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简史:从“iPhone12蓝”到“只此青绿”

文 | 水向方
(水向方是华媒百象联合创始人、新视觉版块主理人)
编辑 | 何望海
在央视2022年虎年春节晚会上,源自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青绿”给国人开启了一场中式审美的视觉盛宴,成为全民热点话题。
图片
舞姿有多美,姑娘有多好看。大家感受就好,我们就不讨论了。我们今天只谈蓝色变——蓝色简史。
图片
我们都知道《千里江山图》是传世名画,是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在欣赏它的山河秀丽、村舍集市……的时候,至少还可以有两个问题:一,为什么不是五彩俱全,而只有青绿两色?二、什么样的颜色可以保存一千多年?
咱们先回答,再详解。
第一,我们今天司空见惯的五彩斑斓,很容易就获得的准确、稳定的颜色,但在古代,稳定准确的色彩并不容易实现。就拿我们最熟悉的瓷器来说,从白陶器(高庙文化,距今约7800年)到彩瓷出现(唐三彩,约公元618年),这期间就经历了六千多年。所以,越是远古,我们能看到的彩色丰富的创作就越少。
第二,但却有一种颜色,历经千万年而能保持稳定,相对不容易变化。这种颜色,如果你去过敦煌莫高窟这样的时间站,稍稍留意,很容易就找到了这种颜色——它就是蓝色,更准确地说,是青金石蓝,由青金石研磨而成。我国古代又称“佛青”、“石青”、“兰赤”、“点黛”,古代西方称为“群青”、“圣母蓝”……据《国家宝藏》专家介绍,《千里江山图》千年不褪色的秘密就来自于使用了最顶级的宝石:绿松石、孔雀石、蓝铜矿和青金石
图片
01
“iPhone12蓝”是什么Blue?
我们这次只讲青金石和它所呈现的“蓝”。
先从苹果iPhone12手机说起吧!
最近几年,“iPhone12蓝”是一种被中国网友玩坏了的蓝……
2020年10月,苹果公司发售了新款蓝色iPhone12手机,由于色差太大,图片和实物颜色迥异,在中国互联网上掀起了前所未有狂热嘲讽。
图片
图片
也因此,“iPhone12蓝”被嘲讽为“拖鞋蓝、内裤蓝、垃圾桶蓝……”,微博话题显示,截至本文写作时,该话题有16.3万讨论和超过10亿的阅读量。
图片
“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不管用户怎么讨论,苹果手机的销量依然增长。每逢新机型发布,总能有新话题点引起大家讨论,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或许是苹果的营销计划之一?而色彩营销是其中的一个设计。
和中国网友对“iPhone12蓝”认知不同的是,在欧美国家,“蓝色”是王室贵族们最爱用的颜色之一
图片
图片
这位被外界评论“把整本色卡的颜色穿在身上”的“彩虹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拥有这世上最斑斓的色彩,然而她每每出现总是以一身冷静的蓝惊艳世人。据说,蓝色在她彩虹般的衣橱里,占比可达50%
图片
被称为“英格兰玫瑰”的戴安娜王妃,她的时尚魅力和着装品味让人赞叹。虽然没有一种色彩是她无法驾驭的,但是其中有一种色彩,只有她穿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气质。
图片
而美丽高雅的凯特王妃,也是蓝色系的时尚大法师。美丽的蓝色衬托得她肌肤白皙,这种冷艳高贵的色系也被凯特王妃的笑容中和了,也因此穿出别样时髦风情。
这种略带红色的深蓝色,被称为“群青”色,也有别称“圣母蓝”、“皇室蓝”、“佛青”……
02
黄金千万不如群青二两
群青颜料最古老和最鲜艳的蓝色颜料。在合成群青没出来之前,天然群青主要来自于青金石的研磨。而在研磨后,“直接使用”和“提纯使用”之间,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图片
