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一起聊聊理性—情绪疗法(一)

(RET)是作者本人主修的疗法,欢迎大家私信,我们一起讨论、成长、进步
图片
作为几种主要的治疗理论取向之一,认知疗法(有时也称认知行为疗法)是当代吸引了众多咨询师的一种取向。对这一取向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不只一人,也不是一批人团结在一起协同努力,而是由许多人各自相对独立地发展出各自的体系。随着这些体系的成熟,人们发现它们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取向。一般认为,属于这一取向的有埃里克·伯恩(Eric Berne)的“相互作用分析”(TA),梅钦鲍姆(D.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贝克(A.Beck)的“认知疗法”,埃利斯(A.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RET),以及格拉塞(W.Glasser)的“现实疗法”。
在这些体系中,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认知—行为”取向的色彩也特别突出,所以我们把它作为一个代表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理性—情绪疗法概观
一、理性—情绪疗法的历史
理性—情绪疗法(Re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酝酿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后渐趋成形。但据埃利斯自己说,理性—情绪疗法的核心思想——对理性认识在人的生活中之作用的强调,却与埃利斯的早年生活与学习有关。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生于 1913年。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埃利斯在身心两方面的发展上都出现过一些困难。他患过急性肾炎,性格也一度很羞怯,怕在人前讲话,尤其怕与异性相对。在此期间他对哲学发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了古代和现代许多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爱比泰德、奥勒留、爱默生、杜威、弗洛伊德、罗素、华生等人对他尤其有影响。在这些思想家的影响下,埃利斯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是没来由地自己制造出来的,从而下决心采取一种认知—行为性质的方法来克服自己怕在人前讲话以及社交焦虑的毛病。
埃利斯于194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194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尽管他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心理分析疗法不无疑虑,他还是觉得这是种深刻的治疗形式,因而于1947年在凯伦·霍妮研究所的一位分析家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个人分析和训练。自此以后,他便开始以经典心理分析的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到1953年左右,他越来越对这种疗法的理论及其疗效失去信任,虽曾努力尝试对它进行改造,但最后还是认为这样做徒劳无益。
在50年代理性—情绪疗法的酝酿时期,曾将这种治疗称作“理性疗法”(RT)。埃利斯试图以此使它与其他疗法区分开来。但后来发现人们常将它混同于18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这易于使人忘记这种疗法的同时也强调行动的特点。这样,埃利斯与他的第一个合作者罗伯特·A.哈帕(Robert A.Harper)决定,将RT改名为“理性—情绪疗法”(RET)。
RET的特点是认知、行动并重,理性、经验并重。但在60年代,它强调理性作用这一特点更突出。埃利斯坚信,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种合情合理的生活哲学,他就几乎不可能产生情绪困扰。埃利斯认为他的这种信念吸收了古今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和一些重要的认知治疗家的思想。其中也包括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和道家的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认为,情生于思,要改变情绪,就得改变人的思想。后来,西方哲学家如斯宾诺莎、罗素把这些观点引入了现代西方世界。
RET在60年代早期曾采用其他疗法的一些练习方法,如皮尔斯(Perls)的“遭遇法”(encounter methods)等,后来又发展出一些属于它自己的经验性练习,这使它的行为取向也得到加强。随着RET的成长,70年代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心理学家加入了RET的阵营。RET的原理被应用于多种多样的情绪障碍的治疗,出现了不少阐述RET的著作。除了学术性著作外,RET还出版了大量自助性的理性—情绪治疗程序读物,以及一般的普及读物。例如《理性生活向导》(Ellis and Harper)、《成功婚姻向导》(Ellis and Harper)、《克服拖沓毛病》(Ellis and Knaus)、《个人幸福向导》(Ellis and Beoker)等等。
到了80年代,RET已经成了一个国际闻名的心理治疗体系。它有两所研究机构,一个是“理性生活有限研究所”,是一家非盈利性的教育和科研组织,创办于1959年;另一家是“理性—情绪治疗研究所”,创办于1968年,是一个培训机构。两所机构的本部都设在纽约市。除了出版专著、书籍和通俗读物外,还出版一份名为“理性生活”的期刊。在教育培训方面,开设了成人教育课程,研究生培训,以及特别的专业进修班。
