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日本威士忌频遭争议,难道是成败皆“营销”?

图片
说到日本威士忌,大家可能会想到《金刚狼2》、《迷失东京》里面的響17年,也可能是国产电视剧《三十而立》里面出现的山崎12年。近几年,日本威士忌的风头逐渐盖过了苏格兰威士忌,不仅频繁出现在大荧幕上,也逐渐渗透着朋友圈,可谓是异军突起。
图片
(《迷失东京》官方海报)
相信有不少朋友确实欣赏日本威士忌甜美易饮的“东方禅香”,喝上一口便是“人间值得”,同时也不乏有网友吐槽“绝不入坑,才不要被割韭菜”、“性价比低,不如苏格兰威士忌”……如此两极分化的评价一直并驾齐驱,让日本威士忌披上了一层莫名的神秘与戏剧色彩。但近两年里“日威是否会走下神坛”的质疑声越来越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毕竟,日本威士忌的发展与日本的政治经济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让我们先从历史说起,复盘日本威士忌从仿制苏格兰威士忌到迎来巅峰的150年。
01
威士忌第一次出现在日本
回顾历史的洪潮,1853年的日本,是被迫打开国门的一年。这一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和祖阿博特等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浦海面,以炮舰威逼,最终双方于次年签定了《日美亲善条约》,这就是历史中的黑船事件。随后,美军撤离时,作为临别礼物,率领舰队的准将马修 · 佩里将一桶110加仑的威士忌赠与了日本,这是威士忌第一次出现在日本的土地上。
图片
(来源:百度百科)
自此之后,日本的时代背景是全面西化的,一切洋玩意儿都备受追捧,洋酒可谓是首当其冲。俗话说“不破不立”,正是在这个不断受到外来冲击与刺激的时期,日本出现了不少敏锐的商人,这些商人中不少也成为了日后的新贵。其中,日本最早的“洋酒贩子”竹鹤政孝与井信治郎共同做洋酒的进出口生意,随着逐渐壮大的经济实力,“开办自己的酒厂”成了他们的下一个追求。
02
本土化日本威士忌的萌发
最初,竹鹤政孝和鸟井信治郎共同合开了山崎蒸馏所,成为了第一家本土麦芽威士忌酒厂。但在日后的产品定位中,这二位出现了根本上的分歧:竹鹤政孝坚持做纯正的苏格兰口味威士忌,但鸟井信治郎却想要开创本土化、日本特殊风味的威士忌。
图片
(山崎蒸馏所官方网站)
秉持着如此不同的运营理念,继续合作已经是不可能的,最终他们选择了分道扬镳,各自开辟实现自己理念的战场。各立门户后,鸟井信治郎开创了三得利公司,竹鹤政孝则开办了日果。
时至今日,日本威士忌虽然已经发展了一个多世纪,但在日前日本威士忌的高端市场中,鸟井信治郎的三得利,竹鹤政孝的日果,这两大“先驱”依旧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除此之外,已经关闭的轻井泽,也是日本威士忌的传奇代表,与三得利、日果并行,成为日威界的“三巨头”。
根据目前市场份额来说,这“三巨头”几乎霸占了日本威士忌的高端市场,可谓是“三足鼎立”大势已定。接下来,我们就以此为线索,分别聊聊这三家酒厂是如何凭“一己之力”打江山的。
03
梦幻般的轻井泽
我们先从最具传奇色彩的轻井泽说起,说到传奇色彩,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轻井泽是一家于2000年就已经关闭了的酒厂,但他的产品时不时以数百万的身价亮相拍卖现场,让不少酒类收藏家垂涎欲滴,因此,轻井泽早已超越了品尝价值,具备了极强的流通和金融属性。
在2021年12月11日的下午,太平洋国际2021秋拍威士忌专场中,名为“宝船”的轻井泽1960,最初预估价在300~400万元之间,最终以520万落定,加佣金共598万,刷新了轻井泽单瓶世界拍卖的纪录。仅仅是一瓶酒,它是如何拥有如此的金融属性呢?因为,轻井泽拥有一切梦幻而又值得的条件:稀缺强、品质高、单价高、知名度高。
图片
(来源:太平洋国际2021拍卖会)
04
轻井泽靠什么让收藏家乖乖买单?
