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唯一的女司令胡筠:曾在战场上生孩子,直到2014年才“回家”

红军女司令胡筠:曾在战场上生孩子,牺牲地长着一棵繁盛的梧桐树
在今天的很多资料中,胡筠已经简单到了这样几行字:1898年—1934年,女,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是中共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部长,1933年10月受诬陷被捕入狱,1934年4月在转移途中遇害。但她的传奇经历并不止于此,她写过一句著名的诗:牺牲换人间幸福,奋斗乃吾辈生涯!直到今天还被人们传扬称颂,她在咬紧牙关、强忍疼痛生下一名女婴,但却没有看到女婴因为自己的奋斗走进人间幸福,而她本人直到2014年才“回家”。
图片
01.出身富绅家庭,能文能武
胡筠富绅家庭,父母相对其他家庭对她的管束要宽松很多,而作为女孩子,她有着男孩的性格。这样,就有了她一边读四书五经一边练武防身的童年,家人不但为她请了私塾先生,还为她请了武术教练。因此,在十多岁时,她就远近闻名,不但是才女,还会武术,有几分侠气,能文能武。
从古至今,女孩子身上都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即要是个人条件太好、太优秀,找到与自己般配的对象就多少有一些问题。胡筠也没能成为例外,父母没有将她指腹为婚,也没有为她定下娃娃亲,19岁她还没有让自己和家人称心如意的那个人,而这在当时社会已经很少见到了。
家人看着胡筠心里着急,开始张罗着为她找对象,经过多方打听考察,父母决定将她嫁给当地一位大地主的儿子,名叫李积琦。胡筠没反对,但当时的情况是,李积琦还在外地求学,她嫁过去,丈夫不在身边,一个人在婆家的深宅大院里待不住。她便向丈夫和公婆提出,让自己也去上学。婆家虽然是地主,但很开明,尤其是丈夫李积琦对她的想法很支持。就这样,她于1924年秋考入平江启明女子师范。
平江启明女子师范1907年由当地人凌容众、李樵松创办,1917年改名为平江县私立启明女子师范学校。李宗白是我党早期革命者、党员,也是平江人,1902年出生于虹桥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在平江县立中学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到家乡任教,并在启明女子师范学校开展地下活动。
图片
胡筠在五四运动期间,阅读了不少进步书报,甚至以秋瑾为榜样,想要实现人生理由,但一直苦于没有引路人。入校后,胡筠与李宗白很快有了接触,在李宗白的指引下,胡筠投入了火热的革命事业,穷家的小子、富家的小姐在革命的道路上就此成为战友。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平江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禁运英国煤油战争,展现出平江民众打倒帝国主义的决心和斗志,成为平江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初,鄂军李柱中对革命群众进行了残暴的镇压,但革命群众并没有被因此吓倒,经历数月的艰苦斗争,最终迫使鄂军和县公署慑于民众威力,释放了被捕的工人、学生,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就是著名的“平江煤油案”,李宗白参与领导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他始终站在第一线,挺身而出。胡筠也和广大工人、学生一起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因为表现积极,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底,武汉黄埔分校成立,她在组织派遣下考入军校,成为黄埔第一批女学员,也成为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代受过军校教育的女军官。
1927年5月17日,武汉国民政府所辖独立十四师师长夏斗寅乘武汉主力部队开赴河南北伐之际,率部叛变,由宜昌东下切断长沙、武昌间的铁路,并联合刘佐龙、杨森等部进攻武汉。19日,卫戍武汉的革命军、工人纠察队在共产党人叶挺指挥下击退叛军。
胡筠参加平定夏斗寅叛乱,时任叶挺独立团政治处宣传员,在革命的熔炉里,经受血与火的考验。同时,经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历练,革命精神经受进一步洗礼,让她很快成长起来,由一位能文能武的女孩子变成一位文武兼备的革命军人、共产党员。
图片
02.孩子被丈夫偷走,一心一意投入革命