(这块青金石原石产于阿富汗,因其独特的形状而被命名为“猫头鹰”)
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石头/颜料。昂贵到什么程度?能让画家破产。不信的话,可以去找找,西方古典油画里,很少有蓝色主调的。
图片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1665)这幅名画,也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应该大家都见过。它的作者是荷兰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1632-1675),以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出名。维米尔极其喜爱群青颜料,几乎每一幅作品,都要来一抹群青。他生前不出名,还要养育11个孩子,英年早逝于穷困潦倒中,身后欠了一屁股债。虽然“买完颜料只好吃土”不是主要原因,但他常被后世戏谑为买颜料买到破产的案例。
无他,唯珍贵尔!只有贵族和教会才付得起这种颜料的费用。自文艺复兴时期起,多用于教会定制的宗教题材壁画,逐渐演变成圣母的服装专用色,用以表现圣母的高贵神圣和教徒信仰的虔诚,因此,群青也被称为“圣母蓝”。
图片
《祈祷的圣母》
巴洛克艺术大师萨索费拉托经典名画《祈祷的圣母》创作于1640-1650年间,已经使用了提纯过的群青颜料。
图片
《酒神巴库斯与阿里阿德涅》
提香的这幅《酒神巴库斯与阿里阿德涅》(1523年),这样大胆地用群青(天空也是),显然是壕订单。海水用的是石青,可以直观看到两种矿物蓝色的差别。
图片
《埋葬》
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壁画《埋葬》(1500-1501年),据考证是一幅烂尾作品(右下角的空白是公认为留给圣母的位置),是因为画圣母披风用的群青颜料迟迟没有到货
由于昂贵的价格,限制了群青的使用,1817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设置了一个奖项,将颁给能开发出合成群青的人。到了1824年,法国工业促进发展协会给出了更高的赏金:6000法郎。
四年后(1828年),法国化学家让·巴布蒂斯特·吉美(Jean-Baptiste Guimet)才成功研发出首款合成群青色素:“法国群青”,其化学成分与最纯的青金石一致,由于没有杂质,甚至比天然群青颜色还要饱满。自此,天然群青就很少被使用了。
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就是在“法国群青”促进之下蓬勃发展起来的。没有工业合成群青,莫奈不可能画出《日出》,而梵高也不可能画出《星月夜》
图片
莫奈:《日出》(1872年)和《睡莲和柳树》(1916年)
梵高:《星月夜》(1889年)和《麦田群鸦》(1890年)
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搞事方法——1957年,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在化学家朋友的帮助下,开发了这款色素的另一个版本,命名为 “国际克莱因蓝色”(International Klein Blue,简称IKB),他注册了这个颜色名的商标,并用这个颜色画了200幅单色作品。
图片
凭借 “克莱因蓝”,克莱因与安迪·沃霍尔、杜尚、博伊斯齐名,并称 20 世纪后半叶对世界艺术贡献最大的 4 位艺术家。他曾说过:蓝色没有维度,它超越了维度,而其他颜色并没有。所有颜色都会引起特定的联想含义,而蓝色最多代表海洋和天空,而这些,是大自然中最真实而抽象的存在。
克莱因有着艺术家狂放不羁的个性。据说,在他第一次看见大西洋的时候,曾把一瓶蓝色涂料倒入海水中,并大声喊道:“大西洋比地中海蓝了!”
03
凭什么这么高贵?