如果你去搜索轻井泽如何走进的欧洲圈,会有不少人告诉你,是因为《威士忌杂志》(Whisky Magazine)的出版人因盘下了轻井泽的所有库存,所以用一篇文章对轻井泽进行了介绍,轻井泽因此走向了欧洲。
如果你一旦深究轻井泽的发展史,你会发现这么说也对,但也不全对。轻井泽至今被认为品质极高,就是因为酒厂在生产的时候一直向威士忌界的老大哥麦卡伦看齐。无论是从原料还是工艺,它都将成本调到了最高标准。
首先,它不只是不计成本的从英国进口大麦进行酿造,而且坚持用高级的西班牙雪莉桶进行熟成,甚至一直沿用业界公认的最不经济、最缺乏效率、但最为传统的直火加热蒸馏技术。
图片
(来源:中威网第170期威士忌拍卖公告)
正是因为这“不计成本”的坚持,造就了轻井泽的名声,但恰恰又是因为成本高,无法压价出售来迎合当时正值经济危急的日本本土市场,销量极差。无奈之下,2000年轻井泽宣布关闭,并把厂内的酒桶悉数卖出给:中国台湾(华纬) 、法国(LMDW)、英国(TWE)三个公司,这其中,购买方有两家都在欧洲。至此,轻井泽这个品牌才得以在欧洲的威士忌市场中崭露头角。
那么,轻井泽到底因何而闻名国际拍卖界,甚至成为流通货币?单单只是品质高吗?肯定不是得,毕竟拍卖会之后,轻井泽的酒大多数是作为收藏的,开瓶品尝的情况不能说没有,但肯定是较少的。相较于高品质或一流的制作工艺,收藏家买单更多的是其稀缺性。毕竟,轻井泽酒厂关闭后所剩下的少量库存,让其稀缺性变为一个不争的客观存在。但这一点上,轻井泽赢得让人心服口服,因为这个稀缺性是无法被炒作的。严格来说,也算是一个商业噱头,但这个噱头并不让人讨厌,因此业内人士惋惜的称之为“失落的酒厂”。
图片
(来源:太平洋国际2021拍卖会)
2010年,日本只有9家酿酒厂,三得利就占了最出名的3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三得利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05
三得利的财富密码
众所周知,传统威士忌使用橡木桶容纳威士忌进行酿造的,但日本没有橡木,如果像轻井泽一样从苏格兰进口橡木桶,不仅成本会大大增加,而且因为战争的原因橡木中断供给了。因此,那个时期的很多日本酒厂,无奈之下只能在本土寻找替代品,北海道的水楢木成了相比之下较为合适的选择。但酿造后各个酒厂发现,水楢木似乎并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第一,它的密封性不好,原酒很容易泄露和挥发。其二,水楢木在使用的前几年会释放出大量的气味,而这个味道压制了酒本身的味道。所以,一战结束橡木恢复供给后,很多酒厂便把水楢木做得酒桶束之高阁了。这其中,三得利就是使用水楢木的酒厂之一,不但没有蒙受损失,反而因此找到了“财富密码”?
三得利旗下的山崎表示自己使用的就是水楢木,并且称经过水楢木的酿造,是”符合亚洲人口味的威士忌”,并且称其包含檀香味,便名曰“东方禅意”。我们都知道,清甜可口是因为水楢木密封性差,酒本身的味道被挥发了,所以比较顺口倒是毋庸置疑的,但仅仅比较适合烈酒的入门级选手。至于能不能喝出檀香的味道,那就是众说纷纭,全看心情了,不过话说回来“东方禅意”确实很有意境,也符合日本在众人心中的定位,这营销话术可谓是花了心思啊。顺便提一句,最普通的山崎12年,已经在网上买到了2200元左右,真可谓是“点酒成金”。
图片
除了山崎的水楢木让三得利名声大噪,还有白州也让三得利获得了一批粉丝。白州与山崎一样,口味上来说确实比较柔和恬淡。官方利用白州酒厂的地理位置坐落于森林之中,便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噱头“森林气息”。至于能不能真的喝出这白州的灵魂,心领神会即可,不要太过认真,免得被追捧者说“不懂得欣赏”。白州凭借这股“森林气息”也已经卖到了2600元左右。
图片
三得利的另一个高价产品是调和威士忌品牌“響”,很多人因《迷失东京》而看到了響,电影中昏黄灯光下,響显现出一种朦胧而具有杀伤力的美,很多人因此而被种草。響的外观设计以“和谐”为底色采用了24切面水晶瓶,简单而不失高级,很多人愿意称之为艺术品。不止有颜值,故事也是不可缺少的,官方表示響瓶身的24 道切割面,寓意一年24个节气。而響的30年珍藏版,瓶身则有30道水晶切割面,以代表30年的岁月,并且每瓶都刻印独一无二的出产编号。
图片
