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学术共同体之理念,坚守学术至上之宗旨——《中外论坛》2021年第4期出版

图片
中外论坛(2021年第4期)
文本之成立专号
刘中兴 主编
58.00元
2021年12月出版
978-7-5732-0223-9
《中外论坛(2021年第4期)》为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人文学术集刊。每期不仅有海内外学者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也有学科综述,倡导专题探索,致力学科融通。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史研究前沿论文及述评。研究时段为中古隋唐到宋代、明代。常设栏目为“专论”“译文”“书评”“动态”4个版块,力求刊发原创性强的专题论文、影响深远的海外译文、深度批判的优质书评、学术前沿的动态追踪。
本期内容为文本之成立专号,刊出文章12篇,包括专论4篇、书评4篇等。内容包括“敦煌歌行钞卷与唐别集歌行从散编到分体编撰”“南宋曾集刊《陶渊明集》的理学底色”以及其他唐宋元各代文献学研究等。
目录
【专论】
敦煌歌行钞卷与唐别集歌行从散编到分体编撰/咸晓婷
南宋曾集刊本《陶渊明集》的理学底色/蔡丹君
《敦交集》的编纂及其书写内容述论/施贤明
《古文真宝》的编纂、刊刻与流传/巩本栋
【译文】
慧萼抄南禅院本《白氏文集》的卷数及其正统性——兼谈根据日藏汉籍旧钞本进行典籍复原之可行性/[日]陈翀(任雅芳译)
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中的传统与个性/[美]杨晓山(许浩然译)
陆游《剑南诗稿》的构成及其成立过程/[日]村上哲见(乔亚宁译)
【书评】
“水”与“斧”——王宇根《万卷:黄庭坚和北宋晚期诗学中的阅读与写作》书评/[日]浅见洋二(王悦笛译)
断代词集整理的本位之别——《全金元词》《全元词》校读笔记/叶晔
文章学的来程与去路——读慈波《文话流变研究》/成玮
“近世性”与南宋中后期诗坛的诸般面相——戴路《南宋理宗朝诗坛研究》读后/赵惠俊
【动态】
莱顿大学未编目广东唱本叙录/张春晓 杨润莲
各篇摘要
【专论】
敦煌歌行钞卷与唐别集歌行从散编到分体编撰
歌行分编是唐人别集分体编撰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敦煌遗书的多种唐诗写本中,歌行诗往往被钞集在一起。敦煌写本歌行的这一钞集方式,启发了我们重新审视唐人别集的编撰方式。唐代较早对歌行进行集中编撰的是李白、王维,到中晚唐,诗人在别集中将歌行进行集中编撰成为流行的趋势,唐别集的歌行分体成立。歌行分体编撰是唐代各种诗体尤其是歌行发展成熟的结果,古乐府与新题歌行在别集中分编又是唐人诗歌观念的体现。
南宋曾集刊本《陶渊明集》的理学底色
研究宋本陶集,当从“宋”入手,知晓其历史背景,探究其思想内蕴与文学意义。南宋曾集刊《陶渊明集》流存至今,历代重刊、仿刊者甚多。过去关于曾集本的文献外在形态多有研究,但关于它的诞生过程则鲜有分析。刊者曾集知南康军,继承了之前朱熹在南康期间施政、兴学的政治遗产,赋予此种陶集深刻的政治、教育理想寄托;曾集与朱熹之间有着密切交往和深度思想交流,这让曾集本始终含有一种幽微的理学底色,它实际上成为了反映朱熹言说和评论陶渊明及其诗文的版本载体。这种情况提醒我们,若要深度关注宋本六朝旧集,就要打破过去以文献外在形态介绍为主的集部文献研究程式,而以贯通之眼来看宋代赋予六朝旧集的诞生过程、新的知识背景和思想内涵。
《敦交集》的编纂及其书写内容述论
上虞魏寿延不乐仕进,举家隐于上虞夏盖湖上,元至正、明洪武年间皆有却聘之举。元末天下绎骚之际,江南士人常聚于魏氏宅中,宴饮酬唱,抒情言志,诗酒交游甚至延续至明初。魏寿延蒐集友朋酬和之作而成总集《敦交集》,是集结集于洪武初年,传至清初,乃为收录作者26人、诗58题75首的规模。清人朱彝尊、罗以智、朱绪曾等皆对此集有所补订,然而时人酬唱、投赠诗文仍有不在集中者。《敦交集》集中书写了乱离之感、隐逸生活、用世之心、亲朋之思,展现了元末江南士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方式。
