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陆雄文:科创已成事关国家命运的重大战略,管理能助其做什么?

图片
【编者按】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首要的是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看来,科创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命运的重大战略。但在现实生活中,困扰很多科创企业的一个难题便是管理问题,科创管理理论创新不可或缺,也迫在眉睫。这意味着,既要帮助科创企业在科创上取得突破,也要助力其成功实现产业化、商业化。为此,要深入思考、认真实践如何更好地让管理赋能科创。以下是他在2022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上的演讲。
今年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用一整天不间断的“思想接力”形式,邀请了十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开拓者、领军者、科技与文体先锋,带领我们一起站在科学、管理与人文的交汇点,共同“仰望星空,瞰见未来”。作为一名管理学者,我在此也作一点分享。
管理:打通理论和现实的“方法论”
管理发展成为科学,与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技术的发展促使生产组织方式发生变化,从个体走向规模化、从人工走向自动化。在此过程中,人们需要对物理空间和实际物体进行管理,需要整合工具、材料,需要操控设备、机器,还需要对工人进行组织和管理,这便是管理的由来。管理的使命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将逐步取代人工,管理将变得更加重要。
管理有什么用?简单地说,管理可以让生产、生活变得更有效、更协同,同时还可以控制质量、降低成本。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企业,甚至是个人的成长,都可以运用管理学的思想和方法。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同样需要配置资源,这也是管理。
管理学集成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其基础学科是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人们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工具做出判断。虽然有时候这种判断并不精确,但可以通过经验去调整,让判断更加现实、有效,这就是管理实践的过程。
面向未知的未来,我们需要培养、挖掘更多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人才来助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是管理学人才的机会,也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人才培养的使命所在。
尊重科学:管理的底层逻辑
管理崇尚什么?提倡什么?要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开展管理相关的研究和工作?我认为以下三点很重要:
第一,尊重科学。遵照科学的精神,提出质疑、寻求真相、找到答案,这是管理的重要内涵。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这次新冠疫情带给人类很多经验和教训,也带来不少启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尊重科学、尊重理性、尊重专业。
第二,尊重差异。大学是追求真理的殿堂,更应该允许大家正视差异、保留分歧、寻求共识,否则探索真理的动力就将消退。真理是基于对事实和信息充分掌握的基础上,用专业和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后得出的结论。如果大学中少了对科学的尊重、对真理的追求,不能多辩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观点,这将有损于大学立身的根本,也有违于大学学者所应秉持的原则和立场。对于学生来说,在相信未来的同时,要做到认真学习、研究问题、提出假设、不断验证,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要求。
第三,强调逻辑。现在不少学生和有些学者缺乏质疑和挑战精神,这在根本上并不符合“科学兴国”之道。不唯上、只唯实,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态度。不讲逻辑的行为,通常也是反科学的。从管理学的角度,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和老师以专业立身,坚持对真理的探索和追寻,坚持尊重多元和差异,鼓励包容和开放,同时还要符合逻辑,去真正地促进效率提升,优化资源配置,这是管理学人应有的基本态度。
管理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
今年的新年论坛,我们邀请了体育、文化、艺术领域的业界翘楚来做演讲。其中王潮歌导演就讲到,人为什么要懂艺术、要有艺术品位、要能欣赏艺术,因为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如果急功近利、排斥艺术,人就会变得空虚、焦虑、恐慌,感受不到幸福,生命也将失去意义。
对于学管理的学生而言,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学好管理理论,通过管理实践去引领产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为什么要请文化、体育、艺术等领域的人士来作分享?我们的MBA、EMBA课程为何要开设由来自文、史、哲等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主讲的系列人文讲座呢?因为我们需要拓宽自身的知识体系,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这样人生才能变得丰富、饱满,生命才有温度、力量。作为商学院的学生,有了丰富而深刻的人文精神滋养,才不会冷冰冰地待人和处事,才能深刻体会和担当人和事背后的责任。没有这样情怀的管理者,处事无以通达,事业难以出彩。
管理者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这种滋养还可以传递给其所领导的组织。我们常说,一家企业、一个组织的文化首先是创始人的文化,是董事长和CEO的文化,他们的价值观、人文素养及其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决定了整个企业能否基业长青。
我希望从管理学院毕业的学生都是有情怀、有担当的管理者、领导者,你们不仅要带领企业高效率地生产出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你们还要能通过合作、服务和品牌宣传传递企业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在为社会生产和贡献精神财富。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管理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其本身有很艺术的一面。正如前面所说,管理最难的部分不是与事打交道,而是与人打交道。在人工智能和现代科技的赋能之下,与事打交道将变得越来越自动化、标准化、个性化,但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变化的,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人文积淀,才能去理解人,进而引领人。
管理赋能科创,科创决定未来
在我看来,科学的发展一定是基于两个基本前提:
一是有积累。科学技术的积累是缓慢的过程。例如,“人工智能”绝不是过去十年才出现的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已经有不少跨学科领域的科学家聚集起来讨论人工智能。所以,人工智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从量变引发质变,从而实现了突破、爆发。
二是有需求。中国有很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所以人工智能发展特别迅猛。大量的应用场景,加上人们的消费能力、消费欲望共同促使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尤其是在终端消费领域里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反过来,需求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不仅是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技术、产品、产业形态的升级,推动物质财富更快更多地被生产出来的同时,也推动公共事务、政府管理等场景和方式快速迭代。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人员流调和分级隔离更迅速、更精准。其背后有两个重要支撑:首先是资源。只有在医护人员、防控专家、技术、设施的充分保障下,才能实现精准定位和数据跟踪,进而将“密接”和“次密接”迅速“捕获”并隔离,让防控跑在疫情之前。其次还要有管理。当防疫遭遇风险、漏洞时,专家做出充分分析、清晰表达后,需要根据各方汇集的信息,作出决策。这里就涉及具体的管理问题。
