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心率多少算“正常”?超过这个数可能要警惕!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上周,我们讲了熬夜后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回顾戳“熬夜后运动,我差点猝死在健身房”:记住这5件事能保命!)。
有一名粉丝提问关于运动心率的问题,还有不少朋友也想知道答案。
图片
其实,运动前后的心率变化,与我们的心脏健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今天就来单独跟大家聊一聊。
运动强度与心率的关系
在我们平时的科普中,经常会提到这几个词——低强度(小强度)、中强度和高强度(大强度)运动。
怎么定义它的强度呢?
我们知道,运动强度越大,心脏对运动刺激的反应就会越明显、心率越快。所以,主要还是根据心率进行划分。
2017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的《全民健身指南》解读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具体如下:
小强度运动:对身体的刺激作用较小,运动过程中实测心率一般不超过100次/分,如散步等。:
中等强度运动:对身体刺激强度适中,运动时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网球双打等。
大强度运动:对身体的刺激强度较大,可进一步提高健身效果。运动中心率超过140次/分,如跑步、快速骑自行车、快节奏的健身操和快速爬山、登楼梯、网球单打等。
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运动选择建议:
有良好运动习惯、体质好的人,可进行大强度、中等强度运动;
具有一定运动习惯、体质较好的人,可采用中等强度运动;
初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或体质较弱的人,可进行中等或小强度运动。
也就是说,我们上期讲的心率不超过140次/分,主要是针对大多数普通人——也就是第2和第3类(运动习惯和体质一般或较弱)人群来说的。
所以建议尽量以中等强度及以下的运动为主,这些运动的心率都不超过140次/分。
当然,在具体进行健身活动,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科学地调整运动强度,让自己逐渐适应、挑战更高的目标。
怎么评估自身素质是否适合大强度运动呢?
首先要算一下,你自己在运动期间理论上的最大心率是多少。
运动期间最大心率怎么算?
最大心率,是指人体运动过程中能达到的最快心跳频率。
最准确的测量方法是直接测定法,但需要在专门的测试机构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测试,还需要专门的运动测试仪器和器材。
另一个方法更简单,用公式估算,因为研究发现,正常人群的最大心率主要与年龄有关:
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
所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我们又可以根据情况,划分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心率在最大心率的85%或以上:相当于大强度运动;
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5%范围:相当于中等强度运动;
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60%范围:相当于小强度运动。
比如,小明今年30岁,理论上他的最大心率就是190次/分。当实测心率超过161.5次/分时,对他来说才属于高强度运动;
而小明的爸爸今年60岁,他的最大心率只有160次/分,只要心率超过136次/分就属于高强度运动了。
现在,很多人运动时会佩戴运动手环和臂环,实测心率都很方便。而且研究发现,这些设备的准确性也是比较可靠的。
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通过呼吸和主观体力感觉来简单估计心率情况。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官网[1]
(注:“呼吸比较急促”是指运动中只能讲短句子,不能完整表述长句子;“呼吸急促”是指运动中呼吸困难、不能用语言交谈。)
再补充一点,和有氧运动不同,力量练习的划分不是看心率,是看负荷重量。
大强度相当于1~10RM,中等强度相当于11~20RM,小强度相当于20RM或以上(还有动作次数频率的差别,这里不再展开)。
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运动时心率的警戒线在哪里?
回到前面的话题,为什么85%是一条“警戒线”呢?
其实,这也是医学上对于局部心肌缺血(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有些人,可能心血管功能已经存在异常,但在静止(静息)的情况下,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量还能维持正常,并不会表现出心脏生理应激反应,没有心肌缺血症状。
甚至,他们的心电图可能完全是正常的。
怎么让问题暴露呢?就得靠运动负荷试验(又叫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运动试验、运动压力测试)诱发出来,找到有潜在的、有梗死风险的缺血区域。
通俗来讲,就是让你在医院里特殊的跑步机上慢跑,同时给你监测运动心电图。
跑到什么时候停呢?
