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抓鱼:或许你没理解它其实是家算法驱动的科技公司

我是用产品思维看世界的Super黄,今天我们从多抓鱼是什么?它的起源,如何实现的MVP,崛起的三要素,这几个点来深度的聊聊这家公司,Go!
01 多抓鱼是什么?
图片
多抓鱼是个啥,简单说就是一个开在微信里的二手循环书店,他们先付费从用户手里把书收上来,然后鉴定、消毒、翻新、包装后上架再卖出去,是个C2B2C的模式。现在也扩充了服装和电子产品品类。
他们之前只有小程序,现在也做了App。除了线上,线下在北京和上海也开了两家店。
02 多抓鱼的灵魂:猫助
多抓鱼一开始就两个人:猫助和陈拓。
图片
猫助本名魏颖,是多抓鱼的灵魂。在大学期间就对二手交易有了实践和兴趣,13年初离开搜狐,去了知乎,是市场总监,主要搞市场推广和社区运营,在16年4月又去了闲鱼,9个月后,多抓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陈拓,是多抓鱼的基石。前知乎商业产品负责人、前豆瓣社区开发负责人。没他猫助的想法也落不了地。
猫助在大学期间经常“以贩养吸”。这种闲置物品流转的感觉是猫助很喜欢的,也下定决心把二手流转这件事用商业的方式做大做强。
图片
梦想贯穿着猫助随后的职业生涯,她还会去日本逛大大小小的二手书店,从中吸收灵感,其中BOOKOFF的启发最大。
BOOKOFF是90年代成立的,也从二手书品类拓展到了各个品类:
图片
如果你熟悉多抓鱼,相信你知道电子产品和服装是多抓鱼新切入的品类,是不是在BOOKOFF里看到了?
猫助对于二手行业的热爱和对商业的洞察,使得多抓鱼成为了多抓鱼。
03 多抓鱼的MVP
那多抓鱼是如何从0到1的呢?
他们在创业中有几个阶段:
1.调研期,
第一,市场判断,日本和美国的二手行业非常成熟,中国也逐渐发展起来,一二线城市积累了很多好东西,市场上也有不少先行者有好的成绩,看起来时机ok了。
第二,为何是书呢?书很标准,每本书都有一个ISBN编码,可以获得封面、出版社、价格、评价等信息。标准很重要,才能很好的流通。书还比较高频,亚马逊也是从书开始切入到全品类的。
第三,能不能赚钱,从调研数据上看至少生意会很健康,是一个可能的商业模式。
第四,回到用户层面,卖家最大的痛点是方便,很快的就可以把书流转出去,买家最大的需求就是物美价廉,不然干嘛买二手。
2.起步期。
图片
有几个问题是需要开动后用MVP验证的:
真的有人卖书么?
收的书品相内容和质量如何?
多大的库房规模才能让买卖流通起来?
几折收几折卖比较合适?
到底能不能赚钱?
运转的方式是,把团队身边喜欢读书的人拉到微信群,要卖书的人at群主,私聊,拍照,选要买下的书,然后叫快递,收到快递后检查好了就微信打钱,然后到群里告诉大家有新书了!
这个群跑一阵之后,就验证了是OK的:
图片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MVP。验证了MVP,多抓鱼才开始去想,如何设计产品提高这个交易环节的效率。
04 多抓鱼崛起的三要素
我觉得这三个要素,很多人并没有清晰的认知,所以这一part希望大家仔细观看:
一.商业逻辑为底
闲鱼在2014年6月,猫助在16年4月去了闲鱼,2017年1月做了多抓鱼,你很难说这里没有去学习的因素。
闲鱼是典型的C2C,并不介入交易,有资金担保机制,但不会从交易抽成。
图片
对于用户来说,C2C交易过程中有两个最大的成本:沟通成本和匹配成本。
表面上看,多抓鱼的出现,就是为了降低这两个成本。
更深一层是,只有深度控制交易,才能最大限度的从中获得价值。多抓鱼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买卖差价,这一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用户是和平台购买,还是和用户购买。
所以多抓鱼的商业逻辑设计的很好,C2B2C。
二.算法调控为核
“通过算法来寻求市面上的二手书和它的需求者,并通过算法来管理这种供求关系以及定价体系”
这句话是多抓鱼的精髓,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的关键要素。
你想一件事,用户在用多抓鱼扫书上面的ISBN码后,会马上得到这本书收不收,多少钱收,对不对。
那怎么决定这书要不要,多少钱要?
