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C:抑制Mn2+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对电解液的催化分解

‍‍
图片
图片
研究背景
与富钴正极相比,富锰正极的成本更低,且安全性更高。然而,其循环稳定性较差,尤其是在高电压和高温条件下,正极材料中的Mn4+会发生歧化反应,并以Mn2+的形式溶解到电解液中。通过电场的驱动,这些溶解的过渡金属离子会迁移并沉积在石墨负极表面,破坏其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除此,电解液中残留的Mn2+还会催化PF6-的分解,生成PF5,进一步导致电解液的热分解。因此,抑制Mn2+离子对电解液的催化作用,将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起到重大作用。冠醚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它可以以很强的结合力与不同大小的阳离子形成络合物,已被用于抑制溶解的过渡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
成果简介
在本工作中,研究者引入一种与Mn2+离子具有相匹配腔尺寸的1-氮杂-12-冠4-醚(A12C4)作为电解液添加剂,以抑制Mn2+离子的催化活性。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A12C4与电解液中的Mn2+离子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不会影响Li+离子的溶剂化结构。A12C4添加剂与Mn2+离子之间的强结合作用可有效降低Mn2+的电荷密度,抑制其对PF6-阴离子的破坏,从而大大提高了含Mn2+电解液的稳定性。除此之外,A12C4也可抑制Mn2+降解所对石墨表面SEI产生的破坏。综上,A12C4的引入对整体电解液稳定性和电解液/电极界面稳定性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内容表述
1、A12C4添加剂对Mn2+离子的捕获
如图1A所示,当将锂箔放入空白电解液中并无显著变化,而放置在含有Mn2+的电解液后,锂箔表面立即形成了黑色涂层。其中,Mn2+的预添加量和Mn的沉积量比值为26.4:21.7(图1B)。而随着A12C4添加剂含量的增加,Mn2+在锂表面的沉积不断减少,表明A12C4可以有效捕获电解液中的Mn2+,并防止其沉积。当A12C4与电解液中Mn2+的摩尔比达到2:1时(样品6),所浸泡的锂几乎没有变色消失,且其表面几乎无可检测到的Mn沉积。不过,A12C4的添加会产生白色沉淀物。通过对上层电解液的分析(图1C),发现其中Mn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图1B一致,即随着A12C4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反之,白色沉淀物中的Mn含量相应地呈现上升趋势,几乎等同于Mn2+的初始加入量(25.9 毫克:26.4 毫克),这表明Mn2+离子与A12C4形成的络合物是不溶的。
图片
图1.(A)锂金属板浸泡在相应电解液中的照片;(B)沉积在锂金属板上的Mn含量;(C)白色沉淀物和电解液中的Mn含量对比。
从图2A可看出,Mn2+与EC和A12C4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明显高于与Li+的, 表明Mn2+更容易与电解液中的A12C4形成络合物。而且A12C4-Mn2+和EC-Mn2+之间的能量差(83.6 kJ/mol)很大。这主要是由于A12C4-Mn2+络合物为超稳定的四面体配位结构,也说明了A12C4的腔尺寸和Mn2+离子半径类似。如在图2B所示,可以从MD模拟中找到四面体配位的A12C4-Mn2+。此外,二价Mn2+离子所产生的更强的库仑作用会同时将EC和PF6-结合到其溶剂化鞘中。在A12C4的存在下,溶剂化鞘中PF6-的P-F键长会变短(图2C)。这表明A12C4对Mn2+的螯合会抑制Mn2+对PF6-的极化效应,从而减少对PF6-的催化分解。通过ESI-MS分析,未发现电解液中A12C4-Li+的生成,这也在MD模拟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图片
图2.(A)DFT计算得到的Mn2+和Li+与EC和A12C4分子的结合能和优化结构,以及Mn2+的NPA电荷分布;(B)从MD模拟中获得的A12C4分子与Mn2+(左)和Li+(右)相互作用的代表性结构;(C)DFT计算得到的相应团簇的优化结构图;(D)含A12C4添加剂的电解液的ESI-MS表征。