这一通直抵灵魂的设计,響的售价自然不低。淘宝上搜手一搜,你会发现,響17年已经卖到近6000元,響30年已经卖到了47980元。我就想弱弱的问一句,大家买的到底是酒,还是瓶?三得利旗下像这样在包装上花心思的产品还有不少,在这里不再一一赘叙了,想了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三得利如果想要被很多行家认可,单靠商业噱头进行包装一定是行不通的,毕竟“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路”。2003 年后,山崎获得不少威士忌奖项。同时,山崎也登上了曾经推荐过轻井泽的《威士忌圣经》,2015年的《威士忌圣经》把“年度最佳威士忌”颁给了一款山崎的雪莉桶威士忌,并给予了“日本威士忌击败了苏格兰威士忌”这种评价,这让山崎在3年内翻了30多倍。
图片
(来源: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但最近几年威士忌奖项的含金量下降得厉害,曾经以公平独立闻名的奖项,现在也是膨胀的就像浸了水的海绵一样。因此,很多人业内人士不再为这些奖项而买单了。
06
“稀缺性”成了山崎乘胜追击的王牌
如果你在网上搜日本威士忌为什么卖得这么贵,过半的答案都会告诉你因为酒厂产能不够。“停售”一直就是引起山崎和其他一些日本威士忌涨价的热门话题,但大家要清楚区分“停售”并非“停产”,这其中是否存在饥饿销售的可能,大家还需自行理解。
更有三得利官方公开表示产能不足,2021年年底,三得利宣布了一次的调价公告,公告显示,将在2022年4月对旗下覆盖8个品牌进行调价,调价幅度高达28%。官方解释道,涨价主要原因为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进一步巩固生产,维持产品稳定供应。其中,山崎、知多、白州、響等的价格涨幅将从5%到28%不等。该公告一出,直接劝退了不少日本威士忌的爱好者。
07
三得利产能是真的低吗?
如果用心去网上找找,还是能找到山崎和白州的产能数据的,根据欧洲最大的酒类网站 Master of malt、以及Malt Whisky Yearbook2020的公示显示,白州的年产量在300万升左右,山崎酒厂年产量则达到600万升,这两个网站均有背书,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这300万升、600万升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先拿小产能做个比较,苏格兰以低产能著名的云顶酒厂一年只有75万升。再来比比高产能的卡尔里拉酒厂,这个酒厂的原酒主要被拿来做调和威士忌,是公认的“输出主力”,产能在苏格兰酒厂里也算名列前茅的了。他的一年产能为650万升。用这两个维度做比较的话,怎么也得不出山崎和白州产能低的结论啊。
图片
(来源:小红书 英国定制游Bruce)
08
三得利的诚意在哪儿?
三得利的价格已经在云端漂浮,年份久远早已完成身价的倍增,比如2005年发售价7000美元的限量版山崎50年,到2018年以34万美元拍卖成交,13年身价翻了38倍。
我们一路细数下来,三得利的成功上位离不开营销的“点睛之笔”,山崎的水楢桶、白州的森林气息、響的包装故事,甚至产能紧缺的宣传,对于三得利全线品牌的销量可谓是“神助攻”!只是三得利这波目的明确、策略优良的营销手段是否缺乏点诚意?
图片
09
日果给日威爱好者保留最后一丝希望
“三巨头”里为什么把日果放在最后来说呢?日果虽然没有轻井泽的“先天优势”,但相比三得利日果要沉稳、低调的多。除去那些跟风的人,真正喜欢日本威士忌的“老炮儿”更愿意选择日果的余市和宫城峡。虽然同在高端市场,但日果的价格是值得的,从风味来说他更像纯正的威士忌,不乏有惊艳之作。
图片
10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轻井泽、三得利、日果三家公司无论从市场占有率、还是名望影响都足以代表日本威士忌的整体市场。这十几年来可谓是所向披靡、功成名就。借着这股东风,就连普通的日本威士忌,也从5年前几十美元的平价,涨到现在的800多美元。但日本威士忌市场性价比越来越低、市场鱼龙混杂、假货此起彼伏,足以为人诟病。如此情况之下,是否应该停下营销的脚步,不要成于此也败于此,岂不是白白葬送了前程?
正所谓“全则必缺,极则必反”,营销亦是如此,噱头要有却也要恰到好处。另外,加之全球疫情肆虐,奢侈品市场受到极大冲击,理智消费开始回归,更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性价比。日威或需要不断审时度势、见好就收,方能保泰持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