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净赚19亿、总市值却蒸发900亿!新冠疫苗概念股还能火多久?|年报透视

过去一年新冠疫苗需求暴增,产品率先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厂商无疑成为最大受益者。
近日,康希诺-U(688185)披露2021年业绩快报,2021年营收为43亿元,同比增长172倍,归母净利润为19.1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就在发布业绩预报之际,康希诺还带来了好消息,公司称克威莎获批在中国用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但即便在多重利好之下,康希诺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仍不尽如人意,最新股价报247.55元/股,较798元/股的高点跌去近7成,总市值较高点蒸发近900亿。
01
新冠疫苗产品获批
康希诺去年大赚19亿
康希诺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符合中国及国际标准的创新型疫苗企业。该公司推进了一系列创新疫苗的研发,研发管线涵盖预防新冠肺炎、埃博拉病毒病、脑膜炎、百白破、肺炎、结核病、带状疱疹等多个临床需求量较大的疫苗品种。
2020年8月,康希诺通过上交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即允许无营收生物医药医药股票上市交易。此前,该公司已于2019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是首个“A+H”疫苗股。
财报显示,2016年至2020年,康希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5年累计亏损达8亿元。
图片
2021年,康希诺一举实现扭亏为盈,大赚19亿元,这也是该公司首度实现盈利。
对于业绩大增,康希诺解释称:“主要系随着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商品名称:克威莎)获得境内外多个国家的附条件上市批准及紧急使用授权,该产品的商业化对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及相关各项利润指标产生积极影响。”
据了解,康希诺旗下新冠疫苗在2021年成功上市销售,是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同时该疫苗还获得了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国的紧急使用授权。
2月21日,该公司还发布公告称,其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商品名称:克威莎)获批在中国用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该产品获批用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后,若后续国家相关部门对其采购增加,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依照科创板有关规定,“对在科创板上市时尚未盈利的发行人的股票作出相应标识:发行人尚未盈利的,其股票或存托凭证的特别标识为“U”,发行人首次实现盈利的,该特别标识取消。”
这意味着,上市一年多的时间的康希诺,有望于近期摘掉“U”的标识。
02
新冠疫苗厂商的丰收年:
最高日赚1.8亿
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全球疫苗研制先后启动了疫苗研制工作。
一般而言,疫苗研制企业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研发、风险较高,但一旦成功研制推向市场,短期的业绩爆发力非常可观。
2020年末,中国开始启动对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国内各省市亦于2021年9月陆续开始疫苗加强针的接种。
强劲的需求带动下,全球疫苗研制企业陆续推出新冠疫苗产品。而目前,我国共有7款新冠疫苗获批上市,分别为国药北京和国药武汉、科兴生物、医科院生物所、康泰生物的灭活疫苗,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智飞生物的重组蛋白疫苗。
而有关产品率先获批上市的厂商无疑将受益颇丰。这一点从科兴生物的中报便可窥见一二。
科兴生物2021年中报显示,去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09亿元,同比增长161倍,净利润达330亿元,同比增长532倍,初步计算,该公司上半年日均暴赚1.8亿。
据科兴官网披露,“截至2021年11月,全球累计供应超23亿剂,累计接种达19亿剂,是目前全球及中国供应量和使用量最大的新冠疫苗,也是出口量最大的中国新冠疫苗。
图片
图/科兴官网
而A股疫苗厂商同样迎来业绩兑现。除了康希诺之外,康泰生物同样实现业绩翻倍。该公司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突破10亿元,同比增幅达106.13%。
智飞生物则预计2021年实现营收306.37亿元,同比翻倍;归母净利润达101.97亿元,同比大增208.88%。根据上半年的新冠疫苗业绩贡献占比推算,其全年新冠疫苗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为110亿、70亿元。
03
靠新冠疫苗难撑1000亿市值?