《古文真宝》的编纂、刊刻与流传
《古文真宝》初成于宋末元初,编者应为黄坚。其书编成后不久即由元初陈栎作了改编,至元末又有林桢整理、增注的版本出现。《古文真宝》在元明两代流传甚广,版本众多,然主要为两大系统:一是由陈栎改编,明初宋伯贞、刘剡音释、刊行的《详说古文真宝大全》系统,二是由元末林桢增注、整理的《魁本大字诸儒笺解古文真宝》系统。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其内容和编排也不断改变。自明代中期始,有编刻者开始在元刊本《魁本大字诸儒笺解古文真宝》的基础上,吸收《详说古文真宝大全》的内容,不断地进行整合,《古文精粹》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刻本《诸儒笺解古文真宝》的存在,给我们提供了了解这种整合的线索。至明万历年间,遂有司礼监本《诸儒笺解古文真宝》的出现。《详说古文真宝大全》作为一独立的版本系统,在朝鲜半岛一直盛传不衰,而元刊《诸儒笺解古文真宝》也在日本长期流传,其影响之大,更甚于东国。
【译文】
慧萼抄南禅院本《白氏文集》的卷数及其正统性——兼谈根据日藏汉籍旧钞本进行典籍复原之可行性
本文首先立足于江户文人的考证之上,通过整理中世公家日记中所见《白氏文集》的相关记录,从而考证出慧萼抄南禅院本并不是以往学界所认为的六十七卷未完结本,而是属于白居易自己选定的最终定本之七十卷系统本,确实是维系了白居易手定本正统性的不二传本。其次,再以天海校那波本《赋得原上草送别》诗参校慧萼系统本所批注的文字异同为例,指明现存通行诸本所收该诗已非白诗原貌。在白居易接受史研究中,此诗一直被视为考证少年白居易事迹之重要文献,然经过对南禅院系统文本的辨析,基本可以断定白居易、顾况交游只是后人杜撰的一则诗话。而且,由此亦可再次确认,根据日本现存汉籍旧钞本来进行古典籍复原工作,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一窥宋前汉文典籍的原貌,还可以根据复原文本来考证并纠正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某些重要的细节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中的传统与个性
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是自宋代以来的第一部唐诗选集。因为该书遗漏了诸多典范诗人,如李白、杜甫与韩愈,因此王氏的编纂意图、选诗标准及其质量一直饱受争议。而使这些争议更为激烈的是他的序言声称该部诗选足以代表唐代诗歌。本文要将王氏这部诗选的编纂置于由唐至元唐诗选本的传统之中予以重新思考。首先,本文要对这些争议作出评论性的说明,这些争议主要发生在宋代,但并不仅仅限于宋代。其次,本文要指出:虽然王安石的声称存在问题,但他的诗选并非如许多诗评家所强调的那么与众不同,相反,该书代表着唐诗选本一种持久的传统,即对于著名诗人不是视而不见,就是敷衍了事。再次,本文还要指出王氏这部诗选的循故袭常,书中的某些内容或是复制,或是深度模仿了诸多更早的唐诗选本。故本文的个案研究旨在探讨诗选编纂的内在动力与诗歌经典的形成过程之间的不一致性。
陆游《剑南诗稿》的构成及其成立过程
翻阅过陆游诗集《剑南诗稿》的人,不论是谁都会为其数量之多所震慑。“子虡所编八十五卷”,也是赵翼依据明末的汲古阁刊本得出的结论。即使是现在,汲古阁刊本也被视为《剑南诗稿》的基本文本。而其底本是陆游的长子陆子虡在其去世后的第十一年即嘉定十三年(1230)所刊行的。不过自陆游在世时起,他的诗便几经整理编集,因而此时刊行的版本可谓集此前之大成。而通过考察以诗集本身为代表的诸种资料,诗集成立至此的过程可以变得相当明晰,并且这些资料同这部巨大诗集的构成也有着深刻的关联。这部诗集相当忠实地将九千余首诗按照写作时期进行排列,翻阅其内容便可以立刻展开对诗人陆游的生涯轨迹的探索。因此了解这部诗集的成立过程并把握其构成,对理解诗人陆游有莫大的帮助。