天然群青之所以如此珍贵,有三大原因。
一是因其生动美丽的颜色,天生纯粹,极其明净,恰如蓝天和海洋。古今中外,帝王贵族,都极其喜爱这种颜色及这种石头。
青金石的英文名称为“lapis lazuli”,源于拉丁语“lapis”和阿拉伯语“azul”,其中,“lapis”意为石头,“azul”意为天空,这是一种与天空有关的石头
中国考古地质学奠基人章鸿钊(1877-1951)在其著作《石雅》中评价:“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烂,若众星丽于天也”。
意大利画家切尼诺·德安德雷·切尼尼在《艺术家手册》(1437年)中如此描述群青色:“一种明亮的颜色,美丽,而且是所有颜色中最完美的一种;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也很难对它再进行加工,它的质地无与伦比。”
历史学家认为,人类和青金石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 6500多年以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中国、希腊和罗马的古代文明时期,青金石都被视为珍宝。
图片
考古学家伦纳德·伍莱(Leonard Woolley,1880-1960) 于1928年在今伊拉克的古美索不达米亚乌尔王陵发掘的黄金青金石项链(公元前2600-前2500年)。据考证,其青金石来自阿富汗地区,此项链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古人相信青金石是一种神圣的石头,拥有神奇的力量,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能作通天法器,用来祭祀和祈祷,甚至死后还会佩戴进坟墓,以求升天。
考古学家发现,苏美尔人留下了很多青金石制品,如长着青金石胡须的公牛、长着青金石翅膀的雄鹰等。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人们已经开始在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城市乌尔进行乌金石贸易。
图片
中东的皇家陵墓中曾出土过镶嵌着青金石的短剑、青金石制作的碗以及护身符、念珠等饰物;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图坦卡蒙,在其死后墓葬中佩戴的黄金面具上的眉毛就是用青金石制成的。
图片
隋代最著名的“李小孩“李静训之墓中,曾经出土过一件颇具波斯风格的金项链,28个金质球形链珠串成项链主体,最难得的是坠子上的鸡血石和青金石,技艺精湛,世间罕有,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去国博参观一定要记得看看哦。
图片
1963年,伊丽莎白·泰勒在电影《埃及艳后》中饰演埃及艳后克莉奥佩特拉
活人也有活人的用法。在古埃及,人们将青金石磨成粉末之后做成化妆品,涂抹在眼睛上,是最早的眼影
成篇于战国的中国第一篇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帝王们就已经开始用青金石制作礼器和装饰物了。
“天青”、“帝青”历来是中国人对青金石的美称,这很好地说明了它在表现至高无上的天威方面的特殊地位,也恰是历代帝王们最看重的,故青金石被古人尊为礼天之宝的“天石”,并一直以崇高的低调姿态存在,始终是地位和富有的重要标志。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皇帝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等都要穿戴不同色泽的衣服和朝带,佩戴不同的朝珠。据《清会典图考》记载:“皇帝朝珠杂饰,唯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琥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皇帝朝带,其饰,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黄玉,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白玉。”
二是因为其性能卓绝,颜色稳定,长久不变色。
考古学家研究发现,甘肃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以及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内的壁画上,那历经千万年依然色彩鲜艳的蓝色,就是采用了青金石粉末制成的颜料。
在几千年的文明中,也有其他蓝色可以使用。比如蓝铜矿,也就是中国的“石青”色(在古代习惯中,群青颜料常常归为石青色的一种,造成混淆),但是因为颜料性质不同,蓝铜矿在绘画中并不属于好颜料。另外中国的传统矿物色还有“石绿”,由孔雀石研磨而成。研究中国古代的色彩,非常不容易,主要困难在于同一个事物多个色名,甚至有多达80多个名字的古代染色物料。
图片
拉斐尔《圣母子与圣徒》,图中圣母的披风因为使用石青已经变为橄榄绿色
大青和碳酸铜蓝是与蓝铜矿近似的廉价备选对象,但在数个世纪中,靛蓝是与群青有着类似的深色色调的唯一替代物。然而,效果总是不能让人满意,靛青淡淡的绿色调完全无法媲美群青的华丽紫色。
此外还有从靛蓝植物中提取的颜料,同样不能尽如人意。