与前三次科技革命相比,第四次科技革命在本质和特征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这是一次在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后形成爆炸式增长的科技革命。如今,没有一项科学技术可以“单兵作战”。即便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某一项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乃至高端装备的支持。
任何一个科创赛道,如果技术取得了突破,都会对其他赛道上的技术发展、商业应用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一样,具有公共基础设施的性质,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要考虑算法、算力,还要考虑与遗传、神经以及其他生物学科相结合。如果可以让机器主动去模拟人思考,去演绎、归纳,这样的人工智能可能更高级,并将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智能。
“无科创,无未来”。此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的制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制裁和科技制裁。事实上,金融和科技正是美国在21世纪能不能继续保持垄断、领先和霸权的最基本手段。如果在科创领域中无法实现突破,那么中国在21世纪不可能与美国并驾齐驱。
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爆发,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落后了一年半载,很可能就将落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以对中国而言,科创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命运的重大战略。在未来的一二十年,我们要有这样的自觉意识,与科创企业深度融合,一起推动国家科创战略的实践和实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创学习就变得异常重要。管理要真正赋能科创,教师们就要去研究科创管理问题、培养科创管理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加强科创学习,学习世界最新的科技演进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学习当今最精尖的技术创新及其背后的基础科学知识,然后再设立科创管理课题进行研究,从管理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答案、给出方案,乃至提出一系列新的科创管理思想。
今天,科创企业所需要的管理知识,已不是传统商学院在过去七八十年中总结出来的管理理论所能满足的,科创企业所遇到的挑战和问题,也不是跨国公司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所能完全覆盖的。困扰很多科创企业的一个现实难题便是管理问题,科创管理理论创新不可或缺,也迫在眉睫。这意味着,我们既要帮助科创企业在科创上取得突破,也要助力其成功实现产业化、商业化。
科创企业家:领导力是关键
事实上,我们一直在深入思考、认真实践如何更好地让管理赋能科创。两年多来,通过深入走访企业、进行大量调研、与企业家们反复交流互动,并开展科创管理专题研究、原创科创课程研发,举办科创企业家营,我们发现,科创企业的公司治理与领导力问题对于科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调查发现,60%-70%的科创企业创始人都是科学家,他们有的是来自复旦、浙大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有的是海外学成归国的教授、博士,有的本身就是大公司出身掌握核心技术的科学家,因为拥有了科技创新突破的可能性,同时又获得资本的支持,于是就开始了创业之路。但他们在面对怎样管控企业、发展企业、销售产品、管理团队、跨部门协同等问题上,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
此外,我们也走访了很多科创企业,特别是那些上市以后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发现他们的高层管理者普遍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和领导力。几个月前,我刚刚去拜访了一家市值很高的太阳能发电公司,询问其创始人现在最焦虑的问题是什么。他回答道,现在公司规模太大了,怎么对十多万的员工、遍布全球的业务进行有效管理,是个难题;另外,新能源领域技术迭代很快,现有技术随时可能被替代、被淘汰,颠覆式的技术创新让产业革命此起彼伏,科创压力非常大。其实在我看来,这些困扰归根结底在于创始人的领导力,在于他能不能始终把握企业未来的方向,有没有更多的员工愿意一直追随他。
什么是领导力?在我看来,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有一个宏大的方向目标,拥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既有能力又有威望,不仅专业技术水平高,科学功底深厚,而且能够做出产品、开拓市场,对公司发展战略有着清晰的描述;同时也能够照顾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让梦想不断变成现实,使员工不自觉地就愿意追随。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愿意追随的人越来越多,公司也就逐步发展得越来越大了。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定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能够指出正确的方向,使所有的人都心甘情愿按照他指引的方向去努力;同时也能够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提供高水平的激励,让大家随着公司的发展不仅能够收获物质回报,还能获得成就感。
对于科创企业来讲,目前很多企业领导者还只是停留在做一个纯粹科学家的阶段,带着学生、同事做科研项目而已。至于应当如何管控大规模的科研团队,怎样妥善应对原料采购、生产销售、政府关系、监管部门等公司运营问题,都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领导魄力。
也许他们能够实现自我约束、自我驱动,但如何更好地驱动别人,却有待进一步的成长和学习。毕竟,真正天生的领导者是非常罕见的,更多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开放思维,通过观察其他成功的领导者或者从伟人传记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自我启发,实践出真知。某种程度上来说,领导力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要你有意愿,任何科学家都有希望成为科创企业家。
最后,总结一下成功科创企业家的特质,大致有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对科学技术创造有很大的热诚,对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趋势有前瞻而敏锐的把握。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驱动意识与表率模范作用,由此带动更多的人投身科创事业。他们面对未知的事物,始终保持开放性思维,拥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他们还会积极与各种外部利益相关者交流、合作,善于与同行、政府、上下游、资本沟通、协调,不断为企业整合、引入资源。他们不仅有顶级的智商,情商也很高,愿意打开自己,去适应环境变化,乐于去竞争、去合作。
任何打算下海创业的科学家们,都有必要做好以上素质准备,通过合理的训练和学习,培养杰出的领导力。也唯有如此,才能够支持科创企业面向未来,实现长远有序发展,为这个时代科技革命的突破腾飞、产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而这也正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赋能科创”的使命所在。
【思想者小传】
图片
陆雄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主任,担任第四、第五及第六届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赴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并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和俄亥俄州立大学费雪商学院担任访问学者。教学和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不成熟市场营销、因特网营销、服务营销和企业组织变革等,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五十余篇论文,并主编《管理学大辞典》,出版了七部著作及教材。(作者照片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