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河报观测|东里村:促进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图片
3月6日,晨寒未退,薄雾笼罩。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的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犁田、翻地、春播、栽苗、除草……农户忙碌的身影与周边的绿水青山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
图片
图片
农民开展春耕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当前,东里村积极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立足于该村村情农情,主动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衔接起来的做法,通过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针对农户的扶持政策,加强面向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把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东里村地处东兰西南部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农业条件的现实写照。近年来,东里村统筹规划,一方面大力发展“红色共耕”系列示范产业,成功打造了以东里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基地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方面树牢“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思路,助力小农户发展。
图片
共耕社大门
走进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共耕社”——东里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基地大门,可以看见许多务工人员正在松土、除草、滴水灌溉、覆盖薄膜,为新一年葡萄种植做好前期工作。该示范基地技术经理、致富带头人梁达超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趁着大好春光,我们同步抓好春耕和大棚升级改造工作,争取今年葡萄产量销量继续大丰收。”
图片
图片
图片
葡萄园
东里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基地种植面积300亩,年销售额超400万元,采取“党建+产业+脱贫户+村集体”的经营模式。农户土地流转有收入,在基地务工有收入,每年还可以获得入股分红。2021年,该示范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5万元。
该示范基地旁的“共耕渠”水波粼粼,汩汩流淌的渠水沿岸而下。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开犁下种、育秧施肥。
“过去大半个月的低温阴雨天气,对我们的春耕备耕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近段时间天气转暖,农户正在抓紧时间搞好春耕生产。”东里村村“两委”干部韦武曲正在水田里协助农户做好育秧工作。
图片
图片
修建水渠
在“共耕渠”的另一岸,东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永祥正在带领村民在田间修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村民们脚穿雨靴,挥舞着铁铲,分工协作,干劲十足,有的清淤,有的挖土,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东里村此次在板拉屯修建的水利工程,是武篆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当前,全镇‘三面光’渠道工程覆盖11个村,总长度约66000米,可以为1.3万亩农田提供排水引水灌溉,发挥治水兴利的作用。工程预计在4月中旬完工,待水渠全面修缮贯通后,将进一步改善全镇小农户农业生产灌溉环境,为助力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武篆镇党委书记覃肖阳介绍。
作者丨东兰县东里村党支部助理 周亚峰 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潘剑
编辑丨冯敏桂
校对丨韦丽春
值班主任 | 王月华
值班编委丨韦春
河池日报社全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