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图片
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非农就业机会。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春光
图片
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这是最重要的方向。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杜鑫
图片
需要国家层面出台政策,让不同人群有机会享受到社保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周忠莲
图片
农村电商发展多年后面临的诸多挑战: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京东集团京喜事业群公共事务负责人刘为
图片
建议地方引进优质生产厂家深加工农产品,最大体现其价值。 ——电商乡村主播吴秋月
关注乡村振兴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是2022年全国两会上颇受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提到乡村振兴话题,提出“要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
3月6日上午,南方都市报举行了在线论坛“两会·大家谈”,邀请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一步: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政府工作报告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南都“两会·大家谈”
1
农村收入差距“不容忽视” 专家:需采取超常规举措,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已有数位代表委员就共同富裕、收入分配等建言。“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也应当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进中央在一份提案中写道。
城乡和农村内部收入均有差距
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杜鑫看来,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都是当下不能忽视的问题。去年,他基于10省份农户调查数据,考察了当前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及收入分配状况。
一些结果并不乐观。研究发现,2019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的基尼系数为0.4591。与2010年相比,虽然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一倍以上,但基尼系数也有较大幅度增加,2019年比2010年增加了大约20%。
“一般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收入分配就比较不均等,超过0.5就是非常不均等,”他说,“显然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目前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同时,当前的城乡收入差距也较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6倍,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达到了大约2倍。
农村内部差距有缩小趋势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春光也关注到这一问题。
不过,杜鑫也注意到一些较为乐观的数据细节。在农村内部,若按收入高低将全部农村居民分为低收入组、中等偏下组、中等收入组、中等偏上组、高收入组共五组后,比较高的收入组与低收入组的收入倍数,近几年有明显缩小。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一批支农惠农政策、大规模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国家对农业农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城乡收入差距也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趋势。
“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目前确实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但与此同时,近年来也出现了有所缩小的积极趋势,这为未来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杜鑫说。
2
农村收入为何有差距?多因素叠加,体现为全方位的发展能力差距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为何在逐步拉大?王春光认为,这与不同农村地区的发展次序有关,先发展的地区有更多机会和潜力,资金、财富积累以及能力建设等差距会越来越大。
城乡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工资性收入
王春光将农村发展分为4种类型。第一类是乡村工业带动发展,如苏南、温州、珠三角等地区。第二种类是城镇化带动,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城镇化进程提速,离城市越近的乡村机会越多,商贸服务业等也被带动起来。第三类是农旅带动发展,有的地方天时地利条件较好,地方干部也有头脑,政府及时组织投入了很多资源。第四类是电商科技网络带动发展。
“现代社会谁掌握了市场先机、资本优势、科技优势,谁就能快速发展,如果没有这些,农村内部差距就会扩大,这是必然现象。”他说。同时,受各地政策、财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因素叠加影响,最终体现为全方位的发展能力差距。
对于这个问题,杜鑫谈到了微观层面的收入差距。他将收入分为四类,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其中的经营性收入分为农业经营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
目前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已经是第一位的收入来源。但受改革先后、地理条件差异、城乡远近等因素影响,工资性就业机会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同时,每位劳动者的知识、能力差异也在影响收入水平。
他分析,城乡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工资性收入。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也都远低于城镇居民。“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这是最重要的方向;其次,还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政府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付。”他说。
农村很多资源没有变成资产
“杜老师谈到的4种收入构成,你会发现,过去几年工资性收入、转移收入增长特别快,经营性收入增长很慢。”王春光说,“这涉及到务农不赚钱的问题。”
他解释,农民在粮食生产产业化、规模化上的主动权不大。另一方面,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也存在较大差别。类似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也有较大差距。
针对财产性收入低,他表示,农村很多资源没有变成资产,例如,偏远农村住房难以进入市场,空气、生态价值也得不到有效转换。“从资源、机会、能力几个层面很多欠发达地区是受到影响的。”他说。
对于前述这几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周忠莲有着更具体的体会。
“很多村庄慢慢变成空心村,没有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年轻人出去打工,留下老小在村里,经济差距就拉开了,”她说,“但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有好的带头人把村庄经营好,慢慢地空心村也会改变。”
3
如何缩小收入差距?设计有效市场机制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在杜鑫看来,共同富裕有两个关键词,富裕和共享。若要实现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目标,需要从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等角度入手。