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武汉黄埔分校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自行裁撤。胡筠回到家乡发展革命力量。军校停办,胡筠在恽代英的安排下,回到平江虹桥组织农民打游击。在军校里,胡筠因为有武术训练的基础,表现优异,特别是在射击方面,能够百发百中,被称为“神枪手”,还与游曦、赵一曼、胡兰畦并称“黄埔四女杰”的美誉。
回到家乡发动群众,胡筠也很有一套,很快组织起了一支50多人的队伍,出任队长,并个人出资买了40多条枪、百发子弹,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工作。这时,她已与丈夫李积琦有了一个男孩,但为了革命,她将第一个斗争的对象选定为大地主的公公,将婆家的土地、山林都分给了贫苦的百姓,当众烧毁了婆家的田契、地契,又打开粮仓,使贫苦百姓分到了粮食。这引起了婆家人尤其是丈夫李积琦的强烈不满,甚至想要设法除掉她,夺回自家的田地、山林。
起初,儿子被胡筠带在身边,但很快就被丈夫派来的人偷走了。没了儿子,作为母亲,胡筠很伤心,这也使她下定决心与婆家决裂。1928年,经组织批准,胡筠与李积琦离婚,没有了家庭的羁绊,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
在胡筠的带领下,周围很多老百姓都参加了游击队,队伍迅速壮大,胡筠本人也成为了省保安司令部悬赏几十万大洋围剿和捉拿的“女共匪”。面对严峻的形势,胡筠一不做二不休,依靠自己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与优势,以幕阜山区为依托,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开辟了从浏阳到平江的游击根据地,让前来围剿的保安团、清乡队时常有来无回。
同时,因为是女性,精于射击,又善于用兵,能使敌人闻风丧胆,关于胡筠的传说也多了起来。一些老百姓有时走几十里山路,为的就是能够看看她长得什么模样,而没有见过她的人,则说她不但长相漂亮,而且武功绝世,还有一匹神奇的坐骑,能在腾云驾雾中翻山越岭。
就这样,胡筠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由她创建的游击队也不断壮大,成为平(江)湘(阴)岳(阳)游击纵队,后经上级批准,改称平江工农革命军,胡筠任司令员。恽代英向她祝贺时,称赞她说:“你可是红军队伍中唯一的女司令,敌人闻之丧胆,我们却为之欢呼雀跃。”
“二月扑城”是平江历史上一起重要事件。即:1928年初,湖南平江县委利用湘桂军阀混战之机扩大了革命武装。当年2月,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平湘岳游击总队司令部,并组织了几万人的队伍,向平江城发起进攻,进行扑城。扑城队伍分分东路、南路和北路三个部分,胡筠即是北路攻城扑城队伍的指挥者。队伍进入城中,他们与敌人展开巷战,在夺取了敌人部分枪支弹药后主动撤离平江城。
图片
扑城队伍撤开县城后,敌人增派军队开始疯狂反扑,平江党的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胡筠没有屈服,四处奔走,寻找失散同志,并与李宗白、张警吾等恢复了中共平江县委,成为县委主要负责人之一。
1928年7月22日,彭老总和滕代远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起义后的第二天,胡筠率县委机关及游击队伍和四乡农民,扛枪背刀、挑菜抬猪来到平江城与起义部队红五军会师,并慰劳将士。当时,胡筠骑在一匹高大的白马上,留着短发,腰里掖着双枪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引来了不少群众的围观、赞叹和欢呼。
很快,湖南军阀纠集六个团的兵力进行围攻起义部队,为了不做无谓牺牲,8月1日,红五军撤出平江县城,转战于平江、浏阳和江西的万载、修水、铜鼓,湖北的通山一带,进行游击战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曾任红八军军长的何长工后来曾这样评价胡筠领导的部队:“胡筠的部队在平江是打得最好的,她的游击战术运动非常高超,当时平江一带的敌人一听说是胡筠的队伍就害怕,都不敢交火。”战争就这样让胡筠这位曾经的富家小姐在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成熟,成了平江群众心中万人敬仰的女英雄。
图片
02.在枪声里收获爱情,在战场上生下女婴
掩护红五军撤出后,胡筠率领游击队深入敌后,在崇山峻岭中与敌周旋时收获了新的爱情。这时候,胡筠总发现有一双眼睛在默默地注视着自己,一旦她遇到凶险就能随时扑过来保护她,她感到了期间的温暖,也让她每次收抢之后,在枪管弥漫的硝烟里收获了一丝欣慰和力量。渐渐地,她的心被一点点地化开,就像春天的湖泊随风荡漾出幸福的涟漪。
