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请多指教》:撒爱情的糖,催亲情的泪

图片
怡晴 吴邪 | 文 智旻 | 编辑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听过你叫林老师爸爸?”
医生顾魏一句扎心的疑问,唤回女主角林之校悲伤但却具有强共鸣的童年回忆。
林父从小就把林之校当做男孩子来养。有一次,林之校在学校翻墙出去玩,结果被发现了,学校要记林之校的处分,林之校只能求身为教导主任的爸爸。年级主任都来求情了,然而却等来林父的一句冷漠回应:“不许叫我爸爸,叫我林老师!”
毫不留情面的回答,让林之校一度以为林父并不在意自己。她虽然有苦难言,但往后的人生里,她再也没有叫过林父爸爸,而是称他为林老师。
《余生,请多指教》(以下简称“余生”)不是典型的都市爱情剧,在言情之前,它先让观众看到了更能引发情感共振的一面——不可忽视的亲情,在此基础下,再夯实爱情线的根基。
图片
图源:新浪微博@电视剧余生请多指教
林之校的父亲无意间被发现得了胃癌,但疾病并没有打垮这个家庭,反而让女儿林之校迅速成长。在共同面对癌症的时间里,林之校不仅解开了与父亲之间相处的心结,也用乐观一点点感染到了男主角顾魏。
这部剧从“亲情”切入,用29集的体量容纳了对于生死、亲情、爱情、友情的讨论。它有着现实的沉重面,但却用轻快的笔触,避重就轻,写生活中的真实与快乐,尽力描摹一个治愈系的故事。
靠近生活的“人间真实”、亲情线与爱情线的相辅相成、化沉重为轻快的轻喜剧风格,成为《余生,请多指教》的亮点,也让它为都市爱情剧的出圈带来了另类启发。
贴近现实的生活剧
在剧集先前露出的预告片中,观众对《余生》的初始印象,无外乎是一部典型的爱情剧。
但剧集开篇,却着力刻画了林之校与父亲之间的“父女情”。
尽管用顾魏的衣服做掩护,但林之校还是被林父在酒吧“抓包”,当场教育。为了了解林父的病情,林之校和医生顾魏再次在医院相遇。两个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印象转变,也是以林父的病情和父女之间的日常展开的。
在《余生》中,亲情线不止是“调味料”,而是与林之校和顾魏恋爱线并驾齐驱的成长线,并成为观众的泪点之一。
一出场,林父就被打上了传统“中国式父亲”的标签,看似严格古板又不懂交流。身为教导主任,他用自己的女儿“杀鸡儆猴”,禁止女儿去酒吧,希望女儿考研,固执地不愿意去医院复查。
图片
图源:新浪微博@闻汤识面泡剧
林父和林之校之间的“中国式父女”矛盾戳中了社会共情点。
大学毕业之前,对女儿未来担忧的林父,开始对女儿倾注“考研”的期待,而林之校却只想坚持音乐梦想,渴望父母能理解自己的热爱。
但在矛盾之下,斩不断的父女情又尽数体现。
表面上不支持女儿学音乐的林父,其实背后偷偷对人炫耀女儿拉大提琴拉的好;猜到女儿可能在装病,还是因为担心跑到女儿身边。
而林之校,尽管因为父母的不理解崩溃,仍然会别扭地与父亲和好,在父亲的病房外待到深夜。
小到父女日常矛盾,大到生老病死,《余生,请多指教》在开展一段浪漫的爱情之前,先用亲情牢牢地抓住了观众。
图片
图源:新浪微博@电视剧余生请多指教
在此之上,《余生》用细节夯实故事温暖的基调,有效解决了都市爱情剧经常被诟病的“不接地气”。
尽管林家争吵不断,但当得知父亲生病,林之校还是敏锐察觉到父母的隐瞒,跟踪母亲自己探查父亲的病情,又“机智”地装病让父亲配合治疗。
得知父亲被诊断胃癌后,表面依然乐观的林之校,背后却一个人躲在病房外偷偷哭泣,一夜之间成长为“一家之主”,甚至借肩膀给妈妈依靠。
而在场景上,《余生》更是充满了烟火气。
林家厨房里,墙上是错落有致的烹饪工具,灶台上有擦得干干净净的锅,另一旁的锅里是林母刻意保温的小米粥,水池旁是林母收拾碗筷的“乒乒乓乓”声。
林父偷偷离开医院后,去到老年人打拳锻炼的小区公园,阳光透过绿叶照射在凹凸不平的地砖上,静谧祥和。这些烟火气十足的场景,也都让“代入感”更进一步。
“亲情线+成长线”的并驱,让《余生》成了一部富有写实感的生活剧。
水到渠成的爱情剧
《余生》几乎拒绝了爱情剧中普遍存在的无脑工业糖精桥段。
林之校与顾魏之间的爱情,并非空穴来风。虽然带着些许荒唐感,但却有自带起承转合,一波三折。
初遇时,因为顾魏出现在酒吧,林之校误解顾魏不务正业,两个人总是互相看不惯。但当他们共同站在了想要林父得到治疗,恢复健康的角度上,林之校看到了顾魏身上的闪光点,顾魏也渐渐走进林之校的生活。
两个人之间的交集,围绕着林父的病情缓缓展开。
但也正因遵循生活逻辑,没有落入“一见钟情二见定情”的俗套,林之校和顾魏的感情,对于期待看到“快节奏恋爱”的观众来说稍显缓慢。相比韩剧的八集亲吻定律,顾魏和林之校还处于送女生回家,给女生披外套,一起喝粥等刚踏入暧昧的感情阶段。
这样的缓慢,于喜欢小甜剧的观众而言,少了一丝爽和甜,反而多了一丝焦急和疲惫,尽管它足够真实。
图片
图源:新浪微博@电视剧余生请多指教
于是《余生》选择,合理地保留了少部分的“糖精”和“套路”。
在合乎逻辑的同时,《余生》不乏酒吧初遇、装病被抓包、地铁擦肩而过等常见套路情节,但这些少量巧合所产生的荒唐感,反而像是意外之喜,给两个人从欢喜冤家、彼此鼓励的朋友、再到相爱相知的感情,增添了一丝轻松的色彩。林之校与顾魏的爱情,也在矛盾、欢乐、与理解中,呈现了一种从爱情萌芽到硕果缤纷的层次感。
