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故事 | 抗日英雄张玉衡

图片
文字 | 李侠
讲述 | 于昕
【 敬 请 收 听 】
Today's Story
提起东北的抗日英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杨靖宇、赵一曼等,却很少有人知道张玉衡是东北吉林地区党组织、东北抗日联军的先驱者及创始人之一。
张玉衡是河南省信阳人,1920年考入浙江大学。他曾参加过“二七”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被派往东北任中共满洲省委台安特支书记,1930年首任中共吉林县委书记。出于工作的需要,他曾多次改名作为掩护,所以真正知道他姓名的人很少。
图片
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的组织曾于1928年2月遭到敌人的破坏,1930年3月恢复时仅有25名共产党员。
张玉衡以吉林机器局职员的身份做掩护,在当地党员纪儒林、车成惠等人的协助下,以省民教馆、图书馆等地为活动据点,先后发展了李维民等人入党,快速打开工作局面,同时在吉林丰满、青山子等地建立党组织,在双河镇建立了武装赤卫队,保卫党的机关。
张玉衡派李维民到吉林火车站开展工人运动,派纪儒林打入吉林驻军当兵,发展士兵党员。
1931年7月,“万宝山惨案”发生后,张玉衡立即来到百姓中宣传事件真相,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挑拨汉族、朝鲜族关系的阴谋,号召“群众团结起来”,“驱除日本帝国主义”。
图片
“九一八”事变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张玉衡以省委驻吉林特派员身份指导吉长两地工作。
日本侵略者为镇压人民的反抗,日伪军警、特工人员昼夜盘查,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抗日志士。
这年秋天,日伪宪兵频繁查户口,由于张玉衡的河南口音,再加上没有家庭做掩护,处境十分危险。为了避免引起敌方的怀疑,保障人身安全,经中共满洲省委同意,张玉衡搬到地下党员李维民的家中居住。
图片
张玉衡为了不给组织增加麻烦,节约经费,甚至拒绝组织为自己添制冬衣。他冒着危险在这样的环境下,克服一切困难,全面了解分析当时的局势,做出正确的指导和调整,使得吉长两市党组织进一步得到发展,更是为开展群众性的反日救国斗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2年,中共满洲省委调张玉衡到磐石中心县委任组织部长。6月,在磐东小孤山成立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磐石游击队),张玉衡任总队长。这支工农队伍组织策划了十多次分粮斗争,镇压了5位恶霸地主。
张玉衡通过磐石游击队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万字的书面报告,为日后中共满洲省委制定武装抗日斗争方针和策略提供了宝贵经验。
图片
1935年5月,张玉衡被派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任政治部主任。但此时,由于日寇疯狂讨伐抗日部队,张玉衡没有与组织取得联系,只好同珠河中心县委的同志一起活动。
同年8月2日,张玉衡转移到娄家窝棚山脚下时,与敌人相遇,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4岁。
张玉衡没有留下任何遗产,也没有后人,甚至连忠骨也没留下。2015年,抗日英雄张玉衡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9年11月,张玉衡从事革命活动旧址(吉林机器局)被公布为第一批吉林省革命旧址。
图片
编辑:洛川
校对:梁优
音频制作:刘星达
图片:李侠 摄图网
资料核实、校正:震宇
吉林广播电视台 丨 吉林大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