康希诺股价跌去近70%
尽管康希诺作为疫苗新贵,在业绩上受益颇丰,但二级市场对该股的信心仍然欠佳。
上市之初,头顶“新冠疫苗第一股”、“疫苗新贵”等光环,康希诺曾备受投资者追捧。
2019年3月,康希诺H股上市首日,收涨57.73%。去年2月,其在港股创下450港元/股的盘中高点,较其22港元/股的发行价暴涨近19倍。
图片
该股在科创板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2020年8月,科创板上市首日大涨87.45%,去年6月,一度上涨至798元/股的高点,较其209.71元/股的发行价大涨超2倍。总市值一度超过1300亿元。
图片
此后其A股、H股都进入了跌跌不休的状态。截至3月2日盘后,康希诺A股报247.55元/股,较高峰时期跌去近7成,总市值较高点蒸发近900亿。康希诺生物-B(06185.HK)报131.8港元/股,较高点同样跌去7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价调整之际,康希诺的股东纷纷开始减持。
2月14日,康希诺表示其收到股东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上海礼安、苏州礼泰、LAV Spring、LAV Bio、Lilly Asia及LAV Amber于2021年9月6日至2022年2月11日合计减持康希诺A股及H股股份约794万股。
而以上股东均为礼来亚洲基金(Lilly Asia Ventures)的投资主体,均由礼来亚洲基金团队管理,为一致行动人。礼来亚洲基金对康希诺的投资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可以说是陪着该公司一路成长。
在上述股东减持之后,康希诺向市场释放利好消息:“克威莎获批在中国用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所谓的“序贯加强”可以简单理解为“混打加强针”。此前我们接种的多为灭活疫苗,若前两针接种的是灭活疫苗,第三针打腺病毒载体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就属于序贯加强。
但这一消息也未能提振公司股价,有市场分析认为,其疫苗收入存在不确定性,且新冠疫苗的销售持续性难以预测。
04
新冠疫苗出海拓展成长空间
随着国内全程接种率接近90%,以及全球疫情形势的演变,市场普遍担忧的是,新冠疫苗企业的业绩高速增长还能不能持续?
根据 OWID 的数据,截至2月24日,全球新冠疫苗累计接种量超过106.7亿剂,国内新冠疫苗累计接种量超过31亿剂。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截至2月25日,我国疫苗接种总人数达12.69亿人(89.91%),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达12.35 亿人(87.45%),加强免疫接种5.55亿人(39.3%)。
换言之,后续疫苗需求将主要来自于加强针的接种。业内人士指出,2021年国内新冠疫苗人均接种水平为2.5到3针,如果后续加强针接种政策进一步明确,并要求每半年接种一针,则需求水平不会在短期内出现快速下滑。但考虑到产能提升带来的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整体市场规模的下滑将是必然结果。
事实上,二级市场对新冠疫苗股并不乐观。去年以来,生物医药板块陷入深度调整。包括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复星医药等个股较2020年以来高点回撤幅度均接近或超过50%,康泰生物回撤超66%。
有资深医药研究人士指出,2020年以来,市场对新冠疫苗的情绪过度乐观,从目前的情况看新冠疫苗的产能面临过剩,不是一个可以带来长期巨额利润的产品,价格再往下走,最后大概率重复新冠检测试剂的路径。
疫苗出海或成为弥补一部分国内市场的萎缩的途径。科兴生物此前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已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超过25亿剂量的新冠疫苗。目前康希诺也在多个国家设立临床试验中心,并已获得墨西哥、印尼、巴基斯坦等国的紧急使用授权,去年半年报中,公司海外市场销售额也远超国内。
图片
图/浙商证券研报
浙商证券分析认为新冠疫苗出海弹性或超预期。该机构进一步指出,“新冠变异株反复,带来加强针需求+全球低收入国家接种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截至 2022 年1月全球仅9.5%的低收入国家居民接种至少1针,因此预期2022-2023年中国新冠疫苗出口仍有提升空间,腺病毒载体疫苗具有一定优势。
开源证券也认为,全球上一轮疫苗接种保护效果下降,在继续提高全球疫苗接种率的同时,加强针接种势在必行。全球多国已陆续开始加强针接种,出口方面预计国产新冠疫苗在2022年迎来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