一般的国际共识是,当心率达到你年龄预计最大心率85%的时候;或者直到出现症状的时候,哪个先出现就以哪个为准。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监测到一些心电图异常。
但有研究发现,超过85%后,还可能发现更多异常,所以这条“警戒线”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一起综合来看。
2019年,一项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研究请了460名健康人(年龄24~62岁)进行运动负荷测试,发现大部分人在实际运动中,当运动到筋疲力尽时,心率峰值都会超过预计最大心率的85%。
而超过的时候,身体的劳累感觉评分(RPE评分)还没有达到“最累”的程度。
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还发现,35%的心血管异常问题是在过了“85%”之后暴露出来的,包括:
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ST-T段变化、心血管异常等(包括主动脉瓣反流、二尖瓣反流、左心室肥大、高血压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
那么反推过来,当我们自己运动时,很有可能不知不觉就超过了最大心率的85%,还不觉得特别累。
一旦超过,就可能有一些平时没发现的心血管问题暴露出来,也更容易发生心梗等危险状况。
如何逐渐提升运动强度?
最后,建议大家还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运动项目。
根据中国《全民健身指南》解读,对于平时缺乏锻炼的人,需要循序渐进,从低中强度运动开始,再过渡到高强度。
1. 初期适应性锻炼(刚开始参加运动):8周
方式: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球类运动、中国传统运动方式、柔韧性练习。
强度:从55%最大心率逐渐增加到60%。
时长:从每次10~20分钟,逐渐增加到30~40分钟。
频率:从3天/周逐渐增加到5天/周。
2. 中期增强阶段(身体能力有所提高):8周
方式:保持初期的健身方式;适当增加力量练习。
强度:有氧运动的最大心率,从60%~65%逐渐增加到70%~80%;每周可安排一次无氧运动,力量练习采用20RM以上负荷,重复6~8次。
时长:每次30~50分钟;如果是无氧运动,每次10~15分钟;每周1~2次力量练习,每次6~8种肌肉力量练习,各重复1~2组;进行5~10分钟牵拉练习。
频率:3~5天/周。
3. 长期维持阶段(身体机能已达到较高水平)
方式:保持中期的健身方式。
强度:中等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心率的60%~80%,大强度运动可达到最大心率的80%以上;力量练习,可采用10~20RM负荷,重复10~15次;各种牵拉练习。
时长:每次中等强度运动30~60分钟,或大强度无氧运动15~25分钟,或中等、大强度交替运动方式;8~10种肌肉力量练习,各重复2~3组,每次进行5~10分钟牵拉练习。
频率:5~7天/周,大强度运动每周不超过3次。
运动期间,一定要多留意心率情况。还是那句话,出现任何不舒服都不要硬撑,及时停下休息。
参考资料
[1]《全民健身指南》解读. Retrieved Mar 9, from https://www.sport.gov.cn/n315/n331/n405/c819327/content.html
[2]Sirico, F., Fernando, F., Di Paolo, F., Adami, P. E., Signorello, M. G.,Sannino, G., ... & Biffi, A. (2019). Exercise stress test in apparentlyhealthy individuals− where to place the finish line?The Ferrari corporate wellness programme experience. European Journal ofPreventive Cardiology, 26(7), 731-738. https://doi.org/10.1177/2047487318825174
[3]负荷试验 - 心血管疾病 - MSD诊疗手册专业版. Retrieved Mar 9, from https://www.msdmanuals.cn/professional/cardiovascular-disorders/cardiovascular-tests-and-procedures/stress-testing
[4]Stahl, S. E., An, H. S., Dinkel, D. M., Noble, J. M., & Lee, J. M. (2016).How accurate are the wrist-based heart rate monitors during walking and runningactivities? Are they accurate enough?. BMJ open sport & exercise medicine,2(1), e000106. http://dx.doi.org/10.1136/bmjsem-2015-000106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健康榨知机」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健康榨知机 丨药明康德团队打造
微信号 : ey_global
▇ 关注我们,掌握新鲜有料的健康资讯
分享、点赞、在看,传播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