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杏”城】轮台,一座生态宜居之城!

图片
图片
美 丽
生态宜居之城
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杏”城
轮台,是一座工业之城,也是一座旅游之城。这里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资源优势;这里独具特色的杏花节、白杏节、胡杨节文旅品牌凸显着文化旅游产业的无限活力。生态宜居“杏”城是这里的新名片。
图片
轮台,是一座花园之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07%,绿地率38.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7平方米。每年春季,一树树盛开的杏花将这里装扮成花的海洋。
轮台,是一座幸福之城。“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农村幼儿园实现“应建尽建”“应入尽入”;幸福大院、养老助餐点、“六点半”小课堂、儿童家园让“一老一小”各有所乐……
生态宜居成为轮台的新名片
图片
最是一年春光美,植树造林正当时。
连日来,轮台县四套班子领导及全县各部门单位、乡镇、驻县单位的干部职工2300余人在沙漠公路轮南段两侧植树点,测距挖坑、挥锹铲土、堆土围堰、培苗载树,拉开了全县春季义务植树活动的序幕。
今年以来,轮台县立足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石油石化新城、生态宜居“杏”城“三张城市名片”,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全面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积极构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体系,探索出一条轮台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图片
塔里木河是保障塔里木盆地绿洲经济、自然生态和各族人民生活的生命线。
为了使塔里木河流得更远,保护原始胡杨林生态屏障,轮台县多措并举加大对胡杨林的抢救性保护力度,在塔里木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位建成占地115.6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和效益,确保胡杨林生态功能得到修复。
为着力解决塔里木河流域轮台段部分胡杨林退化问题,2017年,轮台县开始全面实施县域内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拯救行动——采取生态移民和挖桩更新、飞防作业等科学手段更新复壮胡杨林。2021年,该区域引洪灌溉15万亩,修建疏通渠道4条,新建和清淤引洪渠22.09公里,修建24处拦水坝,总灌溉面积达15万亩。
图片
经过多年精心养护,塔里木河轮台段的胡杨林林草植被逐年恢复,面积逐年扩大,覆盖率逐年提高,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数量逐年增加,如今的塔里木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塔里木盆地的“绿肺”。
“我们是生态搬迁的受益者。现在的幸福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起搬迁后的生活,轮台县草湖乡阿克提砍村村民买合木提·麻木提说,脸上洋溢着笑容。“以前,每天供电3小时,人畜共饮河坝水,马车两天到县城,用羊换面过日子。”买合木提记得,搬迁之前,在老草湖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河坝水。
图片
2002年,轮台县启动生态搬迁工程,将原老草湖乡的4个村552户2549人进行易地安置,退耕1.02万亩全部种植了生态林。经过多年的治理,如今,草湖乡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湖泊、湿地、河沟交织,胡杨与红柳遍布塔里木河两岸,白鹭、黄鸭、黑鹳、黄羊等野生动物在树林、湖泊间出没,生态屏障作用日益凸显。
好日子源自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村民们倍加珍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刻在每个人的心里,付诸行动中。截至“十三五”末,全县森林总面积345.9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7.96%提高到8%,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我们持续推进迪那河、阳霞河流域生态治理,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开荒、非法采砂等行为,建设以国储林为主的速生丰产林体系,2021年完成国道314线、沙漠公路等主干道两侧防护林种植3162亩,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今年,我们将完成包括防护林、经济林、防风固沙林以及防护林(经济林)补植补造在内的春季植树造林任务9268.4亩,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生态屏障。”轮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樊卫民说。
提升乡村气质打造幸福家园
村内道路宽阔平坦,别致院落排列整齐。走进轮台县哈尔巴克乡库台克布拉克村,一幅绿色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图片
“以前垃圾就倒水沟边,又脏又臭。现在好了,每天都有专人打扫,路面干净了,河水也清澈了,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对于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吐尔洪·吉力力深有感触。
库台克布拉克村的变化,得益于我县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首场硬战。轮台县在“城乡同治”经验基础上,扩面、提标、优化、升级,精准对接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2021年,轮台县争取地债资金1.2亿元,实施哈尔巴克乡8个村整村推进和阳霞镇1个示范村建设,推进院内院外“六件事”,大力推进“三区分离”“四个一”工程,发展庭院经济1.7万户,覆盖完成改厕摸排3.04万户,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改扩建农村公路919.44公里,完成农网新建改造64.4公里,实现主城区5G信号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路通、电通、讯通、网通。
图片
轮台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的放矢、精准发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宜居成为现实。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轮台县科学选定2+N改厕模式,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确定将哈尔巴克乡打造成全县示范乡镇,将哈尔巴克乡8个村和阳霞镇库都克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村建设。
图片
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59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治理,完成治理任务的90.77%;打造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5个。2021年以来,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8.6万人次,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29万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1万吨,形成了点上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图片
