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开战一月来,“澎湃明查”做了些什么

编者按
当地时间2月24日清晨,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将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同一日,基辅上空传来数次爆炸声,基辅市内随后响起空袭警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通过决议,判定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一场“混合战争”从俄乌蔓延开来。
对世上绝大多数人来说,战争似乎来得有些猝不及防。到底发生了什么?信息在战时成为了刚需。而随着正面战场冲突不断升级,互联网上,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也悄悄拉开了序幕。不同立场和来源的组织、个人纷纷下场,怀抱各自目的为其支持的阵营站台。一时间,社交平台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各类相互矛盾的信息“你方唱罢我登场”,真相被包裹在宣传乃至谎言之中。在战时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战、舆论战呈现出了全新的表现模式。
感叹于国内舆论场上信息变化之迅烈与混乱,“澎湃明查”在加快核查步伐同时,应急推出了全球事实核查平台(www.factpaper.cn),以期让全体读者共同参与,尽早捕捉、厘清网络上与俄乌战争有关的不实消息。近一月来,“澎湃明查”已累计核查了70余条在国内外社交平台广泛流传的消息,其中超90%为虚假、误导信息。我们对这些消息中的经典案例做了如下梳理,希望能帮助读者再次辨明、警惕。
明查
战机掠过谁的天空?
俄乌开战首日,国内外社交平台上流传有一段视频:青灰色天空下,十数架战机列队,或成一字,或成人字,轰鸣着从城市低空划过,现场警报声大作。有网友称,这是俄罗斯空军进攻乌克兰首都基辅;同一日,微博、推特、telegram等平台上出现了多段表现城市发生爆炸场面的视频,其中一段从不同角度拍摄、拼接而成的视频被引作“俄军轰炸乌克兰卢甘斯克发电厂”的“证据”,画面显示,一座城市的高楼附近发生爆炸,火光照亮了整个天空,且引发了连锁反应。
图片
推特上“俄军机飞过基辅上空”视频截图。
然而,经过核验,无论是“战斗机低飞掠过城市上空”,还是“城市高楼附近发生连环爆炸”,表现的均不是此次俄乌冲突中的场景:第一段视频出现在网络上的时间至少可以追溯至2020年5月4日,YouTube用户Lessony称其反映的是2020年胜利日红场阅兵彩排的画面,拍摄地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斯霍德尼亚地铁站附近;另一段视频由名为Fronta Pax的用户于2015年8月14日发布在YouTube上,实际上是对2015年中国天津市滨海新区“8.12”爆炸事故视频的冒用。这些视频的画面尽管真实,但解释画面的语境却被人为篡改了。
图片
YouTube上原视频截图。
此次俄乌冲突中,诸如此类将他地军演、战争、爆炸等事件的视频或图片挪用至乌克兰的案例可谓层出不穷。更有甚者为博眼球,还将一些军事题材的游戏——如《战争雷霆》《武装突袭3》中的画面剪成了片段,以假乱真。在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乌克兰局势的当下,图像语言以其直观、具象的特性能够轻易赢得观众的注意力,不计其数的“现场画面”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而要识破此类虚假信息的方法并不总是困难的,据统计,“明查”近一月核查的70余条与俄乌冲突的消息中,涉及图片或视频者数过半,而其中的绝大多数只要通过基础的图片反搜或视频关键帧反搜便能实现真伪判断。
时势“造英雄”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的二战电影《兵临城下》中,苏军高级将领向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求取建议,面对斯大林格勒城内士气低落、节节败退的状况,丹尼洛夫献策:“我们需要英雄”。于是,“神枪手瓦西里”横空出世,“弹无虚发”的神话传遍整个战场。
俄乌之战爆发第二天,也就是2月25日,乌克兰人也迎来了他们的“英雄”——一段无法查明来源的音视频录像显示,24日,一艘俄罗斯军舰靠近了黑河三角洲附近一座面积仅有0.17平方公里的小岛,有人向岛上的边防士兵喊话劝降,被岛上士兵以“去你的”回应,录像随后中止。随后,“乌克兰蛇岛军人集体阵亡”的消息传遍全球,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追授这些士兵为“乌克兰国民英雄”。有微博网友留言:“这样有骨气的军人应该受到尊敬”。
图片
“壮士死社稷”的故事总是令人感动。然而,在通讯高度发达的21世纪,这样的故事很快迎来了反转:先是有俄罗斯媒体在2月25日声称,在乌克兰蛇岛地区,有82名乌克兰军人放下武器,自愿向俄罗斯武装力量的一支部队投降;后有蛇岛“牺牲”战士的主管部门——乌克兰国家边防局在脸书上发文承认,称蛇岛上所有乌克兰的军人极有可能都还活着。
回过头来看,“蛇岛十三勇士”的故事中本身存在诸多漏洞,故事中的许多关键要素存在缺失,譬如在网上病毒式传播的所谓音视频录像究竟从何而来?这13人是谁?又是谁向泽连斯基报告了此事?