2. A12C4添加剂对电解液热稳定性的提升
在55℃下存放8天后,含有Mn2+的电解液存在严重的变色(图3B)。而在添加A12C4后,电解液几乎不变色,说明Mn2+的催化活性被抑制(图3C)。通过ESI-MS测试分析电解液存在的溶剂化团簇,发现A12C4的加入明显抑制了电解液的热分解,其电解液在储存后几乎没有残留的Mn2+信号。同时,储存前后电解液中的团簇未发生明显改变,证实了Mn2+被A12C4螯合后失去了催化热分解的活性。通过对样品6中白色沉积物的ESI-MS研究,探测到其中A12C4-Mn2+配合物的存在。此外,A12C4-Mn2+-PF6-信号的存在也表明A12C4抑制了Mn2+对PF6-的破坏作用。而在不含A12C4的电解液中,Mn2+催化PF6-分解形成了Mn-F结构。而图3D所示的DSC扫描结果表明A12C4的添加显著增大了电解液的热分解温度。
图片
图3. 相应电解液在(A)存放前和(B)在55℃下存放8天后的照片;(C)相应电解液在热存储前后的ESI-MS表征;(D)电解质的DSC曲线。
3. A12C4添加剂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
图4A所示的为NMC523/石墨软包电池的循环情况,结果表明,受Mn2+污染的电解液会造成电池容量的快速衰减,而添加A12C4后该衰减得到有效抑制,电池450圈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88%,甚至比空白电解液所得到的保持率高了一个百分点。此外,Mn2+的存在会造成电池大量产气,使石墨发生明显的体积膨胀(图4A中的嵌入图)。而所产生的强酸性分解产物会破坏电极的相间结构,导致电池的极化增加和循环寿命的缩减(图4B)。
图片
图4.(A)NMC523/石墨软包电池在相应电解液中的循环稳定性测试,以及循环后软包电池的体积变化;(B)NMC523/石墨电池在不同电解液中的充电/放电曲线。
通过后续SEM和TEM对循环后石墨的表征,可以观察到含Mn2+的电解液在石墨上形成较厚且不均匀分解产物。神奇的是,添加A12C4后所生成的SEI实现了致密且薄的分布(图5A-H)。而Mn2+对于NMC523正极的形态未产生明显的影响,说明Mn2+和A12C4对电解液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A12C4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Mn2+在电解液的热催化分解和石墨演变的抑制(图5I-P)。
图片
图5. 使用不同电解液对(A-H)石墨负极和(I-P)NMC523正极界面的影响。
研究者们进一步通过LSV和计时电流法来探测石墨负极的界面稳定性。图6A显示Mn2+的存在会导致电池在1.0 V左右产生明显的还原电流,主要可归因于Mn2+对电解液的催化还原分解。此外,此外,对石墨/Li电池在0.05 V下进行计时电流响应测试,发现添加A12C4后电池所响应的还原电流明显减小,再次证实了A12C4添加剂对Mn2+催化作用的抑制能力(图6B)。虽然A12C4-Mn2+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很低,但还是有必要研究它在电解液中的还原稳定性。通过对其溶剂化团簇的电子亲和能计算(图6C),可以看出A12C4的还原稳定性高于EC,因此电解液中残留的A12C4将不参与还原反应。然而,Mn2+为中心的团簇的还原活性确显著高于Li+的团簇,表明在充电过程中含Mn2+的配合物会优先参与还原反应。从EC-Mn2+-PF6-和A12C4-Mn2+-PF6-的得电子后相应的优化结构可以发现(图6D),其中电子主要分布在PF6-上,而不是Mn2+上,导致氟化锰的生成。而由于A12C4添加剂对Mn2+的强电荷吸收,使得 Mn2+的电荷分布(1.64)明显低于EC(1.94)(图2A)。这会明显降低Mn2+对电解液的还原催化作用,从而阻碍其对电解液本体和石墨界面的破坏作用。
图片
图6.(A)以 1 mV/s的扫描速率对Pt电极进行线性扫描伏安;(B)石墨/锂电池在0.05 V下的的计时电流响应;(C)通过DFT计算获得的与Li+和Mn2+团簇的电子亲和能;(D)EC-Mn2+-PF6-和A12C4-Mn2+-PF6-在一次电子还原后优化结构。
原创声明 本文为【新威智能】特邀撰稿的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于【新威】公众号申请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