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多项指标满意度垫底,柯文哲不服气:我挺耐打的

[新闻页-台海网]
台媒“联合报系”最新的“六都”民调显示,台北市多项指标满意度敬陪末座,作为台湾地区地位最重要的城市,台北市不论幸福感或光荣感皆在“六都”吊车尾,特别是台北市长柯文哲的满意度垫底,不满意度最高。这对于2022年要交棒或2024徐图“大位”的柯文哲来说,是重大警讯。不过柯文哲本人似乎对此不以为然,他表示自己重视的是客观数据,台北市民的要求比较高。另外他也觉得自己太有个性,“我觉得很大成分是我个人问题”,另外新闻频道每天都在骂他,换做是谁民调也不会高。
图片
“联合报系”民意调查中心民调显示,台北市最大的优势是医疗资源及艺文活动多,市民认为劣势是房价过高、交通不佳。进一步从市民观点看台北市市政项目的优劣,在提示选项且可复选情形下,市民认为台北市最大的优势是医疗资源(三成四),其次是艺文活动多(二成四),认为台北市市容及环境品质佳(二成三)、治安好(二成一)及教育与托育资源多(二成)。
至于台北市应该立即改善的劣势项目则以抱怨房价过高的比率最高(六成一),其次是交通问题(三成)、薪资水平过低、就业机会不足(二成九)。
了解市民不满意交通、防疫及市容维护的原因,在可复选的情形下,不满意市政府改善交通表现的市民中,以抱怨车多拥塞常塞车的比率最多(五成八),其次为道路规划不够完善(一成五)、停车位不足和停车收费问题(一成五)等。不满意市政府维护市容和环境品质的市民中,以抱怨市容老旧不美观(三成三)和市容脏乱(二成九)为主。
柯文哲出身台大医师,但仅七成四市民满意防疫表现、二成二不满意,在“六都”表现中仅优于桃园市;至于不满意防疫表现的原因,则以台北市与民进党当局不同调(二成五),与疫苗接种预约不便或不公平(一成八)为主要理由。
柯文哲自认,八年任期结束,一定有成绩可以交得出来。不过,台湾“联合新闻网”却认为,台北市民没有足够的幸福感与光荣感,有三成的台北人想移居外县市,“天龙人”的骄傲已不复存在。
对此民调结果,柯文哲却认为,他被打这么多年还有这样的民调很了不起,“我发现我挺耐打的”,他被打这么久,但讲到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大家最怕的还是他,现在蓝绿一起打他,他把挨打当练身体,他认为自己的民调很有趣,虽然最低,但拿去做“潜在敌人”,又可以看到大家最怕的是谁。
柯也说,台北市在客观的数据都第一名,领先幅度还在变大,但问到满意度都最后一名,应该是有些主观的感觉改变市民的满意度;他列举台北市的优点,公共运输很方便、骑楼很平整,大家对台北市交通不满意,但台北市交通事故死亡率是其他“六都”的四分之一,还有绿色人行通道,应该是台北市民要求比较高,他重视的是客观数据,那才是实际的结果。
他表示,台湾政治上最大的问题是两千年后再也没有长期计划,现在政治唯一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就是现在、下次的选票;因此,台湾需要长时间解决的问题都难解决,他最有争议的是重阳敬老金,没有人盖长照机构,但每个人都发敬老金,因为发下去马上有选票,这是政治上的无奈。
而针对台北市政府的施政表现,作为柯文哲对手阵营之一的国民党“立委”蒋万安指出,台北市民的标准高,对于市政府的要求也高。从“联合报”民调可看见其他“五都”急起直追,对比之下,台北市出现风华渐老的疲态。
蒋万安说,高标准、高要求的台北市民,需要一个对市政更有前瞻的市政府及市长。台北市政府公务员的专业程度领先全台,但市政府局处首长更动频繁,柯人事任命未尊重文官体制、市政府施政不尊重职务专业,导致即便有庞大的市政府资源和坚强文官团队,也无法发挥效果。
至于台北市目前最迫切的问题,蒋万安表示,台北市的市容老旧,屋龄30年以上建物占全市住宅总数九十万户之百分之七十一,台北市开发接近饱和,又缺乏好的政策引导,都更的速度几乎可说决定城市发展的速度。对于交通问题,蒋万安表示,过去六年台北市没有新的轨道建设完工,多数交通瓶颈难以突破,2014年台北市政府虽然提出内湖交通改善计划,至今成效不彰。
“联合新闻网”文章认为,八年前,柯文哲以素人之姿进入台北市政府,当年一句“改变成真”曾感动许多年轻人;但如今民调一落千丈,蒋万安嘲讽台北市一“城”不变。许多人比较记得柯文哲耍嘴皮说的“垃圾不分蓝绿”、大巨蛋一再卡关,但不太清楚台北市究竟改变了什么?(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