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北京金控率先获首批金控牌照,模式各有不同

图片
|俞燕
|吴戈
出品|喻观财经
自从2018年3月官方敲定了金融控股公司的试点名单以来,已过去了四年。 2021年5月,中信集团递交了业内首份金控公司设立的申请,光大集团、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金控集团”)、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相继递交了申请。
截至目前,递交金控牌照申请的共有五家,而四年前确定的试点机构亦为五家。
五年前作为金融试点机构是招商局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北京金控集团、蚂蚁集团苏宁集团
五年后的3月17日,在试点机构和申请者的队伍中,中信集团和北京金控集团拿到了首批金控牌照。 此时距离《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实施,也已过去了一年零四个月。
如果从2002年中信、光大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作为“2+1”综合经营特批试点单位起算,我国的金控监管试点至今正好已探索了20年
20年来,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类别的金控和准金融平台约60家,那些在企业名称里“自封” 为金控的主体则多达4800多家。其中,一批以产业资本系逐渐形成的金控集团,近年来以“门口的野蛮人”的姿态,在金融领域攻城掠地,最终留下了一地鸡毛。
如今,金融牌照已正式出炉,从此我国的金融监管就要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了。
央行表示,设立金控公司,有利于推动非金融企业有效隔离金融与实业,防范风险交叉传染,实现金融股权集中统一管理,促进规范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来了。
小金控、大管家
图片
本次同批获得金控牌照的中信集团和北京金控集团,采用了不同的模式。概括来说,前者采用“小金控” 模式,后者则是“大金控” 模式。
所谓“小金控”模式,是在现有集团设立金控新主体。而这家新主体便是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金控”),发起主体则是中信集团的孙公司中信有限公司(下称“中信有限”)。而中信有限的母公司则是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股份”,0267.HK)。
当日,中信股份发布公告称,将完成中信金控的设立工作,稳步开展金融板块的资产重组工作。其将通过中信金控,进一步加强对综合金融服务板块的集中统一管控,这将有利于强化金融服务能力,促进其综合金融服务板块的长期健康发展。
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在中信有限对外投资的31家公司中,属于金融主体的包括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中信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中信投资控股公司、中信控股公司、中信资产运营公司、中信财务公司等投资类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信有限的金融版图中,除了五家中信系金融主体,还有一家非中信系金融机构——天安财险公司,持股3.7633%。另外,中信集团亦在天安财险持股0.2046%。
而这是一笔股权,是中信集团当年布局保险留下的历史“遗产”。
早在2004年,彼时中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信国安持有天安财险部分股权。2008年1月30日,中信国安接手天平经济文化有限公司转让的天安财险4700万股,股比增至14.53%。后来几经转让,目前中信系在天安财险的合计股比仅有3.967%。
如果再加上中信银行旗下的中信百信银行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中信证券旗下的中信基金中信期货金通证券、中信保诚人寿旗下的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金控盘子里将集齐了银行、直销银行、保险、保险资管、证券、基金、期货、信托、融租、消金等几乎全品类的金融牌照了。
可以预见,中信金控成立后,将成为金融牌照最齐全的金控公司了。
除了以上中信直系的金融机构,中信集团还参股了不少金融机构,此前其参股的保险公司除了天安财险,还曾通过中信信托参股了泰康人寿和中德安联人寿。
此外,2021年中信集团还参与重组华融资管公司,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图片
有金融资深人士指出,从目前来看,纳入中信金控的版图的,可能主要是由中信有限旗下的直系金融机构及其控股子公司。一则直接划转过来的操作比较简单,且有一定的税优措施。
2021年2月22日,中信集团董事长朱鹤新曾对外表示,作为全牌照的金融央企,中信集团正在整合旗下所有金融类资产,按照监管要求,成立金控平台公司。中信集团已明确了旗下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目标,同时还在研究内部管控优化方案,防范金融风险。
从2002年作为综合经营试点机构,到2022年拿到金控牌照,中信集团已走过了20年时光。这既是中信集团不断发展的20年,亦是金融业探索综合金融的20年。
大金控、新格局
图片
金控试点开启的2018年,正是北京金控集团的成立之年。
这年10月19日,北京金控集团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120亿元。掌门人便是原CBRC 国际部的“70后”主任范文仲,“复旦本硕+耶鲁博士”的双料学霸。
北京金控集团成立的次月,央行便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里披露了五家金控试点机构,其中一家便是北京金控集团。
