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唯一!东江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

最美家乡河
近日
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名单公布
全国共11条河流入选
广东东江光荣上榜!
让我们走进东江
了解“最美家乡河”的故事
东江,岭南大地的母亲河、家乡河,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自赣入粤,蜿蜒南流,是近4000万人的主要水源。东江以满怀温情润泽深圳香港,福佑两岸人民,承载着乡情、生态、安澜、发展、文化与幸福,讲述着“政治水、生命水、经济水、生态水”的东江故事。
东江是一条乡情之河
沿江而下,东江孕育着客家族群和广府族群。客家地区河源、惠州和广府地区广州、深圳、东莞的发展,就是倚江而居、与水相依的历史。客家“围龙屋”、惠州“东江菜”、东江麒麟舞、东江赛龙舟、惠东渔歌、东莞摸鱼歌等文化习俗,承载着当地居民和外出游子的乡土情怀。
图片
图片
图片
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时代赋予了东江独特的乡情。东江作为香港主要水源,成为众所周知的“政治水”,寄托着香港对祖国母亲的眷恋。1965年3月1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的东深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带着祖国母亲温暖的东江水流进了香港千家万户。目前,东深供水工程每年对港供水达8.2亿立方米,占香港年淡水总量的70%到80%,自建成至今累计对港供水达260多亿立方米。
图片
东深供水工程太园泵站
东江是一条生态之河
东江“健康水生态”实至名归,岭南水生态文明独具特色。中上游水质常年维持Ⅱ类以上,下游水质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水质常年维持在Ⅱ-Ⅲ类。
在东江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清粼粼的江水连接着古村落,原住民与原生态相依相偎,深藏着淳朴的原乡情。
图片
东江源第一瀑
中上游绿水青山,新丰江水库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水库,因四季皆绿,处处是绿而得名“万绿湖”。
图片
新丰江水库
下游湖光水秀,惠州西湖婉约清秀,碧水盈盈,流淌成“半城山色半城湖”。
图片
惠州西湖
东江三角洲水系通达、星罗棋布,平原地带生机勃勃,植被生长旺盛,动物繁多,铺陈为碧峰点翠、小桥流水、阡陌交通的秀美岭南水乡画卷。
图片
东莞银瓶山水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东江流域生根发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流域内河长制湖长制全面推行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双总河长负责制全面落实,赣粤两省签署《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和省水利厅联合印发《广东省东江流域省内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实施方案》,东江流域六市签订《共建美丽东江合作框架协议》,治水从部门分治到部门联治,治水更加注重生态需要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东江是一条安澜之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江流域治水安澜,水利建设成就巨大。构筑了东莞大堤、惠州大堤等防洪屏障,守护干流中下游、西枝江下游的城市和人民安全;建成了新丰江、枫树坝及白盆珠等一大批水库,有效缓解了中下游洪枯流量和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的问题,为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片
新丰江水库
图片
枫树坝水库
图片
白盆珠水库
《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颁布实施以来,全省首个流域性水量水质监控系统在东江流域建成使用,形成了蓄丰补枯、汛蓄枯放的水资源调配模式,确保东江连续枯水年有水可调,流域及对港供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图片
东江流域实行库堤结合、泄蓄兼施、以泄为主、蓄丰补枯、统一调度的治水模式,基本解决了常遇的洪、涝、旱、咸、潮等灾害,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正渐渐成为“防洪保安全”更加有力、综合利用最富成效的安澜之河
东江是一条发展之河
图片
东江河畔之夜
城依水而兴、因水而荣。东江流域广州东部(天河、黄埔、增城区)、河源、惠州、东莞等地依水健康发展,深圳、香港两地通过调引东江水跨越发展,成就了经济繁荣、人民富裕。东江水以占全省18%的水资源量,支撑着32%人口的用水量和44%的GDP,是名副其实的“经济水”
实践证明,东江的“优质水资源”,已成为流域内外受水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东江是一条文化之河
东江流域钟灵毓秀,中原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和谐共生,形成了独具鲜明地域性特征的文化体系。
历史文化厚重。缚娄古国在东江的兴起湮灭,揭开了东江文化起源。南越国引进中原文化,开启了岭南文明千年辉煌。东晋隐士葛洪炼丹罗浮,隋唐高僧智敫[jiǎo]、 怀迪来到惠州教化一方,开启了罗浮道佛文化。宋代陈尧佐、苏轼等一批朝廷命官贬寓惠州,崇儒重教,力促中原文化等传播、交流与融通。
图片
图片
革命文化壮阔。孙中山、周恩来、彭湃曾在东江流域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留下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其中,直接以东江命名的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人民抗日军队,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据地,成为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
图片
东江纵队纪念馆
现代文化迸发。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各地文化竞相迸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精神,孕育了丰富的现代水文化。东深供水工程荣获鲁班奖、大禹奖等多项大奖,白盆湖等入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东江源、华阳湖、万绿湖等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入选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
图片
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东江是一条幸福之河
流域内各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生态治理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呈现出人水和谐、幸福宜居的生态新图景
河源市:客家古邑青山绿水绕城过,移步易景入画来,万绿湖、东江湾公园、亲水步道等景点,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必经之处。
图片
陈剑云摄
惠州市:“半城山水半城湖”,西湖、朝京门、合江楼,罗浮山的冲虚古观、华首寺、葛仙祠,海边的巽寮湾、双月湾、大亚湾,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网红打卡地”。
图片
惠州西湖
东莞市:全力打好河涌整治攻坚战,改善水环境,建设幸福河湖,由点及面示范推进碧道建设,省级试点华阳湖碧道重塑田园风光,建成宜居宜业宜游一流水岸,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去“打卡”。
图片
东莞华阳湖碧道
深圳市:以水环境治理推动城市建设,茅洲河、深圳河、龙岗河、观澜河、坪山河等五大河流全面达标,全市河流水质全面提升。
图片
广州市:作为岭南水乡,开门治水人人参与,治水成效人人共享,形成了水环境治理的“羊城模式”。
图片
东江两岸,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老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图片
(梁耀辉/摄)
新时代的东江,正朝着“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目标,努力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以崭新的面貌支撑着物阜民丰的岭南大地,以进取的姿态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新篇章。
东江之美,最富深情
碧水安澜,福泽民生
分享、点“赞”和“在看”
同饮家乡水,共护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