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穿过的中山装首次亮相!这堂苏州河畔的“大思政课”不一般!

文物与文物相遇,苏州河畔的思政课堂里,红色资源成就了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记者 | 应 琛
封闭式立翻领、五粒扣、四口袋、倒笔架形袋盖,一套通体灰色的棉布中山装日前亮相苏州河畔的华东政法大学的思政课堂。
图片
原来这是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时身着的中山装原件。虽然由于时间长远,衣服明显泛白,但在当时无疑彰显了新中国友好、自信的大国风范,也凝固了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见证了伟人临危不乱的风采。
去年10月,“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系列活动正式启动。经与亲属协商,中共一大纪念馆将此件重要展品纳入该活动第二批展出文物藏品序列。
华东政法大学积极响应,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24周年之际,这件珍贵的文物得以在校园与同学们见面。
1
当有机会近距离欣赏这件珍贵文物,细心的同学发现,周总理的中山装领口内侧磨损最为严重。
“最初布展选的人形模特是带脖子的,我们馆方所有人都觉得不行,应该把领口展现出来”,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保管专员赵嫣一在课堂上解答了学生们的疑问,这套中山装被总理珍爱地穿着,被总理亲属用心地保存,唯一破损的领口恰恰展现了总理埋头伏案工作的辛劳,展现了艰苦朴素的家风。
这样的细节令文物更有温度,透过衣服的模样,大家想象着穿衣人瘦削的身形、沉稳的气质和卓然的风采,想象着他所经历的一切。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张璨向华政学子讲起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万隆会议召开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周恩来总理临时改写发言稿,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各国代表的广泛赞扬,缓和了大会的紧张气氛。在中国代表团的推动下,会议形成和平共处的原则。
当天的这堂思政课由张璨、赵嫣一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联合授课,周恩来曾侄孙女周婧祎、亲属代表唐华也来到了现场。
2021级马克主义原理专业研究生何奥同学在课后表示,课程内容生动,能够有幸近距离观察这件见证大国外交的展品,增强了自己要进一步去深入了解周恩来总理外交风范的浓厚兴趣。周恩来外交思想对于当代青年人深刻理解当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图片
记者注意到,教室特意选定在华政交谊楼,这里是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后的第一宿营地,交谊楼见证了上海解放的重要时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而中山装展品由周恩来总理侄孙周佶、侄孙媳李清阳家庭珍藏保管,此番是首次亮相政法院校的思政课堂。
文物与文物相遇,苏州河畔的思政课堂里,红色资源成就了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2
随着苏州河沿河步道修缮以及校园开放力度的加大,华政长宁校区已经成为了市民津津乐道的“网红打卡点”。这次学习活动选择在这一时点、地点进行,充分体现了“大思政课”教学理念,是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
图片
在高校、纪念馆及周恩来亲属三方代表的致辞中,大家都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强调该课程及中心的建立是各方后续进一步深入合作的起始点。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指出,此次活动对于华政校园有着特殊意义,是华政建校70周年“红色文化”系列活动的开场活动。中共一大纪念馆文物藏品进校园,创新了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感染力,让华政学子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和思想,是一次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党史主题教学活动。
图片
当天,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及周恩来亲属,还宣布联合成立了“周恩来精神教学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校-社”联动机制,着力优化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