增加非农就业机会
“可能一谈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就会强调政府对农村增加投入、给哪些项目和资金。但我认为,经过40多年的经济增长,当前中国农村的发展不缺乏资金、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杜鑫说,“主要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推动持续发展。”
他强调,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劳动和土地市场都不完善。要形成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的格局,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工资性收入对城乡之间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影响最大,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非农就业机会。
“农村教育可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个是政府一定要花大力气解决的。”他说。
在推进农村发展的同时,一个不能忽视的工作就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杜鑫解释,由于种种原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彻底,需要出台各种措施推进市民化进程,不仅让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也要通过实现包括教育、住房、社保等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他们能在城市安居乐业,在提高这些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和福利水平的同时,也为农村未转移人口留下更多的土地和经营资源,这也有利于提高未来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
缩小社会保障水平差距
杜鑫特别提及了“三块地”改革,即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三块地”改革的重点正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也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从长远来看,“三块地”改革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实现城乡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
一个被多位与会嘉宾共同关注的话题是,提高转移收入,即缩小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周忠莲谈到,参加职工保险、参加居民保险以及没有参加社保的人群,退休金差距很大。她也关乎到处在社会保障政策边缘的人群,一些特殊农户按现行标准,无法评为一二级残疾,享受不了残保待遇,其收入也会受到影响。她认为,需要国家层面出台政策,让不同人群有机会享受到社保政策。
王春光也表示,共同富裕需要关注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乡村振兴中的电商   聚焦农产品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农村电商在过去数年间的乡村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渠道。一个明显的信号是,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写入“直播带货”。文件称,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
社区模式或可为配送成本破题
京东集团京喜事业群公共事务负责人刘为认为,农村电商会在乡村振兴中迎来更多机遇。但作为从业者,他也感受到发展多年后面临的诸多挑战: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2014年后我们启动了农产品进程、工业品下乡、农村金融三个业务,当时我们感觉农产品上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冷链物流是缺失的,导致流通环节损失率很高。”他说,随后数年京东加大对农村自建物流投入,覆盖了60多万行政村中的55万个,即使这样,最初一公里仍是农村电商痛点。
而在最后一公里上,配送价格可能超过了产品本身。“很多农产品客单价不贵,但快递贵,用户要求上门,用户体验差了也不行,这可能是商品流通效率中最难的环节。”他说。
在他看来,社区电商模式或是降低农产品配送成本的一个解题方案。对于急需的商品,消费者可以要求尽快送货上门,而非急需的农产品,可以整体配送到小区自提点,免去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费用。这种模式也可以带动社区经济发展,让更多市场和资源要素下沉,让实体小店获得更多流量。
建议引进优质厂家深加工农产品
抖音电商乡村主播“川香秋月”(吴秋月)对此也有直观感受。她17岁离开家到流水线打工,几年前返乡创业,开始做农村短视频、直播带货。
“农民的农产品收入真的不高,但是农户很多收入靠的就是这些农产品。”她说,以前农产品常常没有标准化,每家制作工艺不一,农户没有生产许可证也不能在网上售卖,最后只能以很低的价格被收购。“农户忙活了半天,没有得到理想的经济收入。”
谈及此,她建议地方引进优质生产厂家深加工农产品,最大体现其价值,也能更多回馈到农户手中。她希望,和政府、企业、村民们一起了解新业态情况,让彼此间的沟通更顺畅,协力解决各种问题。
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谢舒雯:建议加快完善基本农田水利设施
“那些山区里小而散的农田,水利设施短板突出,尤其需要被关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谢舒雯把农村对水利设施建设的需求建议带到北京。
谢舒雯表示,多年来农田水利建设呈现不平衡的局面:向高标准农田倾斜,而相对忽视一般性基本农田,边远山区尤甚。由于管护机制不完善,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中也存在相当一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设施不配套、效益衰减的现象。
“有的农民育好秧苗,却因为缺水而不能下种”,因旱弃耕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耕地受保护程度一年胜一年,撂荒地整治工作红红火火,在此背景下,补上农田水利欠账迫在眉睫。谢舒雯建议,国家要加大力度支持欠发达地区农业县(市、区)的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制定政策和给予项目投资时充分考虑到地方财政和农村农民的承受能力,在政策上予以大力倾斜,在项目投入上加大额度,减免地方匹配资金,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全国政协委员范迪安:建议充分重视“农村美”的规划建设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范迪安带来了《关于加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
范迪安建议,加大力度保护乡村中的古村落、古民居、古桥梁等建筑遗产,在已有的政策文件基础上强化乡村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本源性和根脉性价值,制定以村、镇为单位的保护规划。
他还建议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推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组织艺术力量投入乡村规划建设、乡土建筑设计、乡村环境生态美化设计、乡村造物传统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乡村艺术节等具体课题的研究,使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景观、风貌景观形成有机整体,彰显地域特色,避免“千村一面”。鼓励和支持高等美术院校设立乡村振兴研究机构,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和设计研究机制,为实现“农村美”的美好蓝图贡献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宋承翰 黄茜 实习生 王玮 郭一蒨 张丽缇 崔眠曲 综合南方日报 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