【书评】
“水”与“斧”——王宇根《万卷:黄庭坚和北宋晚期诗学中的阅读与写作》书评
王宇根《万卷》一书,聚焦于黄庭坚的诗学,亦即黄氏关于诗该如何写这一问题的探索之上,并围绕诸如黄庭坚的诗学核心在何处、具有何种特质等问题展开了新锐的考察。倘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主旨,那就是以十一世纪北宋新生的印刷文化为背景,考察支撑黄庭坚诗学的“新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实际上,王氏本人也是这样概括的。然而,如果只是这样总结本书,书中相当一部分的魅力将会损失掉。本书的魅力正在于筛选出黄庭坚诗学最核心的文本,并对其贯彻精密细致的种种考察。
断代词集整理的本位之别——《全金元词》《全元词》校读笔记
2019年末,由已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杨镰先生主编的《全元词》(三册),由中华书局隆重推出。在《全元词》出版后,笔者第一时间购读此书,并试着参照唐圭璋先生编的《全金元词》,展开一些对读的工作。一方面,对这两部重合度较高的断代词总集所引发的学界困惑,即使是限于一隅之批评,若能抛砖引玉,引起词学界及元代文学研究界的更多讨论,对提升元词研究的热度来说,也是好事;另一方面,虽然《全元词》不是断代词总集的首次重编,在这之前已有《全唐五代词》作出了示范,但对正在进行的《全明词》的重编工作来说,无论是文献的时代特性,还是版本的复杂程度,《全元词》重编所遇到的问题,都应比《全唐五代词》重编更接近明词文献整理的现实情况。故从中整理出一些先行者的宝贵经验,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同样是后来者需留心的一个问题。
文章学的来程与去路——读慈波《文话流变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王水照先生有感于学界评析中国古代文章,缺少趁手的术语体系,亟须取资传统,重行锻造,因而广搜文话,最终去芜存菁,汇成《历代文话》十册出版。慈波教授问学于王先生门下,参与其事,博士论文即以《文话发展史略》为题(2007年)。毕业后累有修补,近来始改名《文话流变研究》刊行。这部著作费时十余载,首度完整梳理自宋代至民国的文话史,一编在手,足窥崖略。著者在绝少依傍的条件下,自一手文献中提炼关节、前后勾连,对于文话历时演变,作出连贯而清晰的叙述。许多细部考证和议论也推陈出新,胜义纷披,有力支撑了宏观叙述。将来文话乃至一般文章学研究,都无法绕过本书。它既划下一个新起点,而藴含之丰,又足以引发不少后续思考。
“近世性”与南宋中后期诗坛的诸般面相——戴路《南宋理宗朝诗坛研究》读后
戴路博士的这本《南宋理宗朝诗坛研究》通过整体的宏观思考成功地拨开了先前研究的层层遮蔽,全面深入地挖掘出南宋中后期诗坛的诸般面相,更以诗歌史的视角展示了南宋文学及文化的近世性特征,不仅能够推动南宋诗研究的持续深化,更能够在“作为独立研究单元的南宋文学”的思路下,成为南宋文学其他文体研究的重要借鉴,并为之带来深刻的改变。
【动态】
莱顿大学未编目广东唱本叙录
莱顿大学1980年代从香港购入、来自粤港地区的74种未编目唱本俗文学坊刻本中,除醉经堂《新刻紫竹林中记(全本合竹洲观音出世)》、醉经书局《新选全本朝上莺歌记(朝上莺哥)》,皆由五桂堂刊印,涵括了五桂堂书局不同阶段的出版。34种抗战后由香港五桂堂出版的木鱼书系列,除香港地区外鲜见收藏,至有中国境内并无收藏者。唯一已编目莞城明秀堂《新选大宋二下南唐全本》则未见其他公立馆藏。虽然大多并非孤本,但相较以往多集中在亚洲馆藏的情况,这批广东唱本无疑丰富了海外的馆藏分布,提升了研究的便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