类似的案例还包括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的“基辅幽灵”传说,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甚至亲自下场为“基辅幽灵”背书,称他“6次战胜俄罗斯飞行员”,“让乌克兰人感到骄傲”。但“澎湃明查”发现,被部分网友认定为基辅幽灵的“弗拉基米尔·阿布多诺夫”,其实为推特网友“ABDON”。没有证据表明他就是传说中的乌克兰王牌飞行员。而网传“基辅幽灵击落俄军战斗机”现场视频,其实为《数字战斗模拟》游戏场景。制作该游戏的公司鹰动力发表声明,呼吁网友不要在俄乌混战期间发布类似混淆视听的视频。
图片
网传基辅幽灵“弗拉基米尔·阿布多诺夫”。
这样一个个漏洞百出的故事,最终发酵成全球热点,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最终迎来反转,既是战时时势“造英雄”的需要,也是大众被情绪裹挟、驱使的体现。事实证明,尽管6年过去,当年被《牛津词典》评选为2016年年度词汇的“后真相”一词仍具备现实意义——比起等待真相,人们更倾向于让情绪先行。又或是,情绪的价值被视为高于“真相”本身。
语言成为武器
此次俄乌战争中,利用语言屏障制造的假消息成为新的“亮点”。由于俄语、乌克兰语乃至英语在国内并非通用语言,简体中文网络不时会出现一些对国外社交平台流传较广的消息做篡改、再加工的虚假信息。其中最为经典的案例要属微信群里流传的一则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演讲的视频,时长共1分15秒。字幕显示,普京表示,若北约在黑海挑衅,俄罗斯将“使用核武器回击”。
经核查,这一网传视频片段截取自普京于当地时间2月24日凌晨发表的演讲。结合塔斯社放出的讲话全文可知,网传片段为普京呼吁乌克兰军人放下武器投降,并保证释放投降士兵,视频内容不涉及美国和北约,且字幕翻译同讲话内容毫无关联。
图片
3月20日,又有微博用户在平台发文称波兰铁路工人中断了波乌铁路,来自欧美的援乌武器将无法前往乌克兰。事实上,这种说法也并无实证,波兰基础设施部17日发布消息,称其自开战以来在“始终如一地”为乌克兰提供援助。而微博用户发布消息中的绿色火车图片,事实上曾在3月20日白俄罗斯政治活动参与者维亚奥尔卡的推特账号上出现,当事人称“白俄罗斯铁路工人中断了与乌克兰的铁路连接,使俄军装备无法通过白俄罗斯进入乌克兰”。该消息得到了俄乌双方媒体的交叉印证,而网传消息偷梁换柱,有蓄意误导之嫌。
读者关心什么?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澎湃明查”平台及微信后台上收到了诸多热心读者的提问。例如2月25日起,有多位读者就国内外社交平台上流传的“俄军坦克碾压乌克兰平民小汽车”一事向“明查”进行问询。网络上有多段视频显示,一辆形似坦克的车辆在路上突然转向,从迎面开来的一辆正在行驶的小轿车身上碾压而过。3月初,又有读者就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3月8日发布的一段Instagram视频提问:“泽连斯基还在基辅吗”?而自战争开启以来,关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哪儿”的讨论持续不休。俄方多次声称泽连斯基已离开基辅甚至逃往邻国,泽连斯基方面则接连发布视频试图自证。
图片
泽连斯基在Instagram上发布视频,自证“在基辅”。
与日常国际事件核查的情状不同,对战时事件的核查并不总能有确定的结论。交战双方出于作战需要的考虑,信息并不总是公开透明,也常常陷入相互攀咬的“罗生门”境地。与此同时,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许多事件在当时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加之不同的信息发布者出于各自立场、利益的考虑,舆论场非常混杂。然而,有的消息牵涉公共利益,且为读者所关切。针对这类题材,“澎湃明查”在本次俄乌战争事实核查实践中尝试借用了公开情报搜索(OSINT)的思路,运用多种工具,对基于网络社区、媒体、官方文件、地理信息、专家乃至采访中权威且能够交叉印证的信息进行了梳理,不求得出最终结论,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厘清事件脉络、与读者交流、以期能够离真相更近一步。
对于所谓“坦克碾压小汽车”事件,“澎湃明查”结合谷歌地球影像、现场采访、多段从不同角度拍摄的视频及其展示的周边建筑、植被、道路环境,综合得出了“碾压事件真实存在”的判断。并从画面上基本可以判断,肇事车辆可能并非“坦克”,而是苏制的9K35 箭-10短程防空导弹系统,此装备俄乌均有配备。而就“视频能否证明泽连斯基在基辅”一事,“明查”综合从谷歌地球、Sunsalc和InVid处获取的信息以及元数据,大致确认了网传视频显示的背景地点——位于乌克兰总统府内,且做出推断,如果视频为真,那么其拍摄时间最有可能在当地上午11时至11时48分间,此时基辅当地的太阳所属方位与视频中体现的泽连斯基脸部的光照位置基本相符。
图片
参照泽连斯基的自拍视频和周边建筑形态,推测视频的拍摄地点在红衣小人表示所在处。
尽管一月过去,俄乌之间打打停停,且开展了数次谈判,但万众期盼的和平尚未到来。这也意味着,社交平台上的舆论战、信息战尚不会止歇。除了上述提及的核查热点外,“澎湃明查”注意到,在事实核查领域,以乌克兰总理“换脸”视频为代表的“深假”技术也已开始介入这场战争。此外,对事实核查报道的“反核查”成为了新的值得关注的重点。
面对纷繁芜杂的信息,我们仍旧呼吁,请读者们在看到网上的消息时,不要急于转发,不妨先考察一番消息中是否有清晰、权威的源头,证据是否确凿、是否有不同来源的信息交叉印证。与此同时,我们也再次邀请更多读者加入到事实核查的队伍中来。创建健康的舆论环境,需要你我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