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的广州大火,把珠江烧成了“银河”

图片
1822年,广州市中心,珠江河畔,广州十三行燃起了熊熊大火,烧了七天七夜。
原本一场市中心的火灾在历史上不算稀奇,甚至没有人员伤亡。
可是,这场大火吞没了价值4000万两白银和货物!液化的白银甚至将珠江染成了“银河”
图片
文献记载:烧粤省十三行七昼夜,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火息结成一条,牢不可破。
一场大火烧掉了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这个富可敌国的十三行究竟是什么来头?
在荔湾区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里,透过藏品,我们还能探寻这段广州的传奇故事
图片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图片
进入十三行博物馆大厅,就是一面的辉煌的百舸争流万国旗飘扬画轴。
站在这幅画轴之下,不禁让人感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图片
清朝收复台湾后,开设了四个通商口岸,广州便是其中之一。
广州十三行也只是广州的行商们组成的商业团体。
通商本来是为了恢复民生,但是商业嗅觉灵敏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立刻蜂拥而至,大量购买中国商品然后回国出售,赚取高额利润。
图片
清朝时期,广州是四个通商口岸中商品关税最高的。
英国商人为了避免高额的关税,纷纷前往浙江宁波进行贸易,惹得乾隆不高兴,下令提高其他港口关税。
图片
1755年,乾隆收到一份特殊的“告状信”,来自一位在宁波贸易的英国商人——英国第一个中文翻译洪任辉
信中,洪任辉“告状”粤海关收税高,生意不好做。
可关税是清朝的主要收入来源,乾隆一怒之下干脆发布上谕,从1757年开始,撤掉了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只保留广州的粤海关,并且由广州十三行垄断经营外贸。
广州一口通商的繁荣,正式开始了。
图片
出口的广式家具,风靡欧洲。摄影@摄影Hunk。
图片
展馆内,有一幅巨大的街区模型,这是当时十三行的还原图。
从这里能看当年街道的繁华热闹:珠江口渔火点点,黄埔外港和十三行码头樯桅毗连、商船云集。
图片
图片
商馆为中心,人群来往密集,周围环绕着各种作坊和商铺。珠江边万船停泊,对面的海珠炮台正时刻警惕着它们。
遥想当年,西关一带每天车水马龙,富庶行商白天在河北做买卖,晚上坐船回河南的花园别墅纸醉金迷。
图片
广州十三行出口的玻璃画
巅峰时期的广州十三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在清代“一口通商”时期,清朝政府40%收入,几乎全来自广州十三行的关税收入。
图片
除了每年的百万两的税银,一有国家大事,行商都会向中央政府捐献金钱
皇上,收到十三行捐献平定叛乱军需银30万两
皇上,十三行为黄河泛滥捐献10万两
皇上万寿,十三行送来50万两白银作为生日礼物
……
40年间,广州十三行向皇帝捐献400万两,华南商贸繁荣的源头,给皇家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享乐,成为帝后倚赖的“天子南库”。
图片
瑞典“哥德堡号”船模
图片
美国“中国皇后号”船模
而当时广州四大富豪,十三行中的潘有度、卢观恒、伍秉鉴、叶上林,他们的家产总和比当时的国库收入还要多,是货真价实的“富可敌国”。
其中,伍秉鉴资产在1834年约有2600万两白银,被当时的西方人称为“天下第一富翁”。
皇帝想不到的是,具有先见格局的伍秉鉴甚至还投资了美国修建铁路,成为了美国铁路公司的亚洲股东之一。
图片
图片
当时的世界首富广州十三行的伍秉鉴
行商们在广州这唯一的口岸从事西洋贸易,让整个全世界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财富,围绕着这个口岸流转。
一波又一波的洋商远渡重洋而来,满载茶叶、瓷器、丝绸...而归。
图片
2016年,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正式开放,里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和海内外遗存的文物约4800多件(套)。
博物馆中的文物,就像穿越历史而来的使者,向大家展示十三行的历史。
图片
作为中国唯一的官方通商口岸,十三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所以能在十三行对外销售的艺术品,基本上都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精华了。
图片
广绣国旗花鸟纹
图片
出口西方的定制的广绣服饰
在博物馆大厅中央,放着一个精美的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这是当年外国商船抵达广州后专门订制的纪念品。
碗中间写着1757,精美的图案和字体线条,无不展示着广州工匠精湛的技艺。
图片
图片
清代时期,广州十三行有5000余家专营外销商品的店铺,约25万匠人专门从事外销工艺品的生产和制作,涉及漆器、银器、瓷器、纺织、绘画、雕刻等各个行业。
一楼展区,将以茶叶、丝绸、瓷器、棉布及中药材为主的十三行贸易,通过壁画和实物的方式,生动的还原当年商铺的小场景里,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当年商品买卖时的场景。
图片
展厅用壁画+实物的方式,还原了当时的商铺。摄影@摄影Hunk。
展馆里还展示着那个时期的出口商品:外销瓷、外销扇、绣品、广作家具、通草画等。
这些出口商品则随着外商从广州口岸出发,远销海外、风靡西方。
18世纪时,欧洲社会兴起“中国风”的时尚潮流,中式的酸枝家具及工艺品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
图片
当时欧洲贵族的房间复原。摄影@摄影Hunk。
广州工匠将融合东西方元素的文化和故事,融入到出口商品中,即便是一把折扇,仔细观看,里面藏着不少故事。
它们是十三行贸易遍及世界和影响一个时代生活方式和审美的最好见证。
图片
图片
珠水滔滔,历史奔涌,广州是千年来一直长盛不衰的大港。
广州十三行贸易延续而来的“千年商都”也成了广州享誉世界的城市标签。
只是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的一场大火让沿岸的几千家商户通通付之一炬了。而十三行的百年繁华也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明的互动,光阴的流转,港口和港口之间那些美妙的线条,绘制出今日世界的文化地理格局,也勾画出人类渴望交流的共同表情。
世代相传的广州十三行故事,便是最好的例证。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门票:免费
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西堤二马路37号(广州文化公园内)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30
编辑 /里木
摄影 /Hunk & 里木
设计/盛华统筹/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