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感染人数居高不下,眼圈黑黑的张文宏医生这样回应

上海正在经受双重压力测试,第一重是扩散的疫情,第二重是网友对上海精准防疫措施的质疑。
在陶医生看来,上海是在为中国探索一条更适合当前疫情特点的防疫道路。当前疫情的特点总结如下:
1 两年前,我们对病毒一无所知,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威胁,采取封城等一切决绝措施阻断疫情,完全可以接受;
2 两年后的今天,经过全球高密度的研究,我们对COVID-19病毒的认识,可能超过了很多已知的传染病;
3 经过不断的变异,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其传染性大大增强,但疾病严重程度也减轻了很多;
4 接种疫苗虽然未能阻止病毒传播,但对于重症和死亡确实良好的效果,无论何种技术路线的疫苗;
5 上海前6个月以及中国今年以来的疫情数据显示,感染者绝大多数为无症状和轻症,重症比例极低(上海仅为0.1%,且无死亡),吉林的两例死亡病例均死于原有的基础疾病,COVID-19病情仅为轻症;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深入了解病毒,而且通过普种疫苗,疾病负担也已经大大下降,如果我们能够接受普种疫苗后的病死率,且重症病例数量不击穿医疗救治资源的底线,那么我们确实可以考虑降低防控措施的级别。
降低防控措施的级别,主要是因为封小区、封城策略的直接成本很高,间接成本也在不经意中体现出来——上海一名护士突发哮喘,但自己所在医院急诊因疫情关闭,前往其他医院救治为时已晚,不幸去世。
封闭小区和各种服务机构的防疫措施,很可能会导致意外事件以及耽误治疗等,这种损失是隐性的,但大量存在。在选择防疫措施时,需要同时评估收益与各种成本,特别是这种隐性成本。
我们必须理性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接种疫苗后,COVID-19的疾病负担并不高于流感,我们还需要将其当作一个甲类传染病管理么?
陶医生坚决支持上海的各项防疫措施,上海绝不是不会封城,上海只是不甘心封城,上海就是想趟出一条对民生和经济影响最小,但有最大程度保证市民健康的抗疫之路。能否成功,并无十足把握,但如果不尝试,恐怕中国没有哪个城市再有这样尝试的勇气,这对中国真的有利么?
昨晚,陶医生所在的小区核酸志愿者群收到通知:今天全员抗原检测,但不封闭小区。上周六,陶医生用半天时间做小区核酸检测志愿者,所幸小区无人中招。今天,陶医生还会做一名志愿者,把上海的防疫措施贯彻到底,祝我们小区每个邻居都好运。
图片
3月20日,陶医生是小区的核酸志愿者
以下是昨天张文宏医生在上海市第133场疫情新闻发布会上的答记者问。
张医生讲重点:上海坚持走的防控策略,使指数级传播的上升被打断,我们不封城,我们滚动筛查,市卫健委领导在没日没夜地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张文宏医生的黑眼圈非常明显,一切尽在不言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