埃利斯本人担任纽约理性—情绪治疗研究所的所长。埃利斯在40年代早期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那时,他从事有关性问题的研究及相关的工作,并获得了一定的声望。后来,他决定进行正式的临床工作。他当时认为,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是精神分析。然而后来他认识到,失调的关系是由失调的人导致的,一个人要想知道怎么跟别人处好关系,就必须先知道怎样让自己协调好自己的生活。
对埃利斯有主要影响的是古希腊和罗马的斯多葛学派,他们强调哲学起因先于心理障碍。实质上,斯多葛学派所要表明的是引起人们失调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这成为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基础。同样,这个观点也深深地植根于今天的各种认知—行为疗法之中。
1.主要的哲学影响
除了斯多葛主义之外,还有其他几种哲学对理性—情绪疗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康德、斯宾诺莎和叔本华的思想。
(2)科学哲学家波普、赖欣巴赫和罗素对埃利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埃利斯认为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实践在许多方面都与科学方法中的逻辑经验原则一致,他也强调科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反教条主义的特征。
(3)基督教哲学也是重要的影响源之一,理性—情绪疗法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与基督教谴责罪恶,但谅解有罪者的观点相一致。
(4)理性—情绪疗法站在自我接纳的立场上,反对各种形式的人类等级,因此与道德人文主义产生了联系。同时,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中心,他们有选择的权力,因此它又受到海得格尔和蒂利希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5)在60年代,埃利斯还受到普通语义学的影响,这些语义学家强调语言对思想的强大的影响,感情过程依赖于人类用语言所建构的思想基础之上。
2.主要的心理学影响
(1)埃利斯曾经在霍妮学院接受分析训练,其间,接受了霍妮的若干重要概念,尤其是“专制的必须”(tyrant of the shoulds)对他形成了早期的影响,使他注意到绝对的教条主义的认识会导致心理障碍。
(2)阿德勒对理性—情绪疗法的发展也形成诸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3)理性—情绪疗法也受到早期行为主义的先驱们的影响,借鉴了行为主义的一些治疗方法。
二、理性—情绪疗法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理性—情绪治疗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人本主义倾向
埃利斯明确宣称,“RET不刻意装作是‘纯客观的’、科学的或以技术为核心的,它对人类的困难及其基本解决途径采取明确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的立场倾向”。这种倾向首先表现在理性—情绪治疗对人的本性的观点上,同许多人本主义者一样,埃利斯也认为人有其固有本性,虽然人的先天生物倾向中既有好的东西也有消极的东西,但人要活着,活得快乐,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人的本性。
理性—情绪疗法断定,人从其本性出发,就有追求一种充实的、自我实现的生活的倾向。在目标和价值问题上,RET认为,人仅仅因为他活着、存在着,就完全可以做他自己,而用不着非要做出什么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作为一种人本—存在的治疗,RET的目标就是帮助人克服其非理性的、自损的行为,帮助他获得其生命的最大价值,帮助他追求长期的幸福而不是眼前的短暂快乐。在治疗力量上,RET信赖、重视个人自己的意志,理性选择的作用,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而不必仰赖魔法、上帝或超人的力量。
(二) 教育的倾向
RET有很浓厚的教育色彩。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教育的治疗模式。首先,在咨询和治疗的原则方面,RET不回避它力图用一套它认为合理、健全的心理生活方式去教育来访者这一事实。RET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人们更富理性地思考问题,更适宜地去体验和感受,更有效地行动。其次,RET的治疗过程有很强的教导味道。在咨询中,RET的治疗者经常用讲解、说服乃至论辩的方式来教导来访者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质疑问难,并大量使用阅读RET书籍、讲座、录音录像、讨论会、示范等教育技术,教会来访者运用RET的思考方式,以理性的信念和思考方式取代非理性的思考方式。最后,理性—情绪疗法还专门发展出了一套适用于儿童和学校咨询的体系,称作“理性—情绪教育”,是一套用于青少年心理教育和辅导的体系,旨在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机能水平,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三)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
理性—情绪疗法承认并且强调心理机能的整体性,认为人的感知、思维、体验和行动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在治疗途径上也广泛采纳情绪和行动方面的方法。但它更突出地重视理性、认知的作用。这是RET、也是所有认知疗法的一个最本质的特点。理性—情绪疗法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动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所以在RET的治疗中,总是把认知矫正摆在最突出的位置,给予最优先的考虑。