、腕足动物、节肢动物、海绵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多个门类。其中,“云南虫”和“昆明鱼”在澄江帽天山动物化石群中的突破性发现,称之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
“云南虫”是一种蠕虫状动物,大小约有3至4厘米,躯干由23个肌节组成,体内有一条纵贯全身的管状构造,古生物学家把它称之为脊索动物。“云南虫”的发现将脊索动物的起源历史向前推进了1500万年。
“昆明鱼”发现于昆明海口,为无颌类鱼形动物,长约3厘米,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昆明鱼”的发现将脊椎动物的起源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万年。
科学家们研究揭示,正因为有了最早的脊索动物“云南虫”和脊椎动物“昆明鱼”,才有了今天地球上高等动物即人类的演化根基。澄江帽天山因此被誉为人类最早的远祖起源地。
朋友们,第三集的内容,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在下一集中,我们将继续向大家展示云南彝族地区的考古实证,带大家去恐龙之乡和元谋人遗址去看看。
考古方面的成果很多,可能还需要两集才能分述完,感谢您的陪伴,下集我们再会!
文 图 来源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云南彝族》
实施单位 昆明罗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音频 文旅头条新闻网
编辑 杨奥
审核 华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