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观察|万亿童装市场,服装领域“最后的蛋糕”?

图片
童装,是服装领域“最后的蛋糕”吗?
资本不会骗人,随着PatPat即将IPO的消息曝出,人们的视野再次聚焦在童装领域。作为主营童装的DTC跨境电商平台,PatPat此前已获得软银集团、红杉资本、IDG资本等资方进行投资和站台,目前市场估值高达30亿美元,消息称PatPat正筹备年内于美股或港股上市。
实际上,2021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初创的童装品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如童装品牌星巷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童装品牌幼岚获得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等。
国内主要大众服装品牌也没有落跑,扩大了对童装的布局。去年,FILA KIDS主办全国青少年高山滑雪公开赛,361°儿童携手世中运开启青少年运动推广计划;今年3月,李宁体育新成立童装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延续“多品类”策略的同时,增加了童装产品的砝码。可见,李宁发力童装已不止于仅靠一条子品牌业务线。
图片
实际上,当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些资本动向时,对应的市场往往已经开始变得拥挤。鉴于儿童服装更新非常频繁,在质量安全有保证的前提下,平价童装会更受市场欢迎。因此,性价比成为PatPat等平台的重要产品策略,也是绝大多数童装品牌选择的定价路线,导致一百、两百的价位聚集了太多品牌,而且同质化严重。
图片
这种背景下,中低端童装趋于饱和,高端童装品牌或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消费至上的90后和Z世代成为新任家长,以及城市中产消费升级等,都为高端童装带来了乐观的前景。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中国高端童装的市场规模增长较快,在2018年同比增长32.28%,2019年同比增长24.4%,增速高于童装市场整体水平,占总体比例也处于攀升状态。
图片
童装吸引关注的背后,是万亿母婴市场在生育政策刺激下的快速增长,以及亲子消费方式迭代下的细分市场需求。
2016年二胎正式开放,最大的宝宝如今已经6岁,亲子母婴消费逐步进入红利期,虽然年轻父母的生孩意愿在下降,但似乎并没有妨碍母婴市场的规模膨胀,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母婴市场的规模已增长至3.25万亿元。
市场上,童装对应的儿童年龄是0-14岁,家长主要为千禧一代和95后Z世代。新一代父母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宠儿,深受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观念开放,注重个人价值和生活态度,这也体现在他们的育儿方式和消费理念上,更加崇尚品质养娃和科学育儿。
亲子关系是这些年轻父母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消费呈现明显的高端化特征,包括童装在内。
图片
据尼尔森IQ发布的《2021母婴行业洞察报告》显示,母婴家庭平均月收入约1.8万元,超过4成每月平均超过2万元,30岁以下为母婴人群的主力军,占比76%,并且绝大多数是本科以上学历。
高收入和高学历使得他们的亲子消费对专业化、品质化的产品需求更强烈,足以带动一系列高端产品的市场。比如进口奶粉、高级洗护用品、专业辅食等,旅游也更倾向于入住4、5星级酒店、定制亲子游等,让儿童有更好的体验。
同样,高端童装有着生俱来的吸引力,年轻父母们本身就是奢侈品服饰消费的主力军,他们非常愿意为那些更时尚、更具个性的童装品牌买单,抛弃杂牌。
而且,乐于表达自我的90后、95后出没于各个社交平台,自从有娃之后,朋友圈便从吃吃喝喝变成了日常晒娃,孩子的可爱和时尚是家长自豪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同时也体现着他们的审美和时尚态度,在童装的选择上定然不会拖泥带水。
显然一些童装品牌正着手应对高端、专业方面的需求。如Balabala每年都会举行时装秀,近年更是频频与梵高、敦煌、Jason Wu等知名IP进行跨界联名;FILA KIDS正深化儿童专业运动方法的发展,2021年举办了全国性的网球赛和滑雪赛;太平鸟旗下的Mini Peace推出了与意大利设计师合作的限量高定系列等。
此外,一、二线城市中崛起的中产阶级是高端童装的重要目标受众,其中既有上述新一代年轻父母,也有更加富裕的养育二胎的中年人。麦肯锡报告指出中产群体将在2025年达到5亿人,彻底成为中国的消费引擎。
