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烂牌,打成王炸的“卢旺达”,一起来看这个体面的非洲小国
提到卢旺达,很多读者会想到1994年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将这个国家与战乱、动荡联系在一起。不过我想,你应该改变对这个国家的固有看法了,如今的它“已将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
劫后余生的卢旺达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是内陆国家,与坦桑尼亚、布隆迪、刚果(金)、乌干达等国接壤。卢旺达有“干丘之国”、“常春之国”之称,境内多山,平均海拔1600米,年均气温19℃。
卢旺达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1160万,是非洲大陆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当然,提到卢旺达,20多年前的那场大劫难无法绕开。
1994年的大屠杀,80多万人丧生,约占当时卢人口的20%。在首都基加利,主要景点都和这场灾难相关。满是弹孔的建筑用作博物馆,大屠杀纪念馆成为游客必游景点之首,还有那家“卢旺达大饭店”,因一部奥斯卡提名影片而成为人们感慨“黑暗中人性光亮”的地点。
灾难带来伤痛,但不能成为仇恨。卢旺达政府25年来一直执行部族和解政策,呼吁人们既要铭记过去,又要学会宽恕。政府给幸存者提供土地等经济补偿,上门给民众做心理工作,他们的自我介绍不会提及自己的民族,只会说“我是卢旺达人”……
如今的卢旺达劫后余生,有着众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因秩序井然、市容整洁,成为非洲最安全的国家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被称为“非洲瑞士”;
因年均气温19℃,首都基加利为非洲首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被称为“非洲避暑胜地”。
营商环境为非洲第2名
卢旺达国土面积并不大,但资源相当丰富:拥有非洲最大的钨矿资源;旅游资源独特,世界珍稀动物山地大猩猩就是该国国宝;土壤资源良好,非常适合生物发展;气候“给力”,即使在非洲大陆上,也可实现四季如春;严格限制塑料袋使用,都基加利是全非洲最干净的城市,也是全球最干净城市前10名。
目前该国有1200万人口,官方语言为卢旺达语、英语、法语和斯瓦希里语,货币为卢旺达法郎,但可以使用美元和人民币消费。尤为亮眼的是卢旺达的经济表现,2018年GDP增速达8.6%,是非洲经济增速排名第2位的经济体,并保持连续10年高增长,正如一头奔跑的雄狮。
值得称道的还有卢旺达在非洲名列前茅的营商环境。
根据2018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显示,卢旺达的营商环境仅次于毛里求斯,位列非洲第2位。沙米尔特别告诉企业代表,达到该国投资额度要求的企业可以享受政府奖励,企业所得利润可以自由汇兑至国内。
这里非常安全。入境时不会被签证官索要小费,在机场也不会被强行扣押行李和敲诈,在公路上也不用担心遭到警察索贿。卢旺达政府致力于打造一个廉洁高效的行政机构,其口号是“零腐败”。
这样的氛围,可以让投资者卸下心理包袱,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卢旺达的发展机遇。如今已经有很多中国企业家在这里置业居住。
打造非洲数字中心
作为非洲内陆国家,卢旺达经济长期以来主要靠农业,现在该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目标是从农业主导转向服务业和工业主导。目前,服务业约占卢旺达所有经济活动的一半。其中,科技创新将是促使其上升为“非洲之星”的重要推动力。
你很难想象,卢旺达是全球第一个制定无人机商用条例的国家。
卢旺达的信息技术推广在全球排名第2位,是一个高度重视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国家,目前已经铺设了7000公里的光纤,实现了95%的4G覆盖率,每年投入大量精力培养信息与通信行业(ICT)的年轻人才,预计ICT产业的年增长率将从2006年的7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50亿美元。
诚然,卢旺达仍然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这个国家在大劫难后的蜕变,让人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向上的力量,充满希望,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