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315查处的溶脂针,只会在身体上留下坑洼疤痕

又到了鲜花盛开,展露身材的季节,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肚腩......
运动没毅力,少吃没骨气
除了打“吃”和“运动”的主意,市场上的捷径减肥方式也越来越多,比如抽脂术、胃切除术。
图片
吸脂减肥,但毕竟是项大手术,图片来自微博
如今市场上比较火的医美减肥方法是注射减肥,大家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溶脂针。
各类整形大V的分享比比皆是,难免让人不心动......
图片
溶脂针是否安全,我们又是否可以将溶脂针加入我们的美容清单中呢?
这不,315前夜,四川泸州警方就火速查处了一批大量无合法手续的美容针,包括溶脂针,用行动告诉我们注射整容风险巨大。
图片
那如果能避开小作坊,去正规医院注射是否可行?
人民网就曾报道过溶脂针的风险,且强调国内未批准溶脂针上市。
图片
可见即使避开了“黑作坊”,溶脂针也是违规医疗用品,它只是理论上能够溶解脂肪,但并不能给消费者安全上的保障。
溶脂针原理
溶脂针是作用于和人体胖瘦息息相关的脂肪细胞上的。在每个成人体内,大约含有250~280亿个白色脂肪细胞,这些细胞中包含三酰甘油酯、磷脂、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俗称“脂肪球”)。
在正常情形下,人体内的脂肪细胞数目到了青春期后就不再增加。我们身体脂肪的分布,一部分取决于遗传因素,一部分则取决于激素分泌等影响。
例如,男性皮下脂肪多囤积于上腹及腰部等部位,而女性的皮下脂肪多积聚于小腹、臀部及大腿等部位。
由于先天或者后天原因,人体内脂肪球数量增多,脂肪细胞就会变大,最后就会导致肥胖。相反,如果脂肪球“燃烧”,脂肪细胞萎缩,人也就瘦下来了。
图片
脂肪细胞,图片来自@儿科医生鱼小南
目前市面上的溶脂针药物五花八门,其常见成分包括脱氧胆酸钠、磷脂酰胆碱、咖啡因、肉碱或特殊肽等,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溶脂针主要是通过局部注射,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其原理就是通过使用有助于脂肪代谢的成分所搭配而成的药品注射到皮下脂肪,当药物通过皮下组织时,直接分解脂肪细胞内的脂肪或者溶解细胞膜来破坏脂肪细胞,从而使脂肪细胞分解成细小状态,最后通过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
图片
溶脂原理图,图片来自华美网
打个比方,正常人的脂肪类似葡萄,而溶脂针药物则试图破坏葡萄皮和葡萄肉,从而捣毁整个葡萄,以期达到减脂目的。
如此看来,注射溶脂针药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溶脂,不能够把脂肪细胞彻底溶解掉。
溶脂针副作用
溶脂针注射由于效果不可控,注射难度大,很难达到真正的瘦身、瘦脸等美容效果。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监管机构不认可溶脂针药物,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MHR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以及其他健康管理机构都未该类药物进行认证,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也从未批准过任何溶脂针药物。
溶脂针注射之后所造成的副作用主要有:
(1)头晕、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红肿或者伤口无法愈合;
(2)损伤机体正常的皮肤、肌肉等组织,造成部分人在注射溶脂针药物后,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硬块、红肿、感染、过敏、局部凹陷、色素沉着以及皮肤坏死等不良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3)后期可能出现瘢痕,影响人的容貌,事与愿违;
(4)手术后,脂肪细胞的体积重新恢复,会造成反弹,并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所以说,仅仅依赖注射溶脂针药物减肥并不是一劳永逸。
溶脂针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副作用,图片来自http://www.korean-surgery.com/
当下一些医美广告,只是一味夸大溶脂针药物的效果,即所谓溶脂针不仅可轻松溶解局部脂肪,甚至还能紧致皮肤,却避而不谈其副作用和危险性。
我们消费者需对此擦亮眼睛,时刻要保持清醒认知,均衡饮食和运动才是人间正道!
另外,还有几点减肥误区,送给正在健康减肥的小可爱们:
1.只有与脂肪“绝缘”,才能获得苗条的体型。
食用的脂肪不仅不会很快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而且脂肪的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肪在体内合成。
含有单一非结合性脂肪的玉米油和橄揽油,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减肥健美的理想食用油,另外,脂肪类食品耐消化,抗饿,食入后可减少对淀粉类食物以及零食的摄取,对减肥起积极作用。
有些减肥者为了控制食物或零食充饥,致使体重有增无减。所以说,摄取适量的脂肪不仅不影响体型,而且对健美有益处。
2.“减腰”、“减臀”、“减腹”......局部运动能减少局部脂肪吗?
局部运动总消耗能量少,易疲劳,且不能持久。并且脂肪供能是由神经和内分泌调节控制。但这种调节是全身性的,并非练哪个部位就可以减哪个部位的多余脂肪。而是哪里供血条件好,有利于脂肪消耗,哪里就能减肥。
比如,减肥者运动一段时间后,腰围不见小多少,可脸颊部消瘦了,原因即在此运动消耗量太于摄入的热量,就会导致全身脂肪的减少,而不会只减腹部,其它部位不变。
3.多做20分钟的锻炼,把多吃的甜食或其他美味消耗掉。
偶尔延长有氧锻炼时间不会有什么不好,但如果成了习惯,只会把自己置于过度训练的境地中。当机体不能适应训练时,要达减脂的目的是很困难的,因为过量训练可导致分解代谢激素的过多分泌,这种激素附着在肌肉上,使肌肉不能合成。正确做法是在下一次有氧训练中稍稍增加点强度,或者减少下一餐的热量摄入。
总之,与其以损害身体健康的风险进行“试针”或者“试药”,倒不如端正心态,毕竟胖的又不只是我一个。
END
审核专家:李林,天津市第四医院整形美容科。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小西途说
向左滑动,查看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新媒体传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