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节日|“抚今追昔忆清明”之“纸鸢纷飞 遥寄相思”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曾作此记述
一年一度,清明至,思意浓
图片
在上一期“不忘初心 传承薪火”推送中,大家已经跟随安博一起了解了陈延年、陈乔年两位革命烈士的故事。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里,青年一代更应铭记历史、永不忘本、奋发图强,向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们表达缅怀与崇敬。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明时节
可追思
亦可以游春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传统节日。按历法计算,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过106天为清明,阳历一般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每年清明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回暖、草木萌生、万物复苏,迎来明媚的大好春光。人们结伴外出踏青、游玩,在莺飞草长的宜人景色中享受春季独有的乐趣。《论语》有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知自春秋时期起,人们就已有春日郊游的习俗。阳光下,春风里,人们沐浴、唱歌、跳舞,无忧无虑,身心自由,令人向往。
图片
图/李学明 《惠风归咏图》
《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古人曾在这一大好时节前后安排过多个节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寒食节、上巳节、清明节,这三个节日在宋代以后逐渐统一融合为一个清明节。
寒食节
寒食与清明只差一天,一般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寒食,即吃冷食,顾名思义,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关于这一习俗的形成,民间有种广为流传的说法,说它起源于对忠臣义士介子推的纪念和祭奠。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公子重耳和大臣介子推出逃流亡期间,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在重耳即将被饿死之际,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给他吃,救了重耳一命。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九年后,重耳复国,成为晋文公,介子推却没有主动请赏,而是选择做了一名隐士,隐居在山西介休的绵山。为了报答他的恩情,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希望借此逼迫介子推出山。万万没想到,直到被火烧死,介子推也终究没有出山。晋文公为感念介子推,下令在其忌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于是,寒食节就这样诞生了。
上巳节
清明节日的成形,还跟三月上旬的另一个古老节日——上巳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上巳节形成于春秋末期,魏晋以后确定在农历三月初三日。汉代上巳节主要活动是临水洗浴,以祈福消灾,称为祓(fú)禊(xì)。魏晋南北朝时期增加了组织踏青、饮酒集会等活动。“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诞生于历史上最著名的那次上巳节集会。暮春之初,文人雅士共聚于山水之间,曲水流觞,饮宴交游,好不惬意。
图片
图/唐 冯承素行书摹兰亭序卷
故宫博物院藏
融汇了这两个古老节日的精华,在宋元时期,终于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和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古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扫墓
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追悼亡灵。旧时习俗,扫墓时,人们携带祭品、蜡烛、爆竹、纸钱等到墓地,将祭品供祭在墓前,纸钱撒在四周或焚化,燃蜡烛、放爆竹,为坟墓培上新土,折一支翠绿的新柳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祭品中的酒食回家。
图片
荡秋千
古书中曾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述。古时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图片
蹴鞠
现代足球的前身。杜甫在《清明二首》诗中写,“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可见唐代清明时节蹴鞠活动的普及。
图片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称踏春、探春、寻春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图片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高照,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图片
放风筝
风筝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东汉时期称为“纸鸢”。五代时人李邺放纸鸢时,在鸢首绑一根竹笛,当纸鸢随风飞扬时,风灌入笛中,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有如筝音,自此后纸鸢有了新的名称——风筝。宋代以后,放风筝逐渐成为清明节的习俗。春暖花开,放飞风筝,祈除病消灾,求太平好运。
图片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明到了,春光无限好,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蠢蠢欲动了呢?安博社教老师们特地为节日绘制了以“安博小神兽”为主题的两只手绘风筝,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吗?来一睹为快吧~
节日小彩蛋
图片
图片
图片
想亲手放飞这两只安博独家定制手绘风筝吗?快来参与文末留言,写下你对清明节和安徽博物院的感受,获得留言点赞数前两名者有机会把它们带回家哦!
留言点赞统计截止日期:2022年4月8日17点整
领取方式:幸运观众请保持手机畅通,等待小编与你联系
图片
没有得奖的朋友也不要失望,假期来安徽博物院新馆4层智慧文博体验空间——安博智时空,玩转首个线下数字体验展——安徽博物院青铜文物数字体验展,与我们9只可爱的“小神兽”面对面,一同踏上时空隧道,开启一场神奇的穿越之旅吧!
活动策划:张百慧 丁薇
绘画:朱邦祺 马钰
拍摄:张百慧 杨慧
视频出镜:胡蝶
视频剪辑:丁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