张警吾,又名若清,1901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6岁入私塾读书,后来转入平江第二高等小学学习,但因家境贫寒,高小未及毕业即从商学徒3年。1915年,考入县立师范学校,以自己当店员时的收入作为学费,读完了师范学校。毕业以后,回到家乡献钟小学教书。1925年,经平江早期工农运动领导人罗纳川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8年,扑城战斗结束后,张警吾出任中共平江县委宣传部长。
在胡筠身后默默注视着胡筠的人就是张警吾,革命情深,信仰相同,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在敌后的根据地举行了简单朴素的婚礼仪式,从此,生命里有了一份共同关爱的照应。
图片
1929年7月27日晚,国民党平江县保安团纠集4000多人,围剿胡筠所在的游击队驻地桃花洞。此时,胡筠身怀六甲,同志们再三劝阻,但她还是率领部队亲临一线指挥战斗。她将部队分成三个部分,从三个方向主动出击,连续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就在这个过程中,她开始感到腹部隐隐作痛,在心里问自己是不是孩子要出生了,但战斗却没有留给她深入猜想的时间。伴随着激烈的枪声,她感到疼痛越来越明显,却一直不愿离开火线。
28日凌晨,胡筠再次组织部队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后,感到腹部剧烈疼痛,明显是孩子要出生了。她借故离开,来到一僻静处,紧咬牙关,让昏暗的战场有了一个女婴微弱的哭泣之声。接着,她强忍剧痛,掏出匕首,割断脐带,脱下自己的衣服,为婴儿做了简单的包裹处理。随后,这位坚强的母亲分明想要认认真真地看上自己的孩子几眼,为世间留下一份美丽的微笑,但敌人的枪声再次响起,她只能将孩子托付给了一位逃难出过此处的老妇,拖着虚弱的身子再次投入了战斗。
夜色让同志们没有发现胡筠的变化,夜色也让胡筠没有看清老妇长相。敌人的进攻让他们只能奋力还击。天亮了,敌人退去,胡筠却找不到老妇、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同志们这才知道胡筠在战斗的间隙生下了一个女婴。太阳升起,红彤彤的一片,染红了大地,也染红了胡筠寻找孩子的眼泪。
图片
04.在枪口下含泪微笑,为后世留下诗句
胡筠后来的革命经历是这样的:1930年9月,她担任新成立的赣北独立团团长。1931年初,赣北独立团与修水、铜鼓等县的游击队组成红八师,编入红十六军。不久,她任红八师师长,成为红军时期鲜有的女师长。
通过今天的史料来看,胡筠不仅英勇善战,还善于做政治宣传。她在团长、师长的岗位上,将当地流传和自己写的一些诗句,编成歌谣在红军中传唱。这些歌谣既有对新生活的美好渴望,也有对家乡的无限爱恋,在让红军战士热血沸腾的同时,也使国民党保安团士兵坐卧不安。为此,保安团的长官从不让他们的士兵听胡筠的歌谣,怕他们听了会“变心”,向红军投诚。
1934年初,湖南军阀何健纠集了重兵,企图彻底剿灭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根据地因此被笼罩在一片阴森恐怖氛围之中。但就在这个时候,胡筠却因为受到诬陷被关入了牢房。随后湘鄂赣省委驻地仙源镇被包围,胡筠被要求由仙源镇向铜鼓方向转移。经过一条隐蔽的小路,来到一个叫冷水井的地方,押送她的人忽然向她举起了枪。
图片
面对黑漆漆的枪口,胡筠含泪微笑。举枪的人问:“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胡筠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诗:“牺牲换人间幸福,奋斗乃吾辈生涯。”随后,枪响了,胡筠倒下了。据说,胡筠倒下的地方,有一棵梧桐树在以后的岁月里总是枝繁叶茂地守望着脚下的土地,并在四季不同的风里,发出不一样的歌声,时而像胡筠编成的那些在红军中传唱的歌谣,时而又像一个战地出生的婴儿发出的、微弱的、让人伤感的泣哭。
三个月之后,胡筠的丈夫张警吾也遭到杀害,他们出生在战场的女儿,也随着父母的牺牲没有了下文。然而,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总会站在美好的一边,1945年,胡筠的冤情得以平反,被追封为革命烈士。2014年清明节,平江新烈士陵园举行了胡筠烈士的遗物安葬仪式,胡筠这位出身豪门的女英雄以落叶归根的姿态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如果算一算时间,这时的胡筠已经116岁,而她当年“丢”在战场上的女儿,此时也应该有85岁了。时间在这里不但是人们对英雄的崇敬与怀念,也让应该伟大的总会伟大起来、应该高尚的终会高尚起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