在法国化学家吉美合成工业群青色素之前约100年,大约是1704年到1706年,德国涂料工人狄斯巴赫发明了更深的“普鲁士蓝”,主要成分是亚铁氰化铁。
其实,“普鲁士蓝”和普鲁士一点关系都没有,是狄斯巴赫的老板为了保密生产方法,起了这个令人捉摸不透的名称“普鲁士蓝”,这个工艺直到1724年才在英国首次公开,到了1750年,整个欧洲都在生产这种颜料。
即使有了普鲁士蓝,挑剔的艺术家们仍然认为,普鲁士蓝不能取代群青,和靛蓝一样,普鲁士蓝带有淡淡的绿色调。
三是生长不易、产地不多。
不同于大多数蓝色矿物,青金石的蓝色不是出自铜离子的络合物,而是一种自然界很少见的S3-离子,它是硫酸盐在板块俯冲和挤压时,变质后的产物。阿富汗萨尔桑山区是印度板块撞击欧亚板块腹地时最剧烈的位置,形成了丰富的青金石矿。
因此,青金石在全球的产地并不多,开采历史最早、最负盛名的当属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其中有一处的矿床已经持续开采了6000多年。
在古代,几乎只有阿富汗出产青金石矿。近代随着勘探的发现,在南美洲的安迪斯山脉、俄罗斯贝加尔湖西部、意大利、阿根廷、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加拿大、印度、美国等地也有少量产出。
但世界上最好最纯的群青色,只由阿富汗东北部矿区的青金石制成。1271年,马可·波罗曾到此举目:“这里就是青金石矿被发现的山峦,从青金石中能够提炼出天空般蓝色的群青,这里的青金石是世界上最好的。”
图片
阿富汗的青金石矿区,现在被塔利班掌控。联合国的数据显示,2020年塔利班总收入16亿美元,其中最大头的是近5亿美元的矿产收入。仅2014至2015年,从巴达赫尚省矿山出口的青金石总价值大约就有2亿美元。
虽然群青可以工业合成了,但画家对天然群青的高级需求、青金石作为珠宝的需求,在阿富汗优质矿源逐渐枯竭的背景下,仍支撑着青金石不断涨价,且销路不愁,利润颇丰。
从群青的命名,也体现了珍贵。群青,英文Ultramarine,源自拉丁语Ultramarinus,意为“来自遥远的海外”,指的是研磨它的珍贵原料“青金石”从中亚的阿富汗出发,横跨巴克特里亚,途经古希腊、印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的各大城市,由陆路、水路几经周转,抵达意大利威尼斯的漫长艰险旅程。
04
色彩是超级大符号
写这篇蓝色简史,是因为我们在去年(2021)底,做了一次品牌升级,华媒百象创新传播机构发布了新的品牌颜色“百象蓝”(色值R53,G49,B143)。喏,就是下面这样非常高级的蓝。
凑巧的是,我们发现,国际色彩机构PANTONE(彩通)发布2022年度代表色,“长春花蓝”当选。喏,就是下面这种淡不拉几的蓝。
其实,这已经是最近五年,PANTONE第四次围绕着“Blue”来做文章。
2020年度代表色:经典蓝
图片
2018年度代表色:紫外光色
图片
2017年春夏十大流行色之一:青金石蓝
我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蓝”色来启动新的一年,这样的“英雄所见略同”,让我对“蓝色”的溯源产生了兴趣。
梳理下来,我发现,色彩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通过纯自然的青金石蓝,几乎所有的文明和国家,都能理解它象征的天空和海洋、高贵与纯粹。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年代。有一句话是:所有的产业,都值得重做一遍!色彩营销也是如此!
品牌的色彩是身份识别关键所在,是反映氛围与风格最重要的设计元素,是最重要的超级符号。它会产生联想与期待,勾动脑海里的形象与记忆,研究显示正确的色彩可以增加品牌辨识度高达87%。
在了解和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给产品做好定位,选好你的主色,然后给产品本身、产品包装、人员服饰、环境设置、店面装饰一直到购物袋等配以恰当的色彩图案,无形中使产品情感化,再将它传递给消费者,拉近你与消费者的关系,从而提高营销效率。
这即是“色彩营销”,它并不新鲜,但在品牌节奏越来越快,我们需要不断地清醒,谨记常识,因为选对色彩只是开端,保持色彩的一致性则会面临多项挑战。
华媒百象作为国内创新的品牌服务机构,旗下有“新品牌、新传播;新内容、新视觉”四大版块,我们构建从品牌咨询、公关营销到创意落地的最短专业闭环,让你的品牌定位和执行落地从此不脱钩
期待携手互相信任、专业同频的合作伙伴,共同在新经济的浪潮中,持续地创造新消费的波浪!
我是编辑何望海,有关品牌视觉的问题,可加一下水向方老师的微信
如果对我有好奇,也可以加一下我阿海的微信,负责让你开心哦~
参考文献:
一、参考著作
1. 郭浩,李建明,《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中信出版集团,2020;
2. 郭浩,《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中信出版集团,2021;
3. 【英】菲利普·鲍尔,《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译林出版社,2018;
4. 马志飞,《石头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
二、参考期刊文章
1. 美国宝石研究院GIA,《青金石的历史与知识》;
2.《低审美社会》,《新周刊》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