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位岛民来自70多个国家,这个岛就在中国南方

作者:吞拿
图片
图片
在南丫岛,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图虫创意
即使是每年多次往返香港的旅客,也不一定拜访过南丫岛(Lamma Island)——尽管距离繁华的中环只有不到30分钟航程,这里却与主流语境下的香港截然不同。在岛上,你甚至看不到一辆汽车。
南丫岛地处香港岛西南方向,原本叫做“舶寮洲”,是唐宋时停泊往来商船的地方,后因其岛屿形似汉字“丫”,又在香港南边,才有了“南丫岛”的名字。
图片
因为岛屿形状,南丫岛还有个英文别称——Y Island。/高德地图
这里拥有专属于离岛的温柔宁静,没有连锁店的灯牌,没有高楼的遮挡,天际线上的三根大烟囱成了最显眼的地标。
十年前,瑞典记者Johan Nylander举家迁至香港,在网上搜索租房信息时,看到另一位外籍居民发帖询问自己是否应该搬到南丫岛居住。
出于好奇,他点了进去,结果一位女士的留言让他彻底来了兴趣。
她说:“警告!你绝对不应该搬到南丫岛,那里到处都是记者和音乐家。”
图片
留着大胡子的Nick Lovatt是南丫岛最著名的岛民之一。他曾是一名记者,如今在岛上经营着一家书店。/Instagram@onceuponasaga
谁能想到,这句警告的内容成了南丫岛的最佳广告语,越来越多“非主流”人士移居此地,组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多元文化社群。
如今,南丫岛因其与众不同的文化属性成为了香港的异类。与其他避世之所类似,文艺工作者是新岛民的主体,他们大多热爱音乐和瑜伽,当然也戒不掉咖啡和酒精。
不过邻居们复杂的背景是新岛民的一大骄傲。据不完全统计,在拥有1.1万名南丫岛居民的Facebook群组中,近7000人至少来自 71 个不同国家——这里的居民混合程度恐怕仅次于奥运村。
图片
榕树湾是岛上商店最密集的地方。/视觉中国
“看看大街上岛民开的餐厅就知道,有茶餐厅与海鲜酒家,有泰国菜、印尼菜、日本菜、四川菜、墨西哥菜,有西式扒房,有酒吧。离开大街,往山上走,还有有机农场、香草园、养蜂人家。”Johan Nylander说道。
从中环前往南丫岛的渡轮大约半小时一班,可抵达两个码头,一个在北边的榕树湾,一个在南边的索罟湾。看到三炷香似的大烟囱时,南丫岛就快到了。
图片
南丫岛的地标——“三炷香”。/图虫创意
这三根大烟囱和南丫岛的“全球化”现状颇有渊源。1990年,李嘉诚的港灯集团在南丫岛西北部菠萝咀填海建立发电厂后,一批外籍工程师受聘到此,聚居在榕树湾一带。
从这时开始,榕树湾狭窄的巷道上冒出了一家家西餐厅和商店,古老的渔村摇身一变,发展成洋溢着异国风情的街区。
在外籍人士涌入之前,南丫岛最著名的岛民当数周润发。
1955年出生的周润发自小在南丫岛长大,不过当年的他和岛上的所有孩子一样,一心只想离开这个连电车都没有的闭塞小岛,去车水马龙的香港岛追梦。
年幼的发哥又怎能料到,童年的围城有朝一日竟会成为城市人的乌托邦。
尽管侨居者赋予南丫岛话题性,但这座岛屿的传统并未因此消失,正如到访者的评价:“各种生活方式都能在南丫岛的山与海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图片
南丫岛旅行导览图。/香港旅游发展局
榕树湾的天后庙延续着古老的信仰,索罟湾渔场的木筏诉说着渔村的过往,后海湾成为了考古学家的据点,绿海龟产卵的海滩则是生物研究者的宝地……
图片
这个独特的小岛会被游客改变吗?/图虫创意
据悉,香港政府正持续开发南丫岛旅游业,改善岛上的住宿条件。不知道未来涌入小岛的游客会打破岛民的平静生活,还是将当地的多元文化发扬光大呢?
参考资料
[1] 南丫岛:全香港都在变,但有没有不变的地方?| Initium Media
[2] 南丫岛:一个香港离岛的十年流变 | 时代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