成立之始,北京金控集团的目标便是打造成为牌照齐全、资源协同、业务联动、风险隔离的国有金控集团。
可以看出,北京金控集团从一开始就采用了金控公司的模式。因此,亦以此主体作为了申请金控牌照的主体,这也就是所谓的大金控。
根据北京金控集团官网的说法,其要整合北京市属的金融要素,统筹银行、信托、投行证券、资管、保险及基金等多种金融服务。
目前北京金控集团的业务板块主要分为金融、投融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和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其中,其金融板块有北京农商行、中信建投证券和晟鑫期货经纪公司、朴道征信公司等金融牌照,分别持股9.9996%、34.61%、51%和35%。
2019年,北京金控集团受让了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下称“北京国管中心”)所持北京农商行12.148亿股,占总股本的9.9996%,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中信建投证券的股权,则是由与其同批拿到金控牌照的中集团划转给北京金控集团的。
在中信建投证券划转给北京金控集团之前,其第一大股东亦是北京国管中心,2010年,北京国管中心接手了中信证券所持的中信建投证券26.84亿股,股比为35.11%,成为第一大股东。
2020年1月20日,北京国管中心将中信建投证券的股份,全部无偿划转到北京金控集团。在转让公告发布的前一天,中信建投证券的再融资计划获证监会审核通过。
目前在中信集团官网上,中信建投证券的名字仍挂在金融板块里,但其第一大股东已在工商信息里变更为北京金控集团,股比为34.61%,而中信证券的股比减至4.94%,降为第三大股东。
朴道征信有限公司则是北京金控集团成立后的新设主体,成立于2021年2月2日,是全国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北京金控集团是第一大股东,京东科技控股公司和北京小米电子软件开发公司分列第二和第四大股东。
目前北京金控集团手里的金融牌照还不多,尤其是,在五家申设机构和试点机构中,是唯一没有保险牌照的一家。
不过,“没有”不一定代表“不要”。根据北京金控集团官网上的表述,其要紧紧围绕首都战略定位,有序推动牌照布局,择机申设或收购保险、期货、信托等金融机构
在北京金控集团的金融板块上,还有成立于2019年11月的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21年2月,其取得了全国首批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试点资格,至此,北京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该试点资格的地方AMC
2019年4月,北京金控集团还成立了北京融资担保投资集团,将通过对银行、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进行股权管理,来打造市属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平台。
图片
范文仲
对于北京金控集团金融板块的发展,范文仲已为其确定了发展方向和重点,即:以持牌金融机构股权管理为骨架,快速打造成为万亿级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运营平台。以优化市属国有金融资源布局为核心,坚守金融机构股权管理主业,大力拓展牌照资源。
如果说持牌金融机构股权管理是北京金控集团的“骨架”,那么其投融资板块则为“肌肉”。通过央地、市区、国内外战略协同,开展多元化投资战略布局。开展全国人民币跨境使用创新试点项目,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创新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和人民币海外贷款业务,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持。
围绕这一定位,在投融资板块上,北京金控集团成立了北京金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北京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产业基金
金融科技板块被范文仲视为北京金控集团的“大脑”,建立了金融科技基础层和普惠金融应用层的双层架构。
在基础层,成立了全国首家普惠型金融大数据公司,用来承担全市政务数据向金融领域输出的“统一接口”功能。
在朴道征信公司之外,北京金控集团还设立了京云企业征信平台,成为全国首家同时拥有企业和个人两类征信牌照的机构,用于推进北京“信用之都”建设。
此外,北京金控集团还联合京东、微芯研究院和科技企业发起设立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旨在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和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交易枢纽。
在应用层,北京金控集团上线了全国首家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北京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1+8”措施之一,并成立了北京惠民数科公司等。
可以看出,在划转金融牌照之余,在《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诸多政策东风之下,以及金科新区作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的机遇当前之际,北京金控集团亦在积极打造以“科技驱动、面向未来的智慧金融服务体系”的金控创新之路。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