子女是中产家庭消费的重中之重,2019年52%的家庭表示子女教育是最主要的支出,这还没有算上娃的生活开销。之前微博有一则热搜,幼儿园小孩裙子被扯坏索赔,原价高达3799元,中产家庭为娃出手阔气可见一斑。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需求看似旺盛,但中国的高端童装品牌处于半缺位状态,这正是市场机遇所在。
最顶级的童装品牌,是来自欧美的奢侈品大牌,如法国的高定童装Bonpoint、Catimini,以及Dior、Armani、Burberry等时装屋的童装线,动辄超千元。
图片
定位在中端上下的童装品牌则不胜枚举,如Nike、安踏、优衣库、Zara等品牌的童装线,以及Balabala、安奈儿、小猪班纳等专注童装的品牌,定价约相当于奢侈品童装的十分之一。
而低端童装以国产杂牌为主,霸占低线市场。市面上唯独缺少独当一面的高端童装,介于中端和奢侈之间,既兼顾品质与设计,又不缺乏品牌文化和独特性。
未来,很有可能是既有品牌的成功转型,进而弥补高端空缺。
除此之外,如今生育率和结婚率双下滑的背景下,那些生娃的家庭往往是更重视子女同时也更具经济实力的中产家庭,高端童装可能因此成为受影响较小的一个细分产品线。
图片
当着眼于童装行业的利益时,切莫忘记探索高端童装本身的特殊性和大有可为之处,高端童装还涉及到了儿童教育成长与整个家庭的生活价值观,高端不能和高价划等号,市场上尤其是欧美市场有一些趋势值得关注。
设计风格固然重要,但对于高端童装来说,实用性和安全性永远凌驾于风格之上,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是如此。如今流行于时尚行业的可持续,或可以成为高端童装重要的灵感来源,采用自然环保材料设计童装,不仅能够确保儿童的安全健康,而且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对地球的关爱伴随儿童成长。
每年被送往垃圾站的海量童装正对环境造成一定威胁,类似于快时尚,童装的更新速度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某些品牌正试图让童装更加耐用以减少浪费,如品牌BeyaMade研发出了多纽扣和高弹性的童装,可以随着儿童体型的变化而变化,足够耐用并不分季节,可减少3倍的服装消耗。
另一方面,通过GOTS、OEKO-TEX等有机标准的认证,被认为是可持续童装必不可少的特征。这些认证标准可以保证童装的原材料不含任何有害的化学物质,乃至纺织所需的棉花都是在不使用转基因种子、有害农药或化学品的情况下种植。
品牌Ed-a-Mamma则不仅采用了天然可降解面料,每件童装还会赠送种子球,鼓励回归自然,同时也在门店内推出环保相关的儿童读物等,培养儿童的可持续观念。这种环保和教育理念,或将成为高端童装品牌的一种吸引力和价值观所在。
高端童装另一个预计受欢迎的方向是订阅制,订阅制更多意味着服务,并节省家长的宝贵时间。品牌将根据不同儿童的个性和喜好、成长情况等,以及具体需求和家庭预算,周期性地向家庭推荐或邮寄衣服,最后把选择权交给他们,类似开盲盒的过程,尤其是让孩子们在选择衣服时可以有更纯粹的乐趣和体验。
图片
如Rockets of Awesome是一家2016年成立的童装订阅品牌。家庭会预先接受一分钟的测验,以获取适合孩子的个性化风格,造型师将设计和匹配相应的童装。家庭收到童装盲盒后,可以试穿和寄回不需要的衣服,并支付留下的童装。
而童装订阅已经有了商业化获得成功的案例,DTC童装订阅品牌Kidpik于2021年11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目前总市值约3709万美元,仅2021年上半年,Kidpik就销售了超110万份童装订阅盒。
个性化服务和推荐是订阅制的核心,可以精准而便捷地提供产品,为家长解决了选购童装店烦恼,每一个童装盒都是为儿童独特专属定制,其所象征的高端化、私人化的服务正是如今童装市场所稀缺的部分。
实际上,一旦涉及到亲子市场,家庭体验和情感连结是最不能忽略的部分,母婴品牌、儿童玩具等都非常注重线下的活动和体验,童装也不例外。主打高端的线下社区文化,或是高端童装另一优解。
虽然不属于童装,但瑜伽服品牌lululemon立足于社群文化的经验值得借鉴。lululemon将其每一家线下门店打造成了瑜伽社区的中心,寻找瑜伽和生活方式达人担任社区意见领袖,时常举办线下沙龙、课程等,将消费者、服装与社交活动、瑜伽运动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类比童装,亲子社区将成为类似的纽带,连接品牌与消费者,一些运动童装可以着重追求相关的运动体验,而时尚休闲童装,可以在线下探索亲子的生活方式。
童装品牌moody tiger正试图跟随lululemon打造线下体验,倡导以儿童为主导的亲子互动式购物体验,在概念店内设置滑梯、积木墙,推出亲子款等。但这显然仍不够,需要更深层次在文化上的亲子交流,以及为更大的亲子社群规划活动等,产生品牌文化的共鸣。
高端童装是“有机可乘”的市场,与过去仅仅是小孩衣服的童装不同,它需要品牌从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出发,以满足如今年轻一代家长超前的消费观。就像老旧的粗放式育儿早已被现代家庭所摒弃,更高端化、更有设计感、更有文化认同的童装品牌将获得新生家庭的青睐,并带来一个不同以往的市场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