这事和股票有点像,股票市场也是供需关系,二手书交易可以认为是低频的股票市场,价格是根据供需来调整的,背后是统计学和经济学。
多抓鱼在一开始就会把数据库搭建好,因为书是标准品,也可以穷尽(比如从豆瓣抓取),早期有一个功能是到货提醒,如果一本书积累了一定的到货提醒后,那肯定是说明用户有需求的,就可以去收书了。
这会导致多抓鱼的库存周转率很高,早期就能做到图书从上架到销售时间在16小时左右。
背后更多是算法和数据库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多抓鱼的核心是算法,它是一家科技公司。
三.社区调性为辅
对于多抓鱼,更合适的是,内容社区。
围绕着内容去构建连接。多抓鱼最大的抓手还是书单,书单用户可以用户共创。
以及,在书籍详情页可以看到买卖同一本书的人,还有书单里可以看到是谁推荐了一本书,包括评论也可以看到作者。
从这里是能去看这个人买卖的书,这个在某种程度上帮助用户顺藤摸瓜,找到认同的人,顺带发现好书。
这在早期为多抓鱼用户的高度认同带来了功能之外的品牌认同感。
但是随着用户量的扩大,大部分用户就是以买卖二手书为核心诉求到多抓鱼来的。不信大家可以看看,你们在多抓鱼上面买书,收到过豆邮没有?可能你们连豆邮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多抓鱼为了维系社区调性,基本采用了封闭邀请的逻辑,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对书籍发布评论、创建或者自荐书单的。
在当下,我们很难感知到多抓鱼的社区文化,所以社区调性或许在早期是非常强大的武器,但在现在,卖书的便利性和买书的价格合理才是更重要的要素。
05 二手书多抓鱼就是终局么?
其实我自己和另外一个图书相关的平台创始人是好朋友,他是大树,他做的小木屋获得了陆奇领先的第一期YC中国的孵化投资。
小木屋是做什么的呢?简单的理解可以认为是Netflix for BOOKS。是一家图书租赁公司,你在这里办理会员,就可以无限制的租借图书,单次4本,往返邮费全免。
时髦一点,这个可以认为是一种共享逻辑了。
它和多抓鱼的区别在于,多抓鱼不屯书,只是辅助完成书交易的流转,而小木屋屯书,用户从小木屋借书。
大部分人可能都知道多抓鱼,但或许没听过小木屋。
图片
在汽车销售方式里,有一种叫做融资租赁,即,你可以拥有车的使用权,但不用获得车的所有权。相信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这个策略类似小木屋。
但很大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人总还是希望东西是自己的,以及书籍本身的价格也不会很高,需要付出的成本不大,所以倾向于拥有。
两者在商业上都会面临一些挑战,多抓鱼的挑战是供应不稳定,因为多抓鱼更多是收书后再售卖出去,会存在一些书籍有人买但没人卖,Super自己多次到货提醒后没有抢到货一气之下把提醒都给关掉了就是如此。
在理论上,小木屋可以实现稳定供给,无非就是备书备的多一些嘛。但现实也不完全是这样,里面存在资金占用、库房占用和书籍损耗等问题,这些都会对本身商业带来一些挑战。
后期小木屋用了一个新的策略,也是新的产品来承载:白熊租书
白熊的逻辑是Costco的逻辑,即花点钱买会员,然后就可以很低成本去租书。在物流和租书上面不赚钱,赚会员费。
这个模式我更喜欢一些。然后白熊的选品就会倾向于热门畅销书籍,大众也更容易接受,挺好的一门生意,Super自己的私心是希望它能做得更大。
我们必须承认一件事,多抓鱼盈利的方式是买卖的差价,尽管在其中它会创造一定的价值,但算法会被赋予额外的意义,这也是我的担心:收书价格越来越低、卖书价格越来越高,算法在里面保证了商业公司可以最大化的获益。
如果市面上只有多抓鱼一家可以使得二手书高效流通的公司,那它就拥有了“定价权”,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事实意义上的垄断,更可怕的是背后有所谓的文艺气息在“遮掩”。
我个人非常不喜欢这样的状态出现,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已经一定程度的验证了:
在Super自己的视频里,70%的红薯们用过多抓鱼卖书,Super自己的小红书粉丝画像就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说明多抓鱼在这些地方的知名度和用户覆盖度之广。
点赞量最多的评论也是在表达这个观点。
所以二手书,多抓鱼就是终局么?我个人不希望如此,业态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消费者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
有关小木屋、白熊租书,大家可以在小程序搜索。
小结
OK,我们来做个小结:
多抓鱼是一个从二手书交易起家的C2B2C的商业公司,逐步扩充品类,也发布了自己的App。它的创始人猫助对于二手行业有热爱有研究有洞察,并且从公司设立一开始就想明白了多抓鱼其实是一家算法为核心的科技公司。那它的MVP也很有意思,是用微信群+EXCEL来验证的。多抓鱼崛起的三要素分别是:商业逻辑为底、算法调控为核、社区调性为辅。
------------------------
以上是最近在Super的产品拆解群内和大家一起探讨出来的内容,这是一个付费社群,49元/3个月(价格有效期到3月底,4月1日涨价为59元/3个月),主要是Super经常会看一些产品,去做拆解,会在社群内经常性的bb,碎片化内容居多,每次分享会最后给个Take Away(核心洞察),不包含其他任何服务,长期有效,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有个产品社群,和你一起拆解产品,付费的,49元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