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叔“混入”华为员工内部,为你揭秘人才战略

「华为的100张面孔」第二季EP.2
这集的「华为」(片名简称),我们从华为的新面孔说起:职场新人
在第一季第1集的「华为」中,看到关于“天才少年”的那段,不说受打击,但也是个中滋味。
人家有才,这能理解,但问到他们的年薪,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说,“我见过有接近300万的,第一年。
图片
让人不禁想起王小波的那段话: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我们普通人还在为了早上能多睡半小时、掐点上班的时候,华为人却可以坐着小火车,去城堡工作。(当然,这只是部分园区)
图片
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法国;东京大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香港大学、英国利兹大学…
亮叔在华为新人的宿舍楼门口,和新人们随意一聊,就炸出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学历海归
图片
华为还有多少人才,我们真的想象不到。
而且,华为的新人培训,也让人大开眼界。
别的不说,直接看亮叔是怎么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早上5点半,天还没亮,一不小心加入了晨跑队伍;
图片
跑完后,天也亮了,来到足球场,接着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兮;
图片
遮住眼睛,不允说话,手牵手、肩搭肩,跟着前面的队友,一起跨越各种障碍物…
图片
这是杨成教官(华为培训部)开发的各种培训项目,为了将不同出生成长背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华为新人们,团结在一起。
同时通过体能锻炼,加强他们的体力和精神力量。
其实,杨教官本身也是华为正式员工,IT技术人员。他因有着多年专业体能训练经验,现在在华为培训新员工,一年约1万名
图片
但如果你觉得,新人培训只是体能训练和团队协作,那真是把华为想简单了。
这是一个“人口流动激烈”的时代,也是“思想变换激烈”的时代,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培训的项目之一。
图片
比如,来一场辩论赛,把“话筒”交给新人们。
这次辩论的主题是:艰苦奋斗,需不需要加班?
大家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选择。
图片
但如荆驰教官所说,“我们没有标准答案。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思考”。
图片
除了大家的辩论,最后荆教官(华为培训部)也让亮叔说说想法。
亮叔的回答,就留在片子里吧。
接下来,亮叔来到了新的人事制度——“战略预备队”的培训现场。
有句话讲,企业最大的浪费,是对经验的浪费。
多亏了这个“战略预备队”制度的建立,在欧美的制裁下,华为也不用再裁员
参加“战略预备队”的华为人,都是骨干职员
他们经过半年以上的训练和学习后,可以转岗到自己希望的部门。
图片
加入战略预备队后,他们需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但与此同时薪水照常发放
最大的特点,就是训练结束后,可以自由调动到其他的部门。
例如,即使是程序员,只要本人有意愿和能力,也可以调动到从未涉足的销售部门。
图片
亮叔不禁疑惑,这样员工不都集中在了受欢迎的部门吗?
图片
这里有个前提,转岗要在相应部门正好也有空缺的情况下。就跟找工作差不多。
你看出来了吧?都是为了留住人才。
图片
所以你看华为人高学历、高薪资,很多时候他们不一定从事自己原本擅长的工作,而是因为不得不变,必须适应新的环境。
在战略预备队里,我们专门跟拍了其中一员,周超
图片
进公司第4年的周先生,今年36岁,他实践研修的工作现场是深圳机场
这次拍摄,我们又进入了一个、外部人员绝对进不去的地方——管制塔。具体过程,也留给大家自己看视频吧。
图片
图片
不过在周先生工作之余,我们也在他的生活中,看到了华为对职员家属做的福利工作
比如在周末,华为人可以带家人去工作场所参观。为此,他们还专门设立了家庭日。
在有着城堡和红色小火车的松山湖园区,孩子们可以尽情玩耍,与此同时家属们也能更理解华为。
图片
图片
我们都明白,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制度。
但除了这些福利制度,作为一个旁观者,亮叔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么多的华为员工,那么热爱公司?
图片
在华为退休员工·欧阳剑女士的餐厅,她说起了一个小故事,一个20年前的小故事:“应该没有人知道的小故事…
图片
被迫离开,泪水与苦衷下,前员工又会如何评价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