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不远,“文+旅”廉江力量亮相湛江文旅大会

在廉江高桥红树林区,高桥河、江背河、卖棹河和洗米河四条河流贯穿一望无际的“海上森林”,如四条飞舞的银带,飘扬于万顷绿波之间。这里是湛江最大的红树林片区。
图片
廉江红树林里飞鸟盘旋。
3月3日上午,湛江市推进文化和旅游强市建设大会召开,研究部署推进文化和旅游强市建设工作。其中,坐落九洲江畔的廉江市,有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近年来,廉江市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资源,将其与旅游资源充分融合,积极推动文旅融合,提升廉江城市内涵和文旅吸引力、品牌力,创新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实施文旅融合提升工程。
资源丰富交通更新
全域旅游走上快车道
廉江地处亚热带,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山河海湖等自然景观依东西南北踞地势分布,山嶂、水库、古堡、佳果、红树林被誉为廉江旅游资源中的“五朵金花”。
图片
繁花似锦的廉江樱花公园。
近年来,廉江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优化通往景点公路,完善和丰富旅游地图,推动旅游特色景点串珠成链,廉江全域旅游走上了快车道。
去年,在湛江交通强市建设大会上,廉江提出将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打造“美丽农村公路+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廉江已升级改造国道、省道项目 11 个共 203.9 公里。升级改造农村公路 1989.1 公里,建设 100 公里“美丽乡村旅游公路”。
公路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廉江擘画蓝图徐徐展开。具体而言,廉江市东部加速推进100公里“美丽乡村旅游公路”建设,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标杆和示范,提升连接旅游景区和香蕉、荔枝、茶叶等园地的农村公路通行能力,打造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努力实现集中连片产业发展。
西部以国道G228、合湛高铁和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建设为依托,与北部湾·海上牧歌乡村旅游综合体等重点旅游项目结合,优化连接红橙、水产品养殖等农业基地和景区的道路,打造物流集散中心和冷链仓储物流区,助力沿海特色农业和滨海旅游发展。
中部发挥G325线贯通廉江东西优势,与特色小镇、农村电商、工业等发展相结合,推进各镇主路口与国省道贯通工程,打通城市发展脉络。
北部结合廉江茶叶产业园建设和石材等加工业的发展,改善园区连接省道S388等主干道的乡村道路,助力北部山区发展。
开拓诗和远方
做好滨海和红色旅游文章
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廉江市近年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整合绿色生态资源以及蓝色滨海资源,结合廉江风土人文特色,打造各类文旅品牌活动。
廉江是“中国红橙之乡”,去年,廉江启动“千车万人游橙乡”活动,组织一批游客游览樱花公园、鹤地银湖、田园寨、谢鞋山等景区及橙园体验采摘红橙,推动廉江文旅市场升温。
图片
风景如画的廉江红橙园。
廉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多元的地域文化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每年假期旅游,红色旅游是廉江文旅市场的主角,大批游客前往革命遗址,感受红色文化。特别是石角山底(化北)革命纪念馆、三合革命纪念馆、良垌中塘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游客在红色旅游中厚植家国情怀。
廉江还有一批新兴乡村旅游景点,成为新兴“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风情、亲近自然。入选省文旅特色村的廉江良垌后塘村,依托千亩有机茶园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旅游产业;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深入推进,廉江整合推出“东线乡村山水田园赏绿摘果品汤游”“南线观红赏绿摘果采茶品美食”“西线观鳄踏青采茶游古镇”“北线登山临水踏青采茶游”四条成熟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大力实施文旅融合提升工程。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升级基础设施,打造旅游产业新优势,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目前,廉江已制定《廉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布局“一个核心,三个组团”的旅游产业体系。“一个核心”是指以廉江市区作为旅游服务中心,“三个组团”是指“滨海休闲旅游组团”“乡村农业旅游组团”和“山水生态旅游组团”,打造鳄鱼公园“观光游园、休闲娱乐”、谢鞋山旅游区“中 国野荔、天然生态”、塘蓬镇“鹤舞云山”、长山镇“十里茶廊” 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近年来,廉江文旅事业亮点纷呈、精品不断,喜报频传。安铺镇尖仔村、良垌镇后塘村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田园寨田园综合体景区、廉江市樱花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廉江市茗皇茶大观园和廉江市源源红橙园被评定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粤剧《一把传忠剑》《白蛇传》在湛江市第四届“紫荆花奖”戏剧曲艺大赛分别获金、银奖;粤剧《粤桂边的女儿》《罗门忠烈传》在2021年湛江艺术季评选中获得二等奖,群舞《红橙树下的笑声》获得铜奖;廉江手造纸制作技艺、廉江缸瓦窑陶艺、安铺酱油酿造技艺、廉江同安堂养生茶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市级第八批非遗保护名录。
未来,廉江将深入挖掘运河水库、红色革命、骑楼、少数民族、戏曲等特色文化底蕴,通过引入投资主体进行科学开发营运,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链接
廉江省级非遗项目
【舞鹰雄】
图片
廉江舞鹰雄。
舞鹰雄流传于廉江市的良垌、安铺、横山等镇,其中以良垌镇竹园村的舞鹰雄起源早,最有特色。
舞鹰雄起源于清朝末期。它以武术为基础,融舞蹈的跳跃动作和音乐的旋律于一体,既有传统武术刚柔相济的特点,又有舞蹈跳跃飞舞的旋律,气势恢宏,深受群众喜爱,已成一种民间习俗,凡逢喜庆和新春佳节都进行舞鹰雄表演。该项目于2006年被列入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木偶戏(粤西白戏)】
图片
廉江木偶戏。
粤西白戏是以白话方言演唱的、有特定的音乐伴奏和以多种板式综合运用唱腔的一种杖头木偶戏。其流行于广东省湛江市的廉江市、遂溪县及广西博白等地。1996年,广东省文化厅命名廉江市营仔镇为粤西白戏艺术之乡。
该戏唱词通俗易懂,唱腔优美,音乐动听。其木偶造型,形象逼真、做工精细、惟妙惟肖。尤其偶头活动部件的制作与操控,更加科学巧妙。表演者通过舞手操纵过程的一扳、一捻、一抛、一撩、一压、一摆等细节动作,达到了声情并茂、细腻传神的舞台效果。
【石角傩戏】
图片
廉江爱过你石角傩戏。
廉江石角傩戏是迄今岭南地区仅见较为原始的传统戏曲形态。它是在当地和周边广为流传的傩祭、傩舞、傩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原始宗教祭祀文化的保留“产物”,是岭南傩文化的重要代表。其反映了古人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了古人特有的审美观,为我们研究古代宗教,特别是研究传统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廉江石角傩戏流行于以廉江市石角镇为中心的粤桂边陲地区,其辐射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其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诸多层面,表演程序基本固定,设坛、奏请、遣灾、押煞、送神等都有严格规定。
【撰文】李廷睿 康韵怡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