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0MK2飞行员上舰,曾经的海航王牌被舰载航空兵部队掏空家底

初春时节,东海舰队航空兵某旅积极创新飞行员培养模式,4名后舱改前舱飞行员成功放单飞,优化了前后舱飞行员搭组模式,有效提升部队战斗力。
图片
新闻配图中出现的是苏30MK2,这是海军从2004年开始陆续接装的主力机型,最大起飞重量35吨,载弹量超过9吨。在十几年的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成功破解了火控软件,实现了苏式战机与国产导弹的完美结合。
图片
苏30MK2采用串列双座布局,前舱飞行员负责驾驶战机,做机动规避。而后舱飞行员则主要负责监视雷达以及投放弹药等,两个飞行员分工明确,有利于减轻负担。不只是苏30MK2,另一型主要执行对海打击任务的歼轰7也是这种模式。为了快速形成战斗力,有些飞行员固定只担任后舱武器操控员,驾机经验明显不足,因此后舱武器操控员改前舱飞行员就需要进行一定的飞行训练,完成各种科目考核。
图片
那么,已经固定搭配的前后舱飞行员为什么要进行调整呢?新闻中已经说得很明白,随着大批骨干的陆续输送,现有的飞行员前后舱资格和相对固定的组合模式已经跟不上严峻的海空斗争形势需要。
图片
大批骨干的陆续输送指的是什么?显然是尖子飞行员被舰载航空兵部队抽调上舰了。目前,海航应该有2个舰载航空兵旅,分别部署在2艘滑跃航母上,装备大约100架歼15。接下来,弹射型航母即将下水,舰载机还是歼15,飞行员从哪儿选拔,照旧从具有苏30MK2飞行经验的优秀飞行员中选拔,据说海航王牌—海空雄鹰旅的家底子几乎被舰载航空兵掏空了。
图片
时间再往前推,海军航空兵的装备规模和人才队伍一直落后于空军航空兵,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换装三代机,还是近些年换装四代机,海航都比空军慢了近十年。2003年大裁军,海军航空兵司令部不幸成了唯一一个被裁撤的副大军区级机关单位,十个师被分散到三大舰队。直接后果就是空军挑走了最先进的战机,也挑走了最好的飞行员,自此海航的状况每况愈下。
图片
随着新军事变革,海航和空军一样也师改旅,同时建立了海军自己独立的培养和训练体系。2020年,海军独立培养的首批舰载机飞行员成功上舰,这标志着海航飞行员的培养模式逐步从选拔模式过渡到生长模式。这批飞行员是海军从高中招收的飞行学员中直接培养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从零开始先学习航空理论知识,然后在陆上基地学习教练机,最后上舰训练,直至培养成一名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他们最大的优势是年轻,才20多岁,发展潜力巨大。
图片
现在,海军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模式从选拔改为选拔和生长双轨并行,但这样依旧无法快速填补舰载机飞行员的空缺,只能继续从陆基航空部队中选拔,于是出现了苏30MK2飞行员紧缺,后舱飞行员改飞前舱的局面。
图片
真是风水轮流转,现在舰载航空兵部队集中了最优质的资源和最优秀的人才,估计以后舰载机等主力装备会自己主导研发,等舰载航空兵队伍壮大了,还是要重新成立海军航空兵司令部,这就是海航今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