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主题诵读|罗慧:红色菜肴——四星望月

【总第2505期】
学好党的历史 | 讲好红色故事
作品:红色菜肴——四星望月 | 诵读:罗慧
来源:兴国县平川中学第三党支部
报送:兴国县委组织部
图片
在京九铁路特意拐个弯的将军县兴国,有一道传统的客家菜肴,毛泽东在带领红四军到赣南时尝过这道菜,给它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四星望月。
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转战到赣南。当时兴国暴动已经胜利,毛泽东率领部分官兵,从于都县来到兴国,沿途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到兴国后,毛泽东立马投入工作。听取工作汇报,出席群众大会,召开调查会,指导建立红色政权,制定土地法,筹办培训班。看到毛泽东日夜操劳,陈奇涵等人十分心疼,特意嘱咐厨房给毛泽东开小灶补充营养。但毛泽东却说:“现在群众都饿着肚子春耕,我们有吃就蛮好了。”每次吃饭,他和其他的同志一样,面前摆着一小碟盐水煮雪豆,端着一只粗海碗吃饭。一小碟豆子历历可数,毛泽东夹着一粒雪豆,咽一大口饭。有人调侃说只要数一数毛委员碟里的豆子,就能算出他一餐吃了多少饭,周围的人听罢哈哈大笑,但心里却不是滋味,总让毛泽东吃豆子下饭,大家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那天萧芳全从潋江河里捉了一条大草鱼,大家合计就用这条草鱼做个粉蒸鱼,给毛委员改善改善伙食!
一个大笼床、四碟小菜摆上桌,他们请来了毛泽东。一进门看到一桌子菜,毛泽东不禁皱了一下眉头,陈奇涵连忙解释说:“毛委员,今天萧芳全捉到了一条大草鱼,我们今天就干脆请你打个牙祭吧!”听到鱼是河里捉来的,毛泽东脸色明朗了许多。
一揭开笼床盖,一股浓浓的香辣味随着腾腾热气扑鼻而来。这正合湖南人无辣不欢的口味,毛泽东吃得啧啧称奇。吃到一半时,毛泽东搁下筷子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兴国县委书记胡灿快人快语:“没什么正经名字,就叫粉蒸鱼。”陈奇涵沉吟一下说:“在广东,什么菜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这地方风味就请毛委员起个菜名好吗?”
“是要有个菜名,孔夫子说‘名正言顺’嘛。”毛泽东思考片刻后,指着桌上圆形的蒸笼和四个碟子说:“你们看,四个小盘子围着个大蒸笼,就像星星围着月亮,我看就叫‘四星望月’好不好?如今,农民日日夜夜盼望打土豪、分田地,也像四星望月那样,望了不知多少时日。”大家被他奇妙的联想折服,纷纷叫好。毛泽东不愧为诗人、政治家,一道普通的菜肴被他赋予了美丽的外表和深刻的内涵。他把红军比作月亮,把各界群众比作星星,和他后来选定四颗小星围着一颗大星作为国旗的图案,有着惊人的相似处。
这道红色菜肴不仅寄托了毛泽东希望广大工农群众始终紧紧拥护党,支持革命的美好期许,同时也体现了革命先辈在物资贫乏的环境中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谢忠英 实习生叶晓婷 校对:赖咏娟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李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