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一株扎根乡村的“巴根草”愿做一株扎根乡村的“巴根草”

(速新闻记者 朱薇薇)巴根草——苏北平原随处可见的一种根茎植物,它貌不惊人,耐受力强,在土地板结、沟壑纵横的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固坡护埂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泗洪县朱湖镇庄塘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刘玉明常形容自己是一株巴根草。
可村民们偏偏喜欢上了这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巴根草”。喜欢理由有三——
他强支部,固堡垒,党建引领树旗帜
2014年,刘玉明被组织任命为庄塘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村干部的任职经历,亲历农业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刘玉明早就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深的缘分。该村是由三个村合并而成,人多地少集体收入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上访事件频发。刘玉明深感责任重大,他也清楚地知道党支部书记必须以身作则,凝聚党员力量,发挥先锋作用,在群众中扬起一面旗帜。
图片
“没有稳定何谈发展”,要想把村居建设像“过日子”一样红火,就必须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他带着党支部成员走村入户,通过与村民、老党员面对面沟通,刘玉明迅速掌握了老百姓最担心的问题和各类“急难愁盼”的事项是什么。此时,“软弱涣散”这个名衔让他顿悟——抓好党建基础工作刻不容缓!
为了消除老百姓的顾虑,刘玉明严格按照农村“三务公开”制度,把他们最关心的低保、财务使用等情况在宣传栏全面公开。一方面增强农村工作透明度,让广大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另一方面拓宽民主监督渠道,让言行摊晒在阳光下检验。
在刘玉明带领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庄塘村不仅成功脱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还连续七年被评为“四星村”“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他找不足,挖穷根,补齐短板奔小康
村居能否实现稳定脱贫、长远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此前沟渠、涵桥、电站年久失修,薄弱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庄塘村农业生产耕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刘玉明想发展却苦于没有资金,为此他通过多方协调沟通,获得了上级部门的支持,新建电站2座、农桥4座、涵闸配套26处,疏浚干渠4000米,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民耕种需求。在此基础上,刘玉明积极争取农业开发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对全村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为富民增收赋能。
图片
资料图
在走访过程中,刘玉明发现本村9组双目失明的农户赵凤武生活不能自理,儿子早年因病去世,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他专门租车带赵凤武老人去县里申请鉴定残疾,解决了老人生活难题。他发现困难群众刘顶行、许尔敏、韩梅等几户水稻收完,迟迟没有进行翻地播种,经过了解发现主要是因为缺少劳动力和疫情原因在外务工人员不能返乡。他自掏腰包为这几户及时进行翻地播种。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庄塘村,哪家有困难,哪家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刘玉明带头为村里铺设水泥路,翻新村卫生室,为孤寡老人解决生活捐款,几年来,捐款金额达10000多元。
他谋发展,促增收,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1年8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村里的黄桃销量受阻。黄桃种植是庄塘村的特色产业,也是党支部主推的农旅融合项目,为进一步拓宽桃农的销售渠道,刘玉明组织该村党员志愿者,以“整合党建资源,助农丰收”为主题,采取网络直播,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开展在桃园现场采摘、现场叫卖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网络直播等形式,帮助当地桃农销售黄桃20000多斤。
就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稳定器”,刘玉明带头外出招商引资,想尽办法促进工业项目落地,鼓励农村青年创办小微企业。如今,陆续引进的10多家“三来一加”项目,帮助村里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图片
为拓宽集体经济收入,刘玉明积极探索“三生”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在镇政府的支持下,重新规划了朱湖世外桃源停车场,每年为庄塘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同时,依托世外桃源景区带动,创办黄桃采摘园、“农家乐”等农文旅联建项目,结合“三生”公共空间治理,盘活集体资产,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由上一年的34万增加到96万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