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油价迎来“四连涨”,调价机制为何涨多跌少呢?

2022年仅仅只过去了两个月,一共才出现4次汽油和柴油的调价窗口,结果已经涨了三次了。按照调价机制,在本周四,也就是3月3日,油价第四次调价继续上涨。92号汽油已经由元旦前的6元多上升到了近8元。在西南地区和广东地区的加油站,预计92号汽油价格全部会突破8元。未来有可能会涨,今年汽油柴油价格可绝对不会便宜啊。
图片
我国的油价调整机制是如何的?设定的调价上下限依据是啥呢?
我国的汽油和柴油价格,确实是同国际油价这变化有着相关,但是我们也有着特殊的管理机制。这就是发改委最终在2013年制定的油价调整机制,最核心的安排,那就是针对油价的上涨和下跌设置了“地板价和天花板价”,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了国内油价既不会太便宜,也不会贵到离谱。
同时,发改委增加了油品消费税,按照所有的成本安排制定了一个基准价,之后再盯住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进行向上或者向下的调整安排。当国际原油价格跌破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下调;当国际油价升破13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上调。调整周期,在最早的时候是每22天调价一次,之后发改委又优化了调价周期,改为每10天一次,一直沿用到现在。
大家都知道,我国石油产量不是很多,不属于富油国,自己出产石油,但是我们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我国石油储备不是很多,原油的开采难度也高。最终测算下来,我国开采石油的成本一直在45美元到53美元之间。所以基准价格定在40美元的底线,也能保护我国石油开采企业的正常运行。
同样,我国自从改革消费税之后。进口原油的各项税负其实是比较高的。一吨进口原油加上各类的税负(消费税增值税附加税及其他费用),大约每吨要在3200元到3300元之间。当全部加上的时候,其实最少都在每升5元以上。这就决定了我国汽油和柴油的价格,远要比国际原油折算价要高。
图片
我国成品油调价机制为何总是“涨多跌少”呢?未来会改变吗?
按照成品油的定价机制,下限地板价是40美元,上限天花板价是130美元,如果国际原油价格相对稳定,那么国内油价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种调价机制保证了国内零售油价在一个箱体内运行,不至于出现特别大的动荡,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和生产稳定。曾经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这个调整机制也确实达到了稳定的效果。
但是从2020年开始,我们看到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经济形势有着比较大的动荡。在2020年时,国际原油出现过负价格,还有一段时间,就在20美元到40美元之间浮动。但是随着2021年开始,国际油价又开始了向上的大幅波动。尤其是在近几个月,随着俄乌冲突的加剧,国际油价已经暴涨到100美元一桶了,未来还有可能会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审视调价机制,就发现了需要完善之处。
例如在低油价的2020年,国内油价仍然是“8涨5跌12搁浅”,民众享受低油价的日期可是远远小于油价上调的时间,国内车主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到了2021年全年,国内油价那更是“14涨7跌4搁浅”。进入到2022年,至今只出现了4次调价窗口,全部都在上调油价。这明显暴露出我们的调价机制是“易涨不易跌”。
图片
仔细究其原因,只要发现两点问题,那就是成品油价调整机制其实容易发生上调,主要在于:
1.油价的天花板价格上限定得太高,让民众根本无法达到那个高油价能给予的不再上调的福利。国际油价达到每桶130美元,就不再上涨国内的汽油柴油价格了。但是纵观历史,国际原油价格达到这么高的次数极少,极罕见,即使达到了,也无法停留太久。其实国际原油价格当超过100美元以上,全球就已经觉得油价非常高了。
2.油价地板价格下限也是定得太高,让民众无法享受到低油价的福利。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就再也不往下调了,回看2020年那一年,那么低的油价,民众享受的时间太短了。
现在也有一定的呼声,建议调整定价机制,定下一个原油的基准价格,按照国际原油价格进行浮动,这个机制其实是没错的,但是上下限的油价金额要调整。例如上限调到90美元,下限调到20美元,国内油价就不再调整了。其实现在很多生产要素都已经市场化了,那么国内油价也可以更开放,更加市场化一些,可以让车主分享价格红利。这样更好地刺激国内消费增加,刺激民众多去做投资,加快国内大循环旺盛发展,从而带来的综合经济意义会更大。
2022年,也将是汽油和柴油价格比较高的一年,民众选择新车采购时,可以考虑新能源汽车,同时也可以做好出行的替代方案,汽车出行的成本越来越高了。记得是3月3日晚上12点开始调价,预计每吨成品油价格上涨150元,汽油有可能上涨0.11元,柴油上涨0.15元。记得将自己的油箱加满哦。#国内油价或将迎来今年“第四涨”#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