“我前几年来过杏花村,今年再来发现这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轮台县将杏子文化、民族特色文化、汉唐文化、胡杨文化融为一体,可谓是独具一格,作为乡村旅游景点发展势头很强劲。”3月27日,来轮台县哈尔巴克乡参加杏花节活动的乌鲁木齐市民王彬说。
图片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提供了动力,也助力了村民增收致富,以“胡杨文化旅游节”“杏花节”“白杏节”为特色主题的品牌活动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据统计,2016年以来,轮台胡杨林公园累计接待游客数量超500万人次,游客数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3.8%。
今年3月27日举办的“有‘杏’之约,‘杏’福轮台”第三届杏花节仅开幕当天,到轮台县各乡镇观光游览的各地游客就达5万余人次。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轮台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先服务再管理,打造“亲商、清商、优商”企业家满意的最佳投资创业发展地,发挥好项目恳谈、企业家座谈、项目合议等机制和“特派员”制度,落实直通车和绿色通道制度,切实做到“最多跑一次”“最快送一次”。2021年,84项重点改革举措稳步推进,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清单化管理,注册登记企业2145家,个体工商户1082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24个。
图片
一项项扎实举措,如跳动的音符,全面奏响了轮台县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的和美乐章。
“这几年,轮台蓝天白云的天数逐年增多,办事的效率越来越高,不仅生态环境好,营商环境也优,是一块宜居之城、投资沃土,我非常愿意来这里投资,把企业和家都落户在这里,共享轮台发展红利。”华电轮台热电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国红肯定地说。
图片
轮台县每年把本级财政支出的70%和援疆资金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021年,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63个;城镇新增就业2436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4030人次,城镇失业率控制在2.97%以内;全县养老保险参保75889人;纳入城乡低保3436户5417人、发放城乡低保金1904.42万元;完成38个智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拆迁450户,建成滨湖南、滨湖北棚改安置房450套,新建城市应急备用水厂,稳步实施37个老旧小区改造,更换供热管网38公里,新建充电桩76组、停车棚28个、新增停车位850个。
为更好地释放改革发展的红利,让乡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轮台县坚持教育公办、公益、公平的理念,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形式,推动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着力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按城乡、校际均衡发展的要求统一调配教师,实行“县管校用”和“县属轮教”等办法,着力解决偏远薄弱学校缺师资的问题,有效缩小校际间办学差距。学前教育补齐短板、义务教育巩固提升、高中教育普及攻坚,同步深化职普融通,校企合作不断加强,自2019年至今,累计投入2.22亿元,新建幼儿园1所,新建学校运动场6所,新建教学楼2栋、宿舍楼3栋、食堂4栋、室外水冲式厕所6座,改造教师周转房5栋203套,改造校舍及附属工程学校15所,修建学校消防水池及配套设施14所,改造职业技术学校校舍1所。
图片
依托远程会诊平台,完成轮台县首例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和甲状腺肿物切除手术。“健康轮台”建设全力推进,慢病办理全面普及,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完成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7.3%,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图片
“我们通过推进‘医共体’建设,着力破解基层群众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已组建起紧密型‘医共体’,由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及10家乡镇卫生院参与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轮台县卫健委党组副书记、主任廖和涛说。
轮台县始终以建设生态宜居县城为目标,依托西域都护府历史文化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胡杨林等自然生态资源,着力擦亮“中国白杏之乡”城市名片,围绕城镇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把时代性与超前性、功能性与观赏性、人居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规划风格上凸现特色,在功能上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求。
图片
“今年,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治理,推进迪那河、阳霞河流域生态治理,持续释放发展活力,着力把轮台打造成历史文化名城、石油石化新城、生态宜居‘杏’城,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轮台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袁杰说。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生态。截至目前,轮台县城区共有综合性公园1个,广场3个,较大游园及街头绿地共6处,形成星罗棋布、布局均衡的绿化格局,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1.05%,道路绿化普及率95.5%。
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提高了城市颜值,也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走在路上到处是绿色,道路两旁有树、有花、有草,小区附近有街角游园,每天出去走走,别提心里多惬意了,现在我特别喜欢上班走路,既能欣赏风景,又能锻炼身体。”家住轮台县揽水小区居民乌提克·牙合甫满意地说。
春来轮台满目新。放眼轮台:2021年监测空气质量365天,其中优良天数201天,优良率90.95%;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绿化覆盖面积346.7公顷,绿地面积307.59公顷;生活饮用水均达国家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主要河流考核断面水质监测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85%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无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轮台县天蓝、水清、土净和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画面,凝聚着全县上下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打造高颜值宜居之城,生态正成为轮台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标志。
来源:轮台县委宣传部 李新芳
编辑:张文才
审核:陈容芳、邹 春
终审:拉苏荣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