而在此之上,《余生》的爱情,不仅仅有甜蜜,还有林之校与顾魏两个人在遇到彼此后的成长。
渴望得到理解的林之校,在忙碌的生活中,虽然因为父亲的病情而哭泣脆弱,却依然继续追求着自己的音乐梦想,也拥有了理解和支持自己梦想的“救世主”。
而因为有过手术失败经历,天之骄子的顾魏留下了心理阴影,不愿留在临床科室,转而想去深耕科研。但在林之校的鼓励下,他重新克服心魔,在临床和医学的路上砥砺前行。
图片
图源:新浪微博@电视剧余生请多指教
尽管拥有爱情,却没有沉溺于爱情,在获得爱学会爱的同时,两个人也在渐渐懂得爱自己,坚持自己的人生、事业和理想,甚至在彼此扶持互相成就。
这样的处理不仅能够让人设变得更立体,也更有使命感。观众对剧集的关注,也不仅限于品尝小甜剧的甜,而是拓展到了对角色人生和未来的支持,使观剧更具沉浸感。
就像《余生》最所阐述的爱情观一样:好的爱情是什么?最好的爱情就是变成更好的自己奔向对方。
《余生》的爱情观,跟上了时代,跟上了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也因此获得了支持和关注。
去沉重化的轻喜剧
因为涉及到生老病死,《余生,请多指教》不免多出了几分现实元素。
当林父在得知自己患癌后,打算一个人回老家。焦急的林之校,跟顾魏一起满世界找寻父亲,并在途中向顾魏诉说了林父从小对自己的严苛的童年生活。也正是这份教导主任式的严苛,导致林之校从小都叫林父为林老师。
找到林父后,被要求同吃快餐的背后真正缘由竟是,“父女俩一起吃快餐”是幼时林之校写下的心愿。林父想要在“自己认为”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完成女儿的心愿。
父女之情昭然若揭,林之校泪流满面,快餐店里也充满了温情的味道。
图片
图源:新浪微博@有娱有剧
事实上,相较于传统的现实题材风格,《余生,请多指教》有厚度,但也进行了“去沉重化”的处理。大部分时间里,它都试图用轻快的风格覆盖人们面对生死的复杂情愫,降低观众追剧的沉重感。
林之校在得知父亲患上胃癌后,并没有手足无措,哭天抢地,而是选择了温润的“隐瞒”方式,继续和父亲斗嘴。调侃自己飞黄腾达之后,只带林母出去玩,不带林父。
这样吵闹欢乐的日常,遍布在林家人相处的每一个瞬间,就像剧中林之校向旁人解释的那样,“这时候,对待病人最好的方式,就像对待健康的人一样。”
不去深入探讨“生老病死”在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意义,而是四两拨千斤,讲述身边小人物在面对家庭重大转折时的积极乐观,这既是对现实题材的一种创新,也是促进观众追剧的秘诀。
林父在回老家的火车站里,一直和身旁的陌生乘客安利自己的女儿温柔有才华,称赞女儿才是父母的小棉袄。而林之校的出场,却和林父口中的形象大相径庭。
只见林之校找到父亲后,因为着急而不顾形象大声呵斥了林父,吓的一旁的陌生人质疑道:“还说女儿温柔?”
图片
图源:新浪微博@电视剧余生请多指教
整体而言,《余生,请多指教》更像是一部轻喜剧,在插科打诨中讲述着剧中人的故事。但这不仅没有使得内容变“轻”,反而生出了一种治愈之感。
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人生命题。林之校作为一名音乐系大三的学生,虽然前途不被父亲看好,却仍想努力向父母证明自己对音乐的坚持与热爱。
天赋不高,机会不多,也要抽出时间照顾生病的父亲,乐观的林之校从来没想过放弃,甚至用自己坎坷的经历,鼓励顾魏不要被心魔打倒。
作为医生,顾魏的命题就是学会面对误解和生死。对于没能挽回老师生命的自责,使顾魏陷入长期的自我责备中,甚至想要放弃临床。
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彻底放弃自己的主职,在林之校的影响下,顾魏克服心魔,重新站上了手术台上,生动地诠释了“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的主题。
《余生,请多指教》群像的戏份或许不多,但每个人物都鲜活而立体,有笑有泪,有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
顾魏的弟弟顾肖家庭条件优越,可他也要学会脱离父母的依赖,解决浑浑噩噩的状态。顾肖混不吝的外表下,是对人生的迷茫;林之校的闺蜜萧珊也同样遭遇着生存的压力,归国之后的萧珊,看似经常泡夜店,但在看到林之校顺利通过夏季演出的汇演后,她也打算创业“支棱”起来,结束闲散人生。
图片
图源:新浪微博@电视剧余生请多指教
剧中人各有不同,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没有去躲避问题。他们在亲情、友情、爱情的滋养中,汲取到了成长的力量,又从梦想和误解中成长。轻喜剧的风格让观众沉浸其中,去沉重化的处理方式让观众更容易获得面对生活难题的勇气。
而生活,就像《余生,请多指教》展现的一般,在起伏中,不断向上。
甜剧不是目的,治愈